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變色的共享單車,變味的巨頭遊戲

作者丨邱曉芬

編輯丨楊林

2019年夏天,上下班時馬路上顏色各異的共享單車,意味著這個市場又已經開啟了一輪新的減量、置換,甚至是清場——白的是哈囉、黃的從以前的ofo,變成摩拜的新顏色美團黃、藍色的小藍單車被滴滴託管後,被置換成tiffany藍的青桔。

如今共享單車的五顏六色,已經和三年前資本熱絡、玩家眾多的時候的市場格局已經完全不同。四年間,資本的寒冬,共享單車的市場經歷了一輪洗牌,從原來的各自為戰,到紛紛被巨頭接管/收購。

靜下心來想想,巨頭們在這場跌宕的競賽中,到底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還是老謀深算的謀劃者?軍備競賽暫時落下帷幕,巨頭是否真的得到了想要的一切,結局又是誰得益?

巨頭接管:不是砒霜,更不是蜜糖

經歷了2018年資本寒冬的洗牌之後,對資金強依賴的共享單車品牌要麽死亡,要麽只有傍上巨頭才能生存:摩拜選擇了美團、哈囉選擇了阿里、小藍青桔選擇了滴滴。共享單車淪為巨頭遊戲,很早之前就已經買下了伏筆。

2016年下半年,摩拜和ofo的軍備競賽開始了,共享單車市場熱錢湧動,巨頭們彼時也紛紛用錢押注:在2016年8月-10月的三個月中,摩拜和ofo各自都完成了三輪2億美元左右的融資,摩拜的資方是騰訊、紅杉中國、高瓴、淡馬錫等;ofo的資方是阿里巴巴、滴滴、螞蟻金服、經緯中國等。2017年,滴滴甚至已經派出高管入駐了ofo。

雙方激戰正酣時,資方普遍認為,自2017年底起的一年時間,摩拜和ofo輸贏可分,甚至還有投資人親自下場撮合ofo和摩拜合並。不過他們隻猜對了開頭——巨頭的加入,共享單車的競爭已不再單純。

巨頭們各自有著如意算盤:對於同為騰訊系的美團來說,摩拜是本地生態體系的重要一環,單車和聚合的計程車模式聯動,可以將“找餐館--到餐館吃飯”的行為連接起來。

滴滴和阿里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於是早在ofo命運塵埃落定前,要麽已經開始投資、扶持其他的單車品牌,要麽自己下場做。

對於滴滴來說,“最後一公里”的單車補上了滴滴四輪以外的出行服務,加大滴滴在出行上的影響力;對於阿里來說,哈囉單車主要入口之一是支付寶,單車作為C端高頻的產品,能為支付寶帶來新的用戶和流量,又能給芝麻信用帶來新的使用場景。

不過,共享單車企業彼時傍上巨頭確實也是無奈的選擇:被接管,能保命,但也失去核心地位。

ofo和摩拜如今的命運截然不同。得罪滴滴,又失去了阿里歡心的ofo,難以承受後續的巨額資金,主營業務不盈利,2018年年末爆發的“退押金”成了壓倒ofo的最後一根稻草。無人願意接盤,ofo只能苟延殘喘。

摩拜被美團收入后宮,也意味著失去獨立核心地位——“摩拜橙”被更換“美團黃”,入口也逐漸被整合入美團app中,摩拜的账號替換為美團账號,甚至在美團的財報上,摩拜也再不會被切分開來計算成本收益,形容的字數寥寥。

比ofo幸運的小藍單車,山窮水盡的時候傍上了滴滴,不過由於各地已經收緊配額,小藍如今已經淪為了滴滴親兒子青桔單車的鋪路磚——如今青桔開入北京,便是以置換小藍舊車的名義。即便如此,在滴滴去年陷入危機時,不管親兒子乾兒子,共享單車一律被當做非主要業務“關停並轉”。

哈囉單車在支付寶入口的支持下如魚得水,當ofo摩拜鏖戰一線城市時,哈囉以免押金的模式迅速登陸二三四線城市,對市場份額進行重新切割。 不過,哈囉單車此後也更名哈囉出行,並發展順風車、兩輪電動車等更賺錢的業務。未來,單車這一賠錢的買賣,很難說會不會被邊緣化。

生意難做,明爭暗鬥又開始了

即便被巨頭接管,共享單車行業的已然沒有那麽滋潤了。社會環境改變,監管承壓,意味著共享單車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樣隨意投車。並且,四年來,共享單車公共管理和周轉率低的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公共管理指向未來的市場配額問題,周轉率則指向盈利。

