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近6億人不上網:“另一半中國”需要關注

  近6億人不上網:“另一半中國”需要關注

  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CNNIC)8月20日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8.02億。報告顯示,農村人口是非網民的主要組成部分。截至2018年6月,我國非網民規模為5.88億,其中城鎮地區非網民佔比為37.8%,農村地區非網民佔比為62.2%,上網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準限制是製約非網民使用互聯網的主要原因。

  5.88億非網民,接近6億的體量,頗讓人意外。從當前的互聯網熱點看,似乎中國互聯網已經具備了相當廣泛的涵蓋面,小鎮青年熱衷的快手短影片,三四線城市支撐起的拚多多,以及一線城市中產群體愛談論的“焦慮”……我們以為互聯網生態已經夠多元了,然而不是,依然有將近“另一半的中國”不在網上。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以席卷之勢迅速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主要載體,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與廣度重塑思維模式、主宰社會話題,它在大幅度開闊人們眼界的同時,也可能窄化視域。有大量不上網的人群,它們無從發聲,在互聯網上隱形。而當話語交流、利益表達極為仰仗網絡的當下,非網民群體的失語,可能遭遇某種形式上的不平等。

  如,互聯網上常見的一些標簽“廣場舞大媽”“熊孩子”等,指向的恰恰是互聯網能力相對缺乏的群體,從而造成了群體性的道德矮化。又如,前段時間“北京南站變北京‘難’站”的輿論熱點,再次印證一線城市居民可以憑借強大的網絡話語權重,產生高分貝的治理呼籲。但是,生活在廣袤偏遠地區的人們對基礎設施、公共治理的訴求,未必更弱,只是無從呈現。互聯網話語上的差距,必然會引導社會文化的形態與社會資源的流向。

  同時,網絡景觀也會有選擇性的取悅上網群體。網絡一掃視,似乎都是鶯歌燕舞、炒房買車、職場哲學……而社會邊緣群體的生存狀態呢,就成了輿論認知譜系的盲點。

  這則報告是個提示,網絡生態不等同於社會全貌,中國依然有大量人群逸出於網絡話語之外,他們也需要被關注。網絡輿論理當翻開互聯網熱鬧的表層,看看其下的深層次土壤究竟是什麽狀態,社會資源、公共治理,也當循此脈絡澆灌下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