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海駝鈴——北宋青唐絲路興衰

山河破碎:東亞列強政治格局的崩潰

從公元九世紀末到十世紀初,東方的幾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先後走到了王朝的盡頭。

不論是曾經“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臣服萬邦天下布武的唐帝國,還是曾經疆土北接天山,西達蔥嶺,飲馬印度河口,甚至多次兵入長安的吐蕃,抑或是漠北之雄回鶻,西南霸主南詔,它們都處於內憂外患的風雨飄搖之中,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亡。

公元840年,回鶻汗國被黠戛斯人所敗,汗國滅亡。

公元848年,沙州人張議潮發動起義,至851年已佔領十一州之地。吐蕃徹底失去了河西走廊。869年,吐蕃發生大規模奴隸暴動,至877年,吐蕃滅亡。

公元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起兵殺死舜化貞及南詔王族八百餘人,南詔滅亡。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享國289年的唐帝國滅亡。

然而,舊的秩序崩潰了,新的有效秩序卻沒能建立。中國在唐亡後進入了五代十國與兩宋時代,而在這群雄林立的數百年中,絲綢之路青海道,即宋人所說的“青唐道”,卻變得日益繁榮,最終成為了關乎周邊國家國運的重要生命線。

關河路絕:西夏的崛起與河西絲路的淪亡

絲綢之路青海道,顧名思義,就是中西交通陸路主乾道東段經過青海地區的通道,具體是指先秦以來,自東段起點西行至湟水流域、青海湖、柴達木盆地,與中西交通陸路主乾道西線相銜接的道路。近來學術界也有稱其為“絲綢之路南線”者。此條線路古已有之,早在先秦時期就被先民廣泛使用,兩漢時被稱為“羌中道”,唐朝時被稱為“吐谷渾道”。在北宋時期,由於經過青海地方政權唃廝囉都城青唐城(即今青海西寧)而被稱為“青唐道”,成為北宋絲綢之路的主乾道。那麽,為什麽此時青海地區逐漸取代了河西走廊,成為絲綢之路主乾道呢?這與當時的各國局勢密切相關。

在五代到宋初的時間裡,傳統的東西交通要道——河西走廊的局勢十分混亂複雜。歸義軍、甘州回鶻、河西節度使等勢力互相攻殺。北宋建立後,西北地區仍沿五代岐國疆界,西部隻及秦、渭、成、武(階)4州。河西走廊地區仍由各派勢力互相爭奪。在宋鹹平五年(1002年)前,東西方商人多走靈州路。此路道路平坦,便於大型商隊活動。然而到了11世紀初,事情發生了變化。

黨項人的西夏勢力,正在中國西北強勢崛起。1008年,西夏首領李德明聯合契丹人攻打甘州回鶻,雖然在甘涼地區失敗,但從此甘州以東地區西夏軍隊頻繁出沒,靈州道路已不再安全。所以甘州回鶻派往宋朝的貢使與商隊,以及西域的商人遂從甘州折而往南,越祁連山,取道青唐奔赴秦州入宋地。青唐道對於宋朝的重要性開始凸顯。1028年,西夏李元昊攻取甘涼二州;1030年又取瓜沙二州;至1036年,宋和吐蕃的勢力從甘、涼、沙、瓜、肅、蘭六州和定西、榆中等地完全退出,西夏人完全控制了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

西夏人雖然佔有中西交通的黃金通道,但是不善於經營,對過境商人十分苛刻,沿途“夏國將吏率十取一,擇其上品,商人苦之。後以物美惡雜貯毛連中,然所征亦不貲”。更有甚者,西夏軍隊常常劫掠往來商隊,使商人的生命財產沒有保障。在這種情況下,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段已經被西夏人完全截斷,商人紛紛改走絲綢之路南線即青唐道,並以青唐城(西寧)為大本營,組織東西方貨物貿易。絲綢之路青唐道迎來了其全盛期。

