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麼檢查指標能幫助我們發現早期腎病

人們對慢性病的認識往往局限於疾病對於原發器官的破壞,而忽略了慢性疾病對其他器官,尤其是腎臟日積月累的損傷。糖尿病和高血壓是目前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危險因素,約有30%的糖尿病患者和9%的高血壓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腎損傷。

什麼樣的檢查指標能夠幫助我們發現早期腎病?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在腎病的發展過程中,內皮功能障礙最先出現,其次是微量蛋白尿,而後才能檢測到尿蛋白、血清肌酐、腎小球濾過率(GFR)的變化。因此,尿微量蛋白的檢測是評估和發現早期腎損傷的良好指標。由於腎部門受損部位不同,與腎臟結構和功能受損較為密切的微量尿蛋白約有20多種。臨床最常用的,最具標誌性的有尿微量白蛋白 (MA)、尿轉鐵蛋白 (TRF)、尿免疫球蛋白G(IgG)及尿α1-微球蛋白 (A1M) 四種。

尿微量白蛋白 (MA)

正常尿中有少量白蛋白存在,即為微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的上升意味著腎臟損傷。

一項研究顯示:糖尿病人中尿微量白蛋白的陽性率遠高於尿蛋白的陽性率,且隨著病程的增長而升高。美國糖尿病學會(ADA) 的《2009糖尿病診療指南》提出:對於1型糖尿病病程≥5年者及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應該每年檢查有無微量白蛋白尿。

高血壓患者出現尿微量白蛋白陽性的概率也明顯高於血壓正常者。郭學青等人於2009年的一項研究指出:高血壓I級的患者中,微量蛋白尿陽性的比例為21.05%;而在高血壓III級的患者中,這一比例上升到了100%。相對應的,尿蛋白定性為陽性的病人在高血壓I級和III級的病人中分別為0%和56.25%。由此可見,MA可早於尿蛋白定性檢查發現高血壓導致的腎損傷。這與糖尿病人中的結果是一致的。

尿轉鐵蛋白(TRF)

有研究發現尿轉鐵蛋白是比微量白蛋白更敏感的檢測早期腎小球損傷的標誌物。微量白蛋白和尿轉鐵蛋白均帶負電荷,屬於小分子蛋白質。在糖尿病腎臟病變的早期,轉鐵蛋白受體受非酶促糖基化作用的影響較小,故其所帶負電荷較少,因而較白蛋白更容易濾過。陳燕等人的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標本轉運站鐵蛋白的陽性率略高於尿微量白蛋白,顯著高於尿蛋白定性檢測。因此,尿轉鐵蛋白也是檢測早期腎病的良好指標。

尿免疫球蛋白G (IgG)

免疫球蛋白G屬於大分子蛋白質,是分子篩屏障的標誌物,當尿中出現免疫球蛋白G則意味著腎小球濾過膜受損嚴重,是提示腎功能惡化的指標。

尿α1-微球蛋白 (A1M)

腎臟的損傷不僅限於腎小球,也包括腎小管。尿α1-微球蛋白(A1M) 是優秀的腎小管損傷標誌物。其在血液中含量穩定,分子量小,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絕大部分被腎近曲小管重吸收而分解,因此只有在腎小管發生損傷時才在尿液中出現。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發現,尿A1M與MA直接相關,但在一些病例中存在MA陰性,而A1M異常升高的現象。因此有研究建議在早期篩查糖尿病腎病時,除了MA以外,尿A1M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檢查。

常規尿蛋白,血尿素氮 (BUN) 和肌酐 (Cr) 是判斷腎臟損傷的傳統指標。然而由於慢性腎病往往起病隱匿,知曉率低,當血BUN、Cr升高,特別是出現大量蛋白尿時,腎損傷已經相當嚴重,不可逆轉。尿微量蛋白檢查靈敏、特異,取材簡單、無創傷,當其在尿液中含量升高時,可及早提示腎損傷的發生。

我們呼籲在廣大正常人群,特別是慢性病人群的體檢中檢查尿微量蛋白,從而對腎臟損傷早發現、早治療!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腎病學堂」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