2017年9月,北京市叫停了共享單車的新增停放,此後各地區紛紛響應。一年後,北京市把共享單車的上限鎖定在191萬輛,並且強製“只能減少,不能增加”。和剛叫停投放之時的共享單車數量相比,總額砍掉了兩成以上。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北京地區共享自行車日均騎行量為142萬人次,也就是說,每輛車平均每天隻分到0.7次的騎行;此外,單車月活躍度水準不足50%,相當於近一半的車輛處於閑置狀態。配合著多餘車輛和老舊車輛的清退,各地產生了頗為人詬病的單車墳場現象。

伴隨著總額退坡,共享單車的公共管理問題也上升到監管層面,企業開始接受運營能力方面的考核,並且和單車的實際配額相掛鉤。

目前,北京正在研究制定《共享自行車企業運營服務質量考核管理辦法》,將單車企業的運營服務、停放秩序、調度能力、投訴服務作為增減投放車輛的依據。這一方案雖未落地,想法卻已經在一些城市得到試行,比如廈門的配額方案是,給予綜合測評第一名的企業45%的份額、第二名35%、第三名20%,第四名則沒有投車資格。

為了拿到配額,共享單車企業們也開啟了新一輪的“明爭暗鬥”。

除了各地強製推行電子圍欄,劃定了騎行和停放的範圍,企業亦開始自我覺醒,在公共管理上下功夫。摩拜、哈囉、青桔都自主上線/試行了相應查驗違停的功能,還制定了針對違停行為的罰款規則,摩拜是收取5元管理費,哈囉則直接信用分掛鉤,若信用分過低,用戶每小時騎行價格也會上升。另外,在武漢,青桔首批300輛搭載有北斗導航定位芯片的青桔單車也已經投入測試。

暗面上,共享單車市場如今基本是“brave takes all”。此前一些單車品牌的做法是,通過在北京五環外投放車,而後通過運營的手段把車輸送到中心城區等人流密集的區域。一名內部人士稱,如今部分企業甚至已經不屑於投在五環外,直接投放市內,“就賭有關部門能不能察覺”。

這一說法也有跡可循。走“農村包圍城市”的哈囉,一直非常渴望進入北京戰場,有消息稱,哈囉今年1月起因多次多點違規投放問題被市交通委約談罰款。青桔也是出現過這種情況,曾在沒有向市交通委報備的情況下將3000余輛共享單車投放在海澱區上地、西二旗地鐵站周邊等區域,對此,滴滴方面後來一直表示是“置換”而非投放。

共享單車不是公益,從爭奪市場規模開始,意味著巨頭們也開始指望著單車盈利了。

決定共享單車營收的,除了規模,還有客單價。早在4月份,摩拜、哈囉、小藍紛紛宣布在北京試行提高時長費,從0.5元/15分鐘調整為1元/15分鐘。7月初,摩拜又在數個省會城市調價,不過調整的是更為直接的起步價。

目前,哈囉也在推行翻台率更高的場景車。在景區,兩輪以外,哈囉正在研製三輪/四輪的共享單車,在學校,天藍色的校園車也已經開啟使用,哈囉方面稱,校園車已經覆蓋國內300多所學校。這些車輛只能在特定區域內使用,限定邊界也保證了單車的濃度和使用率。

令人欣慰的是,新一輪的競賽相比以前更理性了,沒法大量投放/走出海外,企業們在運營下功夫,單車的日周轉率相比此前已經改善了很多。

從數據上看,北京上半年期間,摩拜的周轉率為1.7次/輛,小藍是2.8次/輛,哈囉是1.6次/輛,均值為0.84次/輛,同比去年平均的0.7次/輛已經有了改善。有知情人士告訴36氪,上海的上下班高峰時期,摩拜的周轉率甚至能達到3-4次/輛。這也表明,目前單車的日均周轉率還有很大的空間。

那麽,在共享單車的巨頭遊戲中,誰贏了?

在真正跑通盈利模式之前,答案顯然不是負責接管的巨頭們,而準確來說應該是用戶——巨頭的進入加速了行業洗牌,運營能力更強的品牌在優勝劣汰的遊戲中存活,單車使用體驗提升了,即便價格漲價,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令人頭疼的公共管理難題也正在由企業和監管雙方共同破解。

可以說,共享單車的下半場,是一場運營能力的競賽,而單車顏色的更迭只是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