河湟盛景:唃廝囉統治下的青唐道

唃廝囉政權是北宋時期以河湟地區吐蕃人(藏族前身)為主建立的地方性政權,又稱青唐吐蕃政權、安多吐蕃政權。西夏興起後不斷地向外擴展地盤,與宋朝矛盾日趨尖銳。宋朝急於打通中西交通的咽喉地段河西地區,也在千方百計地尋找良策。這時,與西夏同時崛起的河湟地區以唃廝囉為首的吐蕃諸部,不僅控制著歷史上就已形成的河西走廊南部的青海道,而且唃廝囉統治者抓住機遇,積極招徠過往的使團和商人,並為商貿交往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使絲綢之路青海道再度興盛了起來,並被人們稱為“青唐道”。改變了由於西夏勢力控制河西後所出現的中西交通暫時中斷的局面。

青唐道的具體路線為:途經今茫崖、格爾木或大柴旦、德令哈等地,穿越柴達木盆地,過青海湖沿岸、日月山到青唐城,再東赴中原。

青唐道逐漸成為西域和中國內地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主道並日漸繁榮之時,唃廝囉政權從中獲取了不少的經濟利益,於是更加重視境內絲路貿易的發展。在唃廝囉政權的轄境內,官方不僅設置了許多驛站來接待過往的貢使團隊和商人,而且還要求國民對過境商人友好相待,為他們提供價格合理的食宿。為了保護攜帶大批貨物的貢使團和商隊安全出入境,官方還專門派兵護送,使西域各國的貢使能夠安全抵達北宋京城。對於留在其境內做生意的外國商人,官方不僅允許他們自由從事交易活動而且在修建屋宇貨棧、收取稅費等方面給予支持和照顧。據史書記載,在青唐城內有不少來自於闐、回鶻、高昌甚至古波斯和西亞、阿拉伯半島等地的商人定居貿易。這些商人中,資本多達二三十萬貫的並不少見。在青唐城的市場中,既有來自中原地區的各種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也有來自西域和西亞地區的各種珍奇商品,還有產自本地的馬、牛、羊等畜產品。唃廝囉政權重視中西商貿的種種舉措吸引了大批貢使和商人改行青唐道,來到青唐城開展貿易活動,從而加強了唃廝囉政權同西域、中國內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其轄區內的商品流通和經濟繁榮,極大地增強了國力。

逐鹿西海:青唐道上的三國爭霸

自西夏建國以來,北宋就將其視為心腹大患,兩國間兵連禍結,戰爭不斷。長期以來,吐蕃一直親近北宋,與宋朝聯合對抗西夏。但是到了宋神宗上台之後,宋與唃廝囉的關係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宋神宗即位後,立志改變北宋在西北的被動挨打局面,決心徹底洗雪數世之恥,一改此前對西夏的消極防禦政策,轉為積極進取的進攻態勢。在這樣的朝堂背景下,1068年,大臣王韶寫下了影響深遠的《平戎策》三篇。

王韶指出西夏近年來正在攻取青唐之地,以圖進一步威脅北宋腹地;而唃廝囉眼下疲弱不堪,難以抵禦。這樣下來,與其讓西夏得手,不如北宋主動出擊,先下手為強佔領河湟,逼迫青唐歸順,讓西夏腹背受敵,最終滅亡西夏。《平戎策》正確分析了西北形勢,指出了經營方略,引起了宋神宗和以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的高度重視,於是,北宋最為成功的開疆之戰——轟轟烈烈的“熙河開邊”開始了。

公元1072年,宋神宗繼位的第五年,宋帝國在邊境建立新的軍鎮通遠軍,作為進攻熙河地區的基地,王韶任知軍。王韶就任後,組織遠征軍迅速對熙河地區展開攻勢。在打敗酋長木征後佔領熙州,次年又攻佔河州。到1073年,王韶收復熙、河、洮、岷、迭、宕等州,幅員2000余裡,斬獲不順蕃部199000餘人,招撫大小蕃族30餘萬帳。至政和六年(1116),“唃氏之地,悉為宋郡縣矣”。北宋在河湟新邊之地設郡縣、建堡寨,河湟區域出現了新天氣。

