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悲傷叫推杆失誤 這種痛李昊桐最懂

有句高爾夫名言說:“發球是場表演,精準的推杆才能贏到錢。”正所謂一語道破高爾夫得分秘訣。中國一哥李昊桐也是剛剛吃了推杆的虧……

上周末的土耳其公開賽決賽輪,在扣人心弦的加洞賽過後,李昊桐終究還是未能擊敗衛冕冠軍。英格蘭人賈斯丁-羅斯再度捧起獎杯,並重新回歸世界第一。

what?李昊桐不是輸給對手,而是輸給自己的推杆!

當時加洞賽率先開球的是李昊桐,他的一號木把球放上球道,還剩140碼。而繼續使用三號木的英格蘭人始終在距離上吃虧,到果嶺還剩207碼。結果兩人進攻的效果相約,都沒有絕對的小鳥機會。先推的羅斯果然沒能打鳥,成果保帕。而李昊桐在這裡的處理稍顯急躁,推過洞太多,回推也沒有成功。在18號洞連續推出三推的情況下,遺憾無緣摘冠。

如果你曾經看過高爾夫職業比賽,你是否發現職業選手在果嶺上的姿勢幾乎人人不同?不過,如果你仔細分析,還是可以看到其中好手的竅門所在。高手的推杆技巧重點在於他有超出常人的自信。這些推杆好手,或許動作都不一樣,可是拿起推杆那種架勢,幾乎杆杆都有進洞的機會,可以說,推進是正常的,沒進則是天要滅他。

而一般人可能球打得遠,可到了果嶺上,卻經常要三推以上才能進洞,關鍵是輸在信心方面。因為信心不足,經常是第一推距離不夠,7碼的第一杆若相差一公尺,便可能造成三次推杆。也是因為信心不足,就比較容易拘泥於特定的推杆姿勢,而不是使用習慣的、自己感覺舒服的姿勢,其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大家都知道推杆是學習高爾夫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項目,推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最終的打球成績,有點高爾夫常識的人都知道要想做好推杆無非是保持身體穩定、頭部靜止、手腕握杆姿勢平直等這些。

可說起容易做起難,作為職業球手們因為推杆留下的悔恨也是數不盡的啊。

這位老大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邁克爾-克萊頓,一位曾經在歐巡賽上有過出色表現的澳洲職業球員。原本一個十拿九穩的推杆,結果最後演變成了一個尷尬的局面,隔著螢幕仿佛都能感受到邁克爾-克萊頓的懊惱!

2001年的美國公開賽上,職業球員雷蒂夫-古森也感受了一把高爾夫的殘酷:當兩退就能贏得美國公開賽冠軍時,古森第一推力量大了。第二推結果還是未能如願。好在這場比賽最終還是給雷蒂夫-古森贏得了個人首個大滿貫冠軍,總的來說遺憾還是與喜悅並存的。

道格-桑德斯可能球齡太久遠,大家對他的印象並不深,這位職業球員在70年的英國公開賽上也毀在了短推失誤上。那場比賽他面臨著3英尺推杆,如果順利推進就能舉起葡萄酒壺慶祝,推不進就只能遺憾告敗。然而上天似乎並不太眷顧他,除了安慰自己說運氣不佳還能有什麽辦法呢?

1989年的美國大師賽上,在第一個延長賽進行到關鍵時刻,斯科特-哈赫面對兩英尺的推杆也是以失敗告終,未能如願穿上綠夾克。懊惱的他只能無奈地把推杆拋上了天空。

如果說兩英尺的推杆不進還能歸結於運氣和心態,那這個1英尺的推杆都沒進,一定是上帝跟她開了個玩笑。這個可憐的上帝“寵兒”就是金寅璟 。2012年的納比斯科錦標賽上,金寅璟敗於一個1英尺的短推上,不僅觀眾嘩然一片,她本人也是一臉的蒙圈,這種失之交臂的錯過真是難言的苦啊!

2017年的美國公開賽上,達斯汀-約翰遜也面臨著至關重要的一次推杆:如果一推進問鼎冠軍,兩推進就得與勁敵斯皮思打延長賽,三推進……那就只能眼睜睜看著競爭對手摘下獎杯了。最後達斯汀-約翰遜還真是沒能逃脫短推失誤魔咒,遭遇了最壞的結果。

回顧了一下達斯汀-約翰遜的一路來的賽程,這似乎並不是他第一次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了,不知他是不是已經習慣了呢?

高爾夫比賽就是這麽充滿未知與挑戰,也許你打了兩杆完美的木杆加鐵杆,把球放到觸手能及的洞口,接下來卻還是接二連三的推杆失誤。就連許多職業球員也常出現短推失誤的情況。

(冬小麥)

本文系騰訊體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