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鬥魚赴美IPO,第一大股東騰訊成最大贏家

傳言上市許久的遊戲直播平台鬥魚直播終於遞交了招股書,申請在紐交所上市,預計融資規模5億美元。

自虎牙上市之後,鬥魚和虎牙之間的龍頭之爭尤為激烈,為了爭奪“第一大直播平台”的稱號,兩家平台一直在進行各維度的數據比拚。但從招股書來看,騰訊作為鬥魚單一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40%。無論誰是行業第一,騰訊無疑成為背後最大的贏家。

直播收入佔比86.1%

究竟誰是國內遊戲直播平台第一,伴隨鬥魚招股書的遞交,這一問題有了更直接的對比。

通過梳理兩家財務數據可以發現,鬥魚2018全年收入36.54億元,淨虧8.76億元。虎牙2018財年收入則為46.63億元,全年账面淨虧損為19.37億元。從用戶數量來看,鬥魚2019年Q1月活達到了1.59億,而虎牙截止去年Q4的月活數據是1.16億。付費用戶層面,鬥魚今年Q1為600萬,虎牙截止去年Q4為480萬。綜合來看兩家體量基本相當,而鬥魚在用戶規模上更勝一籌。

值得關注的是,持續虧損,收入模式單一,嚴重依賴直播業務,幾乎成為所有直播平台的難題,鬥魚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從財務數據來看,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鬥魚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87億、18.86億和36.54億元。淨虧損分別為7.83億、6.13億和8.76億元,三年合計虧損約27億元。成本則來自於銷售和市場費用、研發支出、一般行政費用等,其中銷售和市場費用占運營支出的比例達到50%以上。

營收結構中,2016、2017和2018年鬥魚直播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77.7%、80.7%和86.1%。虎牙的情況則更為嚴重,直播對營收的貢獻高達95.8%,廣告收入貢獻則不超過4.2%。而映客、歡聚時代、陌陌的直播營收分別佔到總營收的96.59%、94.39%和79.39%,直播平台營收仍舊未擺脫對於直播打賞模式的重度依賴。

騰訊是最大贏家

在不少人看來,一年前,當騰訊在一天內同時加碼虎牙和鬥魚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寫好了直播行業的格局,在直播行業騰訊有著絕對話語權。

從持股比例來看,目前騰訊持有鬥魚超過40%股份,為鬥魚第一大股東。鬥魚CEO陳少傑則持有14.3%股份。兩家也在業務上有著密切合作關係,2018年,騰訊支付給鬥魚5000萬左右的廣告等費用,鬥魚向騰訊支付了2.6億的雲計算服務費,以及1億多的內容購買費用。

同時騰訊持有虎牙的29.6%股份,投票權為40.1%。根據此前騰訊與虎牙方面達成的協議,騰訊有權在2021年3月8日前通過購買股票將在虎牙的投票權提升至50.1%。內部流量和資源加持,外部進行戰略投資,成為騰訊在內容領域的經典打法。在直播內容領域,騰訊又一次複製曾經在電子閱讀、音樂領域曾取得的成功。

令人唏噓的是,鬥魚如今走向資本市場,而熊貓直播在運行了1286天之後,最終倒在了直播賽道的下半場,正式宣布關站。熊貓之死似乎又驗證了互聯網行業的怪現象:行業老大老二激戰正酣,老三熬死了。

面對行業深度洗牌,資源越發集中,產品矩陣、出海、市場下沉成為直播行業的新“三把斧”。為了提高直播平台的用戶活躍度和用戶黏性,突破買量瓶頸,弱化直播主營業務,直播平台們紛紛開始探索新業務。越來越“不務正業”的背後,直播公司試圖用產品矩陣模式,在大娛樂主航線上尋找到更多的“小船”,以跟上年輕用戶新的消費喜好。目前,鬥魚也以遊戲直播為主,同時涵蓋了體育、綜藝、娛樂等多種直播內容。

直播行業競爭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與此同時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台崛起,也對直播行業造成分流,且這一趨勢在2019年越發明顯。對於熬過生死線已經走向資本市場的頭部公司而言,直播行業仍然有一場硬仗要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