事實證明,北宋熙河開邊,奪取河湟使得青唐道沿線的貿易變得更加繁榮。熙寧八年(1075年)宋廷在熙州(今甘肅臨洮)、河州(今甘肅臨夏)、洮州(今甘肅臨潭)、岷州(治所今甘肅西和)、永寧寨(今甘肅甘谷)等地設州、買馬,進行民族貿易,此舉受到了邊境各族的熱烈歡迎,史載“熙河人情甚喜”。朝廷以王韶為經略安撫使,“通遠軍自置市易司以來,收本息錢五十七萬餘緡”,吐蕃政權逐漸瓦解。經略熙河、招撫吐蕃各部族的成功,實現了王韶所預想的使西夏“有腹背受敵之憂”的戰略目標。絲綢之路暢通無阻,西域良馬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原。

由於北宋內部的黨爭傾軋,宋神宗五路伐夏沒能完成戰略目標,以及西夏的乾預及吐蕃部落的時附時叛等原因,宋朝之後的青唐攻略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宋朝整體上一直在對唃廝囉進行蠶食。宋哲宗親政後,派遣王湣、王瞻率兵進攻青唐吐蕃,接連攻城略地,甚至短暫奪取了青唐吐蕃的都城青唐城。

到宋徽宗繼位,以蔡京為首的變法派又一面給王湣等舊將平反,一面派遣王厚、童貫率軍繼續向青唐吐蕃進攻。1104年,宋軍在決戰中打敗青唐吐蕃主力,再次攻佔青唐城。終於滅亡了這個相傳六代的西北地方政權,完全佔領了河湟地區。宋朝在青唐城設立隴右都護府,管理青唐吐蕃部眾。

最令人驚訝的是,宋軍在滅亡唃廝囉後繼續西進,並最終在大觀二年(1108)年,“師逾青海至節佔城,地辟青唐之外”,將西北疆域伸入塔裡木盆地的且末縣(節佔城)!

至此,宋朝對青唐道的經營大獲全勝。經過宋神宗、宋仁宗、宋徽宗三代人的經營,北宋徹底滅亡了唃廝囉政權,打通了從青唐城到塔裡木盆地的絲綢之路青唐道,將軍事觸角伸入南疆盆地,青唐乃至西域的貨物與馬匹大量湧入中原。同時,北宋借隴右都護府對西夏形成了C型包圍之勢,在戰爭中佔據了主動權。至1119年,北宋奪取西夏橫山地區,西夏失去屏障,面臨亡國之危。絲路貿易暢通無阻,戰場之上捷報連連。北宋的西北形勢似乎一片大好。

可惜,這並不是一個偉大時代的開始,而是一個時代結束前的回光返照。

傳奇落幕:青唐道的冷清與衰落

絲綢之路青海道,因中國局勢的變化而在唃廝囉政權時期較為興盛,一度取代河西走廊道成為中西陸路通道東段的主道,同時也隨著中原大地的又一次劇變而走向冷清與衰落。在宋、西夏、唃廝囉征戰不休時,東北的女真人完顏阿骨打發動滅遼之戰。1125年,金國滅亡遼朝。金軍繼續南下,至1125年攻取開封,北宋滅亡,此即“靖康之恥”。

倉皇南渡的趙宋自然無暇再顧及西北,隴右都護府之地也被金朝、西夏、吐蕃所瓜分。由於南宋不再與青唐地區接壤,加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絲綢之路青唐道日益衰落。

到明清時期,隨著整個陸上絲綢之路的衰敗,當年溝通東西的絲綢之路青唐道也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但當人們翻開故紙堆,回望那段輕古老絲路上聆駝鈴聲悠悠,揚鞭起風塵,帝國之間征戰攻伐,縱橫捭闔而又最終化作銅駝荊棘的往事,仍然會唏噓不已,感慨良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