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阿里有望6月發CDR 趙薇參股的阿里影業漲了三成

  阿里有望6月發CDR,美股淡定,港股躁動,趙薇參股的阿里影業漲了三成

  隨著6月的臨近,關於CDR進展的各類消息也不斷傳出。

  根據5月24日《錢江晚報》報導,百度已經選定了華泰證券,網易選定了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擔任保薦機構。阿里、小米、京東等回歸A股發行CDR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籌備中。

  就目前的進程來看,小米可能將是第一家在香港IPO、同時以CDR形式在A股上市的公司。除此之外,京東、百度和阿里巴巴也都可能在6月份成為首批回歸A股的科技公司。

  此前有消息稱,百度或於今年6月份以CDR方式正式回歸A股證券市場,成為首隻發行CDR試點公司。此外,也有報導稱,阿里巴巴和京東也將回歸,CDR首批名單可能是兩家,也可能是四家。

  在大家推測首批回歸A股發行CDR的阿里巴巴、京東、網易、百度這四家公司之中,市值最高的阿里巴巴最受關注。尚未等到阿里巴巴CDR落地發行,港股阿里系公司的股價已有積極反應。

  5月24日,港股阿里系公司普漲,截至收盤,阿里影業31.52%,報1.21港元,盤中一度上漲39.13%,創2015年7月以來最大漲幅;亞博科技控股6.98%,報0.92港元;雲鋒金融漲5.37%,報5.30港元;阿里健康漲1.47%,報6.89港元,盤中一度上漲15.46%至7.84港元。

  與港股阿里系公司股價大幅上漲相異,截至24日美股收盤,阿里巴巴初步收漲0.47%,未出現大幅波動。

  為何準備發行CDR的阿里巴巴股價尚且按兵不動,港股阿里系公司的股價先漲嗨了,呈現“大哥未動、小弟先行”的局面?

  一位操作過多個港股項目的投行人士向記者分析指出,由於預期阿里巴巴會是最早一批發行CDR的中概股,而阿里巴巴基於其稀缺性,回歸後無疑將會受到A股投資者的極力熱捧,“估值可能會炒到天上去”,在這樣的情況下,“港股中的阿里概念股就會顯得便宜或者估值倒掛”,所以現在提前漲也符合邏輯。

  三大助推器推高阿里健康股價

  分析師告訴記者a,除了阿里巴巴CDR發行即將落地推高了炒作情緒外,阿里健康、阿里影業股價飆漲一部分原因也是基於業績因素。

  5月16日,阿里健康公布了2018財年的業績公告,是實現借殼上市以來首次調整後盈利,此後股價多日大漲,六日累積漲幅超過70%。上周的業績公告顯示,2018財年,阿里健康實現收入24.43億元,同比增414.2%;經調整後利潤為800萬元。

  阿里健康主打“互聯網+醫藥”,公司表示,收入和毛利的強勁增長主要由於本年度健康產品銷售業務和電商平台服務收入快速成長所致。2017財年,由阿里健康提供外包及增值業務的電商平台服務業務,商品交易總額超300億元,健康產品銷售收入和電商平台服務收入分別達到21.49億元和1.71億元。與此同時,其他創新健康相關服務收入也有了顯著成長。

  阿里健康暴漲核心邏輯

  中信證券電腦研究團隊分析師張若海指出,阿里健康暴漲的核心邏輯在於三大“助推器”:主業爆發成長,超低可比滲透率轉捩點,消費習慣遷移巨大紅利。

  主業爆發成長:公司2017上半年是8億左右收入,2017下半年是16億左右收入,環比增長100%;

  超低可比滲透率轉捩點:阿里健康活躍用戶2800萬,淘寶注冊用戶5億,也就是大概3%的活躍度滲透率。未來可提升太空大概率至少到25%;

  消費習慣遷移巨大紅利:目前用戶還不習慣網上購買OTC等保健品類,整個在線OTC消費習慣還在生成,真正的高頻消費產品或者主流產品佔比還不高,未來的提升更多需要消費習慣的紅利遷移。

  一只會變現的“青蛙”

  阿里影業最近因一隻“青蛙”受到關注。

  今年年初時候,日本手遊《旅行青蛙》在朋友圈掀起一場“養蛙”熱潮,4月初阿里巴巴宣布獲得《旅行青蛙》中國大陸地區獨家代理權,並於5月9日上線內測。5月19日,淘寶已開售該遊戲的官方周邊產品,包括毛絨玩具、數位3C、食品、美妝、母嬰、智能產品、家居百貨、旅行收納、箱包、明信片等。5月21日,阿里影業-旗下的IP開發平台——阿里魚,正式宣布推動該熱門IP的全鏈路變現。

  基於前期的銷售業績,阿里影業副總裁、阿里魚總裁吳倩在接受採訪時將該款遊戲的銷售目標劃定至“2億元”。吳倩表示,最初在拿到該IP做規劃時定的目標是銷售規模破億元,但“一個半月基本上就已經超額完成了目標”,目前預估是1.2億元。隨著後續的造勢推廣,預計全年2億元是沒有問題的。

  作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娛樂業務的旗艦,阿里影業的核心業務包括三大部分:互聯網宣傳發行、內容製作及綜合開發。

  根據5月7日阿里影業集團公布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十五個月財務業績,公司營業收入33.03億元,相比上一年同期十五個月的14.32億元,增長幅度超130%;毛利潤為23.40億元,較上一年同期的5.99億元,增長幅度超290%;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虧損為16.59億元,同比虧損進一步擴大。其中佔阿里影業收入“大頭”的互聯網宣發業務仍大幅虧損,但內容製作和綜合開發已實現扭虧為盈。

  不知這隻志在“打通淘寶的互動內容創新和賣貨路徑”的青蛙,能否在幫助阿里影業扭虧方面獻上一“蛙”之力?

  阿里系股票的跌宕起伏

  同為阿里系小兄弟,阿里健康和阿里影業的股價都是借殼後一路漲到最高價,隨後便陷入長期下跌。

  阿里健康此前在2014年借殼上市,借殼後一度暴漲1620%。但隨後兩年裡,最大跌幅達80%以上。wind數據顯示,2015年4月23日,阿里健康股價創下最高14.32港元,市值達到了1409.47億港元。但不到兩年,在2017年3月13日,阿里健康的股價就創下最低2.72港元,市值為267.72億港元。

  雖然近期阿里健康股票連續大漲,但截至2018年5月24日收盤,阿里健康報6.89港元,較最高價14.32港元仍然跌去50%。

  隨著首次扭虧盈利,機構對未來阿里健康的發展也越發樂觀。因看好阿里健康在電子商務領域的領先地位和不斷增長的市場份額,招商國際近日給予公司“買入”評級,目標價為6.80港元。分析還強調,阿里健康背靠阿里集團優勢,擁有直達C端的移動互聯網接口,數據變現有望隨著流量與ARPU值的雙升而從B端廣告與傭金分成端取得突破。

  2014年阿里影業借殼上市,股價在2014年3月12日單日上漲了186%至1.19港元,並於2015年4月漲至最高4.90港元,隨後開始一路下跌,截止到2018年5月24日收盤,阿里影業據最高價跌去75%。

  此外,就在5月23日,摩根士丹利發布研報稱,阿里影業通過品牌曝光,拉動線上售票業務增長,但過高的行銷支出將消耗部分盈利,因此給予“持股觀望”評級,給出目標價0.95港元。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