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為什麼需要算命,算命有何意義?

不信命運的人是無知,但是癡迷命運的人也同樣無知。

什麼樣的人愛算命?

十分之七的人,是為自身所面臨的難題而來,十分之二的人,則是由於好奇,另有十分之一,則是一些十分有修養的得意之人,他們都想要知道自己的風光可會長久一世?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是說,不知道命運規律的人,難做君子,如果我早幾年學習易經,那麼就不會犯下大的錯誤了。

黃石公的《素書》曰:「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聰明智慧的人,會明白盛與衰的規律,知道成與敗的時間,審視好與壞的時勢,知道去與回的時機。所以深藏不露,去等待有利的時機而行動。若好的時機到了,就像薑太公一樣,可以位極人臣,取得重大成就。得有利時機而行動,就能成就龐大的事業。如果時機未到,碌碌無為而已。薑太公自己釣魚也釣到80歲了,想當年諸葛亮也蝸居在茅棚裡,朱元璋流落街頭成為了乞丐。

算命占卜自古就有,古代的諸葛亮、劉伯溫、薑太公、鬼谷子、周文王、孔子都是精通算命的人。周文王發明了後天八卦,並精通文王卦,其卦術流傳至今。孔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這些都是孔子說的話,出自《論語》。算命可以讓人減少過失,減少犯錯,甚至能趨吉避凶。對戀愛、婚姻、事業、財運、工作、生兒育女等等各種抉擇都有重要的幫助。

《論語·顏淵》曰:「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孔子和周文王是易經奠基人。《周易》一書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易傳》就是孔子晚年的作品。周文王精通算卦,其卦術流傳至今,今天我們在氣功、道教、風水、中醫、針灸、面相、八字算命、國術、奇門遁甲所用到的後天八卦圖,就是周文王所創。

命理學存在的真正價值,在於知命,而非算命。知命,就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我,更好地完善人格,升華境界。算命知自己的天賦,知自己的心性,知自己的缺陷,知自己富貴貧賤的大致層次,而後順命,正命,達命,改命,使自己的人生有方向,有目標,有作為,而又不至蠻乾。

知命,知善是知所長,知惡是知所短,知惡比知善更重要,知人之惡,知魔鬼的一面,人才有廉恥之心,才能更好的改變自己。就是所長,其實也是短處,因為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有其長必有其短。

知命的目的,就是知長短,明貴賤,用人所長,避己所短,先知命,後才能革命,完善自己,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古人創研命學的根本要義與核心。

知命,可以趨吉避凶。人生的路線坎坷崎嶇,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不管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甚至貴為天子,都有七災八難,誰也難以抗拒!而且,愈是大富大貴者,愈是災多災大;一般平民,卻是災少災小。故趨吉避凶,是人人關心的問題。

算命的方法確實有很多種。八字、六爻、梅花、奇門、紫薇....這些方法各有特長,有的更適合綜觀一生,有的更適合預測年運,有的更適合預測一件事的發展...

但他們的本質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用天乾、地支、八卦的陰陽、五行、易象來研究分析事物,隻不過分析的程式不同而已。其實用什麼方法並不重要,關鍵是算命的目的。如果僅僅是作為一種娛樂,似乎有違古人創造《易經》的初衷,大家都知道古人有句話叫:「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

「算命的目的」應該是:認識自己的人生軌跡、發現自己人生的優缺點、找出對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各種因素,從爾更好的把握人生,設計人生。概括的說:算命的目的就是要尋找改造人生的方法。這樣研究占卜,通過預測一些過去、未來的事,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什麼理論,都不重要。

因為我們可以從中尋找到生命的脈搏,發現什麼是對我們有利的五行、什麼又不利,在什麼樣的時間做事容易,什麼樣的時間會困難重重...由此還能更進一步的研究,尋求改造自己的人生的方法。

每個人都該去了解一下自己的命盤不是說要你迷信!只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命中帶的好的運氣你自己也許不知道會有這個好運,那麼就可以通過努力開發出來,然後準確的把握住,命中帶的不好的運,那麼我們會告訴通過多做善事,改變自己的心性,或者規避調理等等!使不好的事情發生後作用的效果降到最低!

比如算命說某人命中克夫,不利婚配,就是說這個女人脾氣不好,性格剛烈,花心,極度任性或者手散敗財等性格問題,如果之前知道並對自己的性格加以修正,是可以有好的姻緣的,修成正果的,這就是算命的目的!

詳測的好處在於判斷人生基本主體命象(即富貴貧賤或適合從事什麼性質、範圍、類型的職業工作)、一生運氣吉凶趨勢、綜合命質評價。性情、學業、婚姻、子嗣、財運、官運、健康、人生宜忌等。使命主整體上認識自己的命運,能發揮命運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微信860023927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