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前擋風玻璃產生霧狀看不清 最佳處理方法是什麽

開車時前擋風玻璃起霧是讓車主很頭疼的事,停下來擦耽誤工夫,繼續行駛又影響安全。有些車上明明有除霧功能,但是開了之後效果來得又慢又差。霧氣到底是怎麽來的,怎樣除霧效率最高?網上也是眾說紛紜,今天我就把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拿出來從專業的角度給大家說說。

霧氣的產生不只是冷熱問題

說到玻璃起霧的原因,大多數老司機都能說出一點門道:由於車外的溫度比車內低,所以玻璃是冷的,於是車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了冰冷的玻璃,就會在上面凝結成小水珠,這就是霧氣的由來。

我想說的是這個說法是正確的,但並不完整,它隻解釋了玻璃起霧的原因之一。其實汽車擋風玻璃上的霧氣形成原因遠比這個要複雜。如果所有的霧氣都是因為“玻璃是冷的”,那麽只要打開暖風把玻璃吹熱,霧氣就應該立刻消失,但有經驗的車主應該會發現,有的時候打開暖風後玻璃上的霧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嚴重了,這又是為什麽呢?

被忽略的“飽和氣壓”和玻璃表面親水性

飽和氣壓如果展開來科普就太複雜了,為了便於理解,我隻說其中和汽車玻璃起霧相關的知識點。簡單來說空氣中都是含有水分的,但這個水分不能無限多,當到達一定的比例後就會飽和。我們有時候聽氣象預報裡中提到的“空氣濕度”就是指空氣裡水分的飽和度。

而飽和氣壓指的就是指空氣濕度到達100%時的大氣氣壓,它是隨著溫度上升而上升的,氣象越冷飽和氣壓越低,反之就越高。換句話說,冬天的空氣裡能“收容”水分比夏天要少很多。

一旦空氣的濕度達到了飽和,或者大氣壓突然變低,原來在空氣中的水分就要想盡一切辦法離開空氣而凝結成小水珠。那麽想要離開空氣的水蒸氣就會去找親水的物質,然後吸附在它的表面凝成水珠。潔淨的玻璃其實親水性並不好,但是玻璃表面會有一層灰塵,灰塵卻具有很好的親水性,此外玻璃內側貼的太陽膜也有不錯的親水性,所以這就成了水蒸氣的樂園。

應對不同的霧氣需要用不同的策略

由此可見,擋風玻璃上的霧氣多少至少取決於四個因素:玻璃的溫度、空氣濕度、飽和氣壓和玻璃表面親水性。而不同情況下產生的玻璃霧氣起因都不同,想要用最快的方式除霧也要有的放矢地使用不同的策略。下面就分幾種常見的情況一一說明:

1.冬季的玻璃內側霧氣

產生這種霧氣的主要原因是玻璃溫度過低,所以加熱玻璃是最有效的辦法。直接開暖風把玻璃吹熱就行了。

2.雨天的玻璃內側霧氣

下雨天的霧氣主要原因是兩個,一是空氣濕度大,二是飽和氣壓低。最簡單最快的辦法就是關閉外循環,同時打開空調壓縮機(A/C按鈕),這樣一方面切斷了車外高濕度空氣進入車內,一方面可以迅速降低車內空氣濕度,以此達到除霧的效果。有些車主會在下雨天打開熱風吹,然後發現霧氣突然變得特別嚴重,就是因為把車外及暖風水箱裡的濕氣全部吹到玻璃上了。

3.玻璃外側霧氣

玻璃外側出現霧氣一般比較少見,通常是車子在地下停車場停放了一夜,開到地面上之後車窗玻璃外面開始迅速出現霧氣。這是由於車外空氣濕度較大,車內溫度較低,且玻璃溫度較低。快速解決的辦法很簡單,直接用雨刮器刮就可以了,不過刮掉了沒過幾秒鐘又會出現,因為玻璃還是冷的,所以就要打開暖風把玻璃盡快吹熱。這個時候最好不要開窗,因為一旦車外的大濕度空氣進入車內,又會從玻璃內部形成霧氣,導致玻璃內外兩側同時出現霧氣。

玻璃除霧噴劑有沒有用?

答案是有用,但效果很短暫。除霧噴劑的原理就是改變玻璃表面的親水性,讓水蒸氣不容易凝結在上面。不過之前我也說過了,玻璃表面的親水性主要是由附著的灰塵多少所決定的,國內的空氣質量大家都懂的,在一二線城市,一般來說不會超過半天就會蒙上薄薄一層灰,所以除霧劑最多也就維持半天的時間,絕不可能像某些產品廣告宣傳的那樣噴一次能維持半個月。當然了,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是風景秀麗、空氣潔淨、一個月不洗車也不會髒的城市,那麽噴霧劑能維持的效果應該會不錯。

綜上所述,汽車擋風玻璃起霧的原因不僅來自於內外溫差,還受到空氣濕度、飽和氣壓以及玻璃表面親水性的影響,因此在不同的情況下要有針對性地除霧,否則不但祛除不了霧氣,反而會使得霧氣更嚴重,影響安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