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民忠:“商業化”賦能非遺傳承更具市場價值與傳播力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吳永久

天下面塑出穆李,在面塑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穆李村面塑藝人走南闖北,影響全國。逐漸形成三大流派,即山東菏澤的李派、北京的湯派、上海的趙派。

三派各具特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專訪了李派面塑的代表性傳承人張民忠,從他在深圳的20年發展歷程中可以洞察,特區在發展高質量經濟的同時,也在加強對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在張民忠看來,捏面人不僅是單純的玩意兒,更是具有文化價值的手工藝品,有了商業化的運作思路,文化傳承的廣度和內涵都提高了。而這些改變,正是深圳這片熱土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帶給他的。

(深圳市南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民忠 受訪者供圖)

入深20年成就非遺傳承人

一個小木盒,裡面裝有封裝好的麵團以及面塑面板、彩繪筆,再加上塑刀、剪刀、擀麵杖和其他工具。這些工具組成了張民忠面塑設計的原始家當,並帶著它在2001年來到特區深圳。

在此之前,張民忠已輾轉國內多個城市,畢業後的他去過廈門、珠海等地,最終留在深圳並以面塑工藝謀生。起初並不順利,但他告訴記者,難捱的日子並不算久,很快他就和很多深圳人一樣,適應了這座城市的節奏,也感受到特區的包容之心。

“下海經商的多,手藝人並不多。”張民忠回憶當時初來深圳的感受,身邊都是形形色色的商人,來去匆匆的身影中很少有人為他駐足。彼時的他住過鐵皮房、睡過紙皮床、燒過煤球爐、雨水衝淡了生意那是常有的事兒。

不過在他看來,深圳是一座充滿機遇的城市,也是一座新城。他認為面塑工藝在特區照樣可以像北方一樣落地生根、發揚光大,篤信天道酬勤的他繼續穿梭在大街小巷開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不久他就發現,深圳市民對捏面人這種傳統手工藝品的喜愛遠超他的預想,並在2005年第一次有了開門面房經營的想法。

“總在外面跑也不是個事兒,得想辦法讓工作穩定下來。”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張民忠對創業有著清晰的規劃,就改善經營環境這件事來說,他在生意有起色之初就已經想好要對面塑工藝進行規範化、規模化發展的藍圖。

直到2007年,深圳市南山區文化館的老館長徹底改變了張民忠的事業軌跡,讓他從市井間走向了政商界。據他回憶,兩人是在南頭古城的一個活動上結識的,“當時老館長就對我說,這門手藝不能丟,之後還幫我對接一些政府的活動,讓我能在官方的正規渠道傳播傳統民俗文化。”

張民忠坦言,能遇到伯樂心存感激,尤其在深圳有人願意主動幫助推廣讓他頗為吃驚。“一直覺得深圳是做大買賣的地方,我們手藝人能在當時被關懷確實有些意外。”不過回首這一切,他亦表示說,西方國家一向注重經濟與人文的和諧共生,國內發展速度雖然快,但在文化軟實力維護上有所欠缺,“在我看來,當時深圳在文化傳承方面做得比國內很多城市都好。”

2009年,深圳市南山區文化局命名張民忠為南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捏面人》的代表性傳承人。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目前,深圳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62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級28項、市級24項、區級103項。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62人,其中國家級3人、省級24人、市級30人、區級105人。

傳統民俗迎來“商業化”轉型機遇

張民忠回憶說,成為非遺傳承人之後,工作比以前繁忙不少,這對他的精神世界和生活都帶來不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他,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捏面人這項傳統技藝。在他看來,這也是他進一步傳播民俗文化的新開端。

首先從創作形式上,張民忠開始意識到,以往臨摹雕刻傳統戲劇、小說中的人物雖然備受人們喜愛,但種類局限。要想讓更多的人認識並喜歡上捏面人,他開始創新設計,不僅把靈感來源對準番劇、青春劇作中的明星IP,還在包裝設計上大膽創新。

不僅如此,張民忠還針對特定的歷史時期,創作了具有時代特徵的標誌性作品,如臨摹象徵深圳改革開放精神的拓荒牛、深圳博物館老館門前的著名雕塑《闖》等。他告訴記者,如果說傳統的面人只是單純的玩意兒,現在他就是要把這種單純的玩意兒轉變為有文化價值的手工藝品。

2011年,張民忠開辦了自己的公司,深圳市愛華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除了定製作品,他還承接一些政企的廣告項目,通過捏面人幫助企業對外公關。此外,他還作為外聘老師在深圳博雅小學進行授課,弘揚民族文化。

此時的張民忠已不再是純粹的手藝人,而是逐漸向企業管理者過渡。用他的話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傳統手藝用商業的模式把它推廣出去,讓別人知道內涵。”

2013年,作為民間選派的民間藝人,張民忠參加了雪梨歡樂春節新年廟會活動,向觀眾展示了普通的麵團,作為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的奇跡,傳播了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同年元宵節,張民忠應廣府廟會主辦方邀請,連續7天展示了他捏面人的手工絕技。2019年,他還作為廣東省的代表參加了亞洲文化旅遊展。

他告訴記者,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擔文物管理、文物保護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責任,也是在歷次國內外大型展演中給予幫助的主要部門之一。有了更好的展示平台,張民忠開始去世界各地去表演面塑,先後去過杜拜、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地。

未來,張民忠打算繼續留在深圳發展,他表示,“作為移民城市,深圳在非遺文化的保護和發展上非常積極,且體現出極大的包容性,不僅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也是探索多種商業模式有機結合的試驗田,從這一點來說,面塑工藝的發展與其他產業都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