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探尋功能性治癒B肝的「新路徑」

「慢性B肝仍然是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重大傳染病。」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表示,在我國尚有近1000多萬慢性B肝病人還沒有得到明確診斷和有效的抗病毒治療。

近日,香山科學會議召開以「慢性B肝功能性治癒」為主題的學術討論會,為狙擊B肝病毒這個人類「老敵手」,業內專家提出新思路、新進展、新成果,呼籲在此基礎上指導臨床,探尋功能性治癒B肝的「新路徑」。

針對1—6歲兒童進行慢性B肝的治療,過去往往認為孩子如果處於免疫耐受期(早期)時,不宜進行抗病毒治療,這一臨床指南其實是基於成人免疫情況形成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福生介紹,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專門針對1—6歲兒童慢性B肝抗病毒治療效果的研究發現,1—6歲兒童年齡越小抗病毒治癒幾率越大,且治療效果好於成人。

與會專家認為,這一細分人群的研究結果是基於真實世界的醫學研究,針對既往抗病毒觀念,提出了更科學的診療依據,可能改變當前兒童慢性B肝抗病毒治療的指南。為此,應該進一步加緊開展兒童慢性B肝抗病毒治療的隨機對照研究,以便進一步明確治療的優化方案。

除了細分人群的新進展,對戰B肝病毒還應從「藥物殺毒」轉為「多管齊下」。

「瞄準病毒發力的藥用到現在,在抑製病毒複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業界普遍認為效果欠佳、難以治癒。治療思路應該發生一些轉變。」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人類要戰勝B肝病毒,不僅要研發殺傷病毒的藥物,還要從提高自身免疫系統抗B肝病毒能力方面尋找新突破。

目前,B肝患者在抗病毒用藥上,以核苷類似物為主。聞玉梅介紹,核苷類似物的化學結構與天然核苷酸類似,可以讓B肝病毒誤以為是合成原料,摻入B肝病毒鏈中,藥物會阻斷病毒鏈的進一步延長,抑製B肝病毒複製。

除了B肝病毒本身的危害,研究表明,機體的免疫功能損傷和免疫紊亂是導致肝臟炎症、纖維化和肝癌發生的重要機制。

「治癒B肝,要驅邪,還要扶正。」聞玉梅說,「『驅邪』趕走病毒是第一步,隨後要『扶正』發動免疫系統,而最終恢復機體、達到功能性治癒還是要靠『扶正』。」

因此,慢性B肝的治療隻達到B肝病毒複製的抑製(DNA檢測不到)是不夠的,要達到持久的表面抗原的清除,這才是功能性治癒的目標。

「功能性治癒B肝目前還不能單純依靠某一種療法。」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王貴強說,新的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療、表面抗原抑製劑等治療加上免疫治療「三管齊下」,可使部分病人獲得臨床治癒。「三管齊下」的治療分別針對3個不同層面,即先阻斷病毒的DNA複製,隨後消除病毒的表面抗原和控制病毒庫,最後是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最終達到治癒目的。

與會專家認為,要達到功能性治癒B肝,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既涉及到臨床診治,又關係到病毒和免疫的基礎研究,還關係到相關藥物的研發,所以需要國內外臨床專家和基礎專家的共同努力,協同突破;更需要國家對本領域研究經費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在臨床實踐上,轉變治療思路,清除B肝病毒不再是單一目標,激活機體抗病毒免疫也應是臨床治療的目標之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