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梵高”們正在學會做自己

在深圳龍崗區,有一座特別的村落,滿眼可看到“世界名畫”,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油畫顏料松節油味道。這裡有1200余家工作室、超過8000名繪畫者勾勒著色彩和線條,他們的作品遠銷海內外。 它就是曾經靠臨摹名畫而聞名的“中國油畫第一村”大芬村。

>

趙小勇1996年從工藝品工廠辭工後進入大芬村,從零開始學習油畫。十幾年專門對著畫冊臨摹梵高作品,他的工作室發貨量超過10萬幅。頂峰時有8名學徒日夜趕工,從下午1點畫到凌晨3點,那時平均每人每天要把梵高一幅作品臨摹七八遍。

這裡的畫師臨摹的《向日葵》《星空》《梵高自畫像》等作品通過美國、荷蘭等國家的畫商,進入海內外客戶家庭的客廳,像趙小勇一樣的大芬村畫師們也在一部紀錄片中被稱為“中國梵高”。

“1999年底我認識一位美國客戶,那些年我的畫主要供給幾個大畫商。到了2008年,海外客戶突然就少了,但國內繪畫消費市場漸漸起來,我的臨摹畫就從‘出口轉內銷’。可到了2012年左右,可能是審美風向變化,國內訂單也慢慢減少了,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要變一變了。”趙小勇說。

趙小勇摸著臨摹了8年、已經毛邊的梵高畫冊,渴望著去看真跡究竟什麽樣。2014年,他終於來到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

“心怦怦狂跳,臨摹過無數遍的梵高作品,終於要看到了。看了一下,哎呀,突然發現以前畫的色彩都是錯誤的,我決心回來把梵高所有的畫重新畫一遍,也畫一些自己的作品。”趙小勇說。

歐洲之行點燃了趙小勇創作的激情,回到大芬村後,他決定向創作者轉變。繪畫數量雖然降了下來,但是他找到了畫畫的感覺。趙小勇的畫室目前有一半作品是臨摹梵高的畫作,用來解決一家老小的生計;另一半是自己的原創畫,一個月也難賣出一幅,但支撐著他的創作夢想。

大芬村深處有一座唯美雅致的太陽山藝術中心,展廳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藝術家陳求之夫婦於2006年起自費出資在大芬村舊民房基礎上進行設計修築的,展出上百幅藝術書法作品。

陳求之十年磨一劍,把老房子改造成了心目中的中國古典園林,太陽山則成為了大芬村藝術靈魂的生動寫照。在太陽山的廳堂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殘舊的老牆。這原是當地客家建築遺留的斷壁殘垣,在施工團隊即將拆毀老牆的時候,陳求之從鑽頭下把它搶救下來,如今它成為這家藝術中心的點睛之筆。

“希望這個原生態的藝術空間,能改變人們對大芬村‘繪畫流水線’的印象。”陳求之說。

如今,陳求之在美國學習藝術創作的女兒陳山葉也回到大芬村,投身油畫產業轉型。“大芬一開始定位在量上,它現在進行的轉型,要有合法的版權,素材將更加高雅,更加體現出藝術家傳達的精神。”陳山葉說。

2005年前後,中國出口的油畫作品80%來自大芬,由於國內外市場對臨摹複製品的需求下降,高品質原創作品的需求變得旺盛。大芬村一批發展原創、緊隨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畫風、畫質的畫家,已經借著市場洗牌成長了起來。

數據顯示,目前大芬村已經聚集原創畫家近300人,原創作品已佔大芬油畫產量的20%至30%,藝術中心、咖啡畫廊等新業態也悄然出現。村全年總產值已超過41.5億元人民幣,其中內銷和外銷各佔50%。

在大芬油畫村管理辦公室主任劉亞菁看來,大芬村正走入“三十而立”的階段。周邊正建起油畫博物館、專業演出劇場、油畫培訓中心及酒店等大型配套設施,這個城中村將努力成為國際化的油畫生產、交易、展覽中心、油畫培訓基地和油畫旅遊小鎮。

“大芬把油畫這個舶來品,做到在全世界傳播,同時也在思考怎麽用全世界認同的繪畫語言來講述中國故事。”劉亞菁說

記者:李思佳、白瑜、毛思倩

編輯:吳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