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巫師,真神還是假鬼

今天,向大家推薦一個朋友:看世界

看世界南風窗的兄弟媒體,我們相信:世界比想象更有趣。

在這裡,政治學者帶你解讀世界局勢,剖析政壇動蕩;歷史學家為你講述悠長歷史,回溯往日時光;背包客娓娓道來詩與遠方,帶你領略文化碰撞;電影愛好者向你推薦高分影片,滿足你所需的精神食糧……跟隨作者的筆觸,我們觀察世界、奇遇人生。

關注看世界,用思想丈量世界,找回一顆自由而有趣的靈魂。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碼頭。

《婆娑訶》劇照

自從人類存在以來,哪裡有生命,哪裡就有相信給予生命可能性的信仰。信仰就是生活的理解與感知,因為它,人類才不至於毀滅自己,而繼續存活。它是我們賴以活下去的動力。

托爾斯泰如是說。

巫 覡

宗教可算是人類最習以為常、又最無法理解的現象了。“哪裡有生命,哪有就有給予生命可能性的信仰”,這話是不錯的。宗教體驗給予人的深度意義感,恐怕是世間其他一切都無法相比的,所以尼采提出的“上帝死了”才成為一個嚴肅問題。

人類的宗教體驗與無意識迷信,提供了宗教生長的空間,對於個人,那種與神的直接聯繫帶來的狂喜與幸福,據說是人所能體驗到的最極致的精神滿足。

不像現代人這樣無聊,古代人的生活,是泛宗教的。各個文明中的初民,借助包括但不限於大麻、香料等致幻劑,載歌載舞不日不夜地體驗飛天的迷幻感。

幻覺的世界極致美妙,世界飛旋、五彩斑斕,藝術也由此誕生:岩洞畫,是薩滿祈求打獵豐收;戲曲,是巫覡請神;詩歌,是超自然力量附體。

電影《哭聲》劇照

古代人相信,世間有神秘力量存在,在生者的世界之外,逝者與神明存在於另一個世界,而這兩個世界可以相聯相通。如商文明中的青銅器,實際上就承擔著溝通連接兩個世界的功能,有些人掌握這種與神秘力量對話的能力,他們被稱為巫覡,或祭師。

所謂巫覡,男為覡,女為巫,他們掌握的通靈能力,在一個共同體中,既是最高知識,也是絕對權力。遠古的酋長就是巫,知識與權力,就這樣結合起來。

巫覡這個群體,在古代世界是統治階級,但在現代已被邊緣化。現代世界又禁絕或抑製了致幻物的使用,不唯宗教人員失去了權力,不複掌握人類的心靈,宗教體驗也大大退出人類的普通生活。

但只要還有人類,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體驗和意識,還有對意義感和確定性的尋求,就依然有巫覡存在的空間。他們在各個角落,等待著一個個迷惑的靈魂送上門。

童 乩

在與人的性靈有關的地方,社會的演進是極緩慢的。賽先生不能徹底支配人類的心靈,否則就無法理解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賢達顯貴要去投奔王林大師。

從某個角度去看,人類社會在神的邊界折疊成了兩個空間,在相信的一邊,也是一個極豐富而廣大的世界,巫在這個世界上扮演著醫的角色,替需要的心靈療傷解難。

華人世界中,中國台灣極大地保留了傳統的民間信仰,如現在依然流行卻備受爭議的童乩,用閩南話講叫dang-gi,主要指神靈附體以替人祈福解惑的靈媒,負責溝通人與鬼神。

童乩所奉祀的神明,從王爺與瘟神到媽祖和城隍,從屈原到項羽,甚至是現死的普通人,抓來就用,隊伍很是龐大。

中國台灣極大地保留了傳統的民間信仰,如現在依然流行卻備受爭議的童乩

19世紀末來台的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記載了當時台灣淡水附近一位“仙女娘”成神的故事,說是有個少女住在離淡水不遠的地方,患肺病死了。

附近有一名童乩,散布謠言,說她已經成神,為她造了一個小廟,把她的屍體放在鹽水中浸泡,然後把她拿出,使她坐在一把椅子上,肩上披著紅布,頭戴結婚用的禮帽,外面加上一個玻璃框子。就這樣把一具死屍變成了一個女神。

女神臉孔烏黑,露著牙齒,很像埃及的木乃伊。面前點著香燭,時時焚燒紙錢。童乩逢人就講女神的故事,當地百姓原有輕信神佛的習慣,所以都盲從附和,輾轉傳述,以至善男信女紛至遝來,頂禮膜拜。

