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達爾與英國民謠《斯潘思爵士》

在哈佛大學研究生院攻讀的最初幾年,住在鄰近法學院的研究生宿舍“蔡爾德樓”。蔡爾德(Francis James Child, 1825-1896)是哈佛大學的首任英國文學教授。他在英國珀西主教於1765年編成的《古英詩鉤沉》的基礎上,旁搜遠紹,編輯出版了《英格蘭與蘇格蘭流行民謠集》(俗稱 “蔡爾德民謠集”),以此知名於世。此集最早於1860年以八卷本的形式出版,每首歌謠隻收錄了一種版本,不過這個本子後來已經被在他去世前後陸續問世的新五卷本所取代,因為後者經過他精心編輯,每一首歌謠都收錄了各種不同版本,再加上相關的學術研究劄記,成為一部長達兩千五百頁的皇皇巨著。《帕特裡克·斯潘思爵士》就是集中流傳頗廣的一首,為日後許多著名英詩選集所收入。這類民謠,大致上相當於我們漢代樂府詩《陌上桑》和北朝民歌《木蘭詩》,屬於敘事詩的範疇。

“蔡爾德民謠集”裡收錄了此詩的十八種不同版本。今年剛問梓的權威英美詩歌選本《諾頓詩集》第六版所收錄者,由十一個四行詩節構成,每節之中,雙行押尾韻。相傳蘇格蘭國王亞歷山大三世的女兒瑪格麗特,於1281年夏天嫁給挪威國王埃裡克二世,成為挪威王后,但是送她去挪威卑爾根成親的許多王親國戚,在回程中因沉船而全部遇難。此詩講的是一位蘇格蘭貴族奉王命出海而遇難的故事,但在內容上不求與歷史的細節吻合,這位斯潘思爵士,史上亦無記載,應為杜撰。前三節描寫國王在城裡飲酒,說起需要一位優秀的水手,為他完成航海的使命,座右一位年長的騎士,推薦了斯潘思爵士,國王於是寫了封信,讓人傳遞給爵士。由第四節至第七節,場景轉到海邊,爵士正在沙灘散步,接信後先是大笑,隨後淚流滿面,說此時實非出海的安全季節。接下來爵士與他的部下有段對話,爵士不顧風險,堅持出海,而部下則認為天時不正,此行凶險。第八節急轉直下,場景移至外海,爵士一行已在海上遇難,只見他們的帽子在海面飄浮。九、十兩節場景又轉回海邊,貴婦或坐或立,望穿秋水,卻再也見不到爵士和親人歸來。最後一節再度將場景轉至外海,爵士一行人已長眠在五十英尋深(約九十一米)的海底。此詩使用蘇格蘭方言,文字簡潔生動,疏密得法,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的敘事交替運用,場景不斷變換,下半篇有如電影裡的“交叉剪接”,民歌的意味極為濃厚。耶魯大學的哈羅德·布魯姆教授,曾說這是他最為鍾愛的英國敘事詩。

在德弗雷爾的《第十二夜》、米萊的《奧菲莉亞》和羅塞蒂的《貝雅特麗齊》這三幅名畫中擔任模特的,是後來嫁給羅塞蒂的西達爾(Elizabeth Eleanor Siddal, 1829-1862)。她一邊當模特,一邊也向畫家討教作畫的技巧,後來專門接受羅塞蒂的指導。她頗有才情,素描、水彩、油畫都能畫幾筆,還會寫詩,可惜三十三歲就英年早逝。這幅畫在紙上的水彩就出自她的手筆。原畫高241厘米,寬229厘米,由倫敦泰特美術館收藏。西達爾從那首民歌裡所挑選的,正是第九、十兩節裡母女妻兒等待親人、久盼不歸的悲慘情節。畫面右下角有她姓名的字母縮寫和創作年份(1856)。

本文刊於2018年8月12日《文匯報 筆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