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整合流通領域現有資源提供專業化產後服務 確保種糧農戶儲糧安全

近期,秋糧收購陸續開始。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以來,農民售糧從集中銷售逐漸轉為全年均衡銷售。為實現種糧收益最大化,農民會暫時把糧食儲存起來,根據市場行情擇機銷售。但是,大量糧食儲存在農戶庭院,容易產生壞糧風險。引導農戶科學儲糧,或為農戶提供糧食產後服務,可以為糧食均衡銷售創造條件,確保農戶儲糧安全。

吉林德惠市朱城子鎮哈拉哈村種糧大戶周延武正在田裡收割玉米。他今年租種了600多畝玉米,現在玉米價格較低,他決定暫時把玉米存儲在「玉米簍子」裡,等到今年12月份左右再賣。像周延武這樣擁有場地和簡易儲糧設施的農民並不多。

現在農村土地緊缺,沒有晾曬場地和儲糧設施,農民普遍面臨無處存糧、曬糧難、儲糧難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去年開始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大力推行糧食產後服務,即通過整合糧食流通領域的現有資源,建立專業化的經營性糧食產後服務組織,有償為種糧農民提供「代清理、代乾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的「五代」服務,提高糧食產後服務的專業化水準。

經濟日報記者在各地採訪中了解到,一些國有糧庫、國有企業積極轉變經營方式,利用自身擁有的糧食倉儲資源優勢,為農戶提供糧食產後服務。安徽和縣金穗糧食購銷有限公司是一家地方糧食企業,有效倉容達9萬多噸。公司經理管德武說,近幾年,公司建設了2個糧食產後服務中心,為農戶提供各類服務,有效解決了當地農民儲糧難問題。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亢霞認為,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可以通過向農民提供保管等服務,為農民適時適市適價賣糧創造條件,增強議價能力。通過提供專業化的清理、乾燥、分類等服務,大幅提高糧食保鮮保質能力。通過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和農戶科學儲糧設施建設,使農民手中收穫的糧食得到及時處理、妥善保管,大幅減少農戶儲糧損失率。通過整合產後服務資源,形成完整的服務鏈,提升農業專業化水準,促進農村服務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圍繞破解糧食生產產後曬糧難、儲糧難、售糧難「三難」,近年來,四川崇州在全市糧食生產規模化種植區域內,建設了20個烘儲中心,為合作社、種糧農戶提供專業化、社會化的糧食產後服務。素有「贛撫糧倉」美譽的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但是,糧食烘乾、除雜能力十分薄弱,每年因霉變、蟲害、鼠害等造成產後損失在2.5萬噸以上。據了解,臨川區以撫州儲備庫、大崗糧管所、東館糧管所等為依託,規劃建設8個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初步估算,在新型專業化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全面建成後,全區日烘乾能力將達到2430噸。

(經濟日報 記者:劉慧 見習編輯:於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