類似少女死後遺體被裝飾成神像的故事不止一例,不少早夭的未嫁女都成了童乩所信奉的“仙姑”。

電視劇《通靈少女第一季》劇照

如果完全是個人信仰,倒沒有什麽,但這類民間信仰大都有組織化傾向,有集結能力,這就令政府頭疼不已了,怕他們會威脅社會治安。尤其台灣地區巫俗興盛非凡,從“三月迎媽祖”到“五月出海”“七月普度”,活動不斷。

清史記載,18世紀福建省的迎神賽會類巫俗,被當地官員視為惡習。他們把巫師蔑稱為“誕妄之徒”,說他們假借神的名義,用大椎貫穿臉頰,用刺球摔擊後背,致血肉模糊,要是碰到其他“神”了,還要彼此爭鬥不休,頻頻滋生事端。因此當政府看不下去了,也會以觸犯“禁止師巫邪術”的法律為由,采取禁斷措施。

不過民間習俗可抑製,難禁絕,類似童乩披發仗劍,狂跳不停,用法器敲打自己身體,割舌刺膚,以致“爛頭破面”“鮮血淋漓”的記載不絕於史。據說童乩之所以自殘,乃是為了向別人證明身體已經失去知覺故而不怕痛,表示神已經上身成功。

這類請神的儀式保留至今,依然能在台灣和東南亞華人地區見到,不過采取了更溫和的方式。而童乩的傳統功能,諸如“降神”“牽亡”“求子”“開光”“報恩”“收煞”“補運”“治病”,也保留下來。它一如傳統社會中的巫師,在現代依然充當著神明的代言人。

近些年,類似某人假冒哪吒三太子附身、行詐騙之實的新聞,還時能見到。

跳大神

如果熟悉薩滿文化,可能會感到童乩與它有點相像。這個更為古老的宗教文化,是廣泛分布在中亞、斯堪的納維亞、西藏和北美的巫覡宗教。

在通古斯語中,薩滿的意思是知曉。作薩滿者,掌握神秘知識,能夠溝通人神兩界,進入迷幻的瘋癲狀態。在通靈狀態中,薩滿與有修為者進行溝通,他們是巫醫,也是術士,是驅魔師,也是占卜師。

在通靈的信仰中,一般有一個特徵,巫覡多體弱多病,似乎這樣才容易被附身,薩滿就是如此。新生嬰兒出生時未脫胞胎者、神經錯亂者、久病不愈者,都被認為是當薩滿的征兆。而他們在通靈後,會明顯性情大變,原來身體差的能手舞足蹈,平時沉默的既說又唱、能言會道。

黑龍江佳木斯,薩滿在祭祀上跳薩滿舞

東北人民的跳大神,繼承了薩滿信仰,同樣認為萬物有靈,人可以通過一定的儀式和方法請求鬼神附身,治病驅邪,但對“傳統薩滿儀式”進行簡化,賦予了其濃厚的東北鄉土氣息,因為整個過程中動作誇張至極,所以被稱為跳大神。

跳大神請的主要也都是修煉有成的大仙。古代東北的滿族,請的神多是“五大家仙”狐、黃、白、柳、灰和死去的亡魂。狐是狐狸,黃是黃鼠狼,白是刺蝟,柳是蛇,灰是老鼠。

跳大神的過程,一般有兩個人參與,分別是一神和二神,一神是靈魂附體的對象,一般身體羸弱,二神是助手。跳的過程中,一神圍桌旋轉,二神手持單面鼓,系腰鈴,邊唱邊跳以請神靈上身。請來了神之後,由二神與之溝通,回答人們的問題,或者治病驅邪。

《黑司祭們》劇照

一般進入狀態後,要與哪位神溝通,巫覡的神態、動作、說話都不一樣,要請哪位神就像哪位神,如狐仙喜歡吃雞,黃仙愛喝酒,灰仙要抽煙,旁人給“大神”遞上根煙,如果接了抽上,那就是灰仙來了。

跳大神後來的發展,一如東亞各種奇奇怪怪的小眾宗教,把佛儒道等等大的宗教雜糅在一起,再融入本土習俗。

比如,越南本土第三大宗教——高台教,供奉各路神仙:釋迦摩尼、老子、孔子、觀世音、耶穌、穆罕默德,甚至還有李白、關公、牛頓、莎士比亞、丘吉爾。跳大神,也曾一度流行請“三壇海會大神”哪吒、關羽等道教神仙。

不過,道教對此倒是不接受。道教典籍《道法會元·太上天壇玉格》裡記載:“一切上真天仙神將,不附生人之體,若輒附人語者,決是邪魔外道。”

作者 | 本刊記者 董可馨

排版 | 氷微漾

看世界雜誌新媒體出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