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因素觸發A股大跌 北上資金火中取栗維持淨流入

  本報記者 奉仙 深圳報導

  A股風向標

  即便8月2日大跌當天,一直備受關注的北上資金仍處淨流入狀態。其中,滬股通淨買入7.32億元,深股通淨流出3.69億元,兩者合計北上資金仍淨流入3.63億元。

  又一輪幾無征兆的大跌在A股上演。

  8月2日,滬深兩市小幅低開,隨後三大股指呈單邊下跌走勢,一度均大跌3%以上,深成指跌幅一度超4%,臨近尾盤才最終收窄。截至收盤,滬指跌2%報2768.02點;深成指跌2.5%報8780.56點;創業板指跌2.06%報1510.09點。深成指和創業板指盤中均創三年新低。

  從消息面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再更新和中央定調“遏製房價上漲”對市場均帶來一定壓製。但機構認為,A股大跌的主要原因還是情緒面本身的脆弱,而這些偏空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的悲觀情緒。

  最近輿論場上確實充斥著悲觀言論,而影響市場中期因素的關鍵變量——資金面的緊張局面似乎也無扭轉跡象,這給投資者帶來了較大壓力。

  不過,北上資金持續淨流入、產業資金增持、公司加碼回購等舉動還是釋放出了一定積極信號。機構稱,隨著外部因素鈍化,下半年結構性機會仍值得期待,尤其建築建材和消費等板塊值得關注。

  憂慮情緒彌漫

  8月2日,A股突現暴跌,儘管臨收盤跌幅收窄,但28個申萬一級行業全線“覆沒”。其中,SW家電、SW國防軍工、SW餐飲旅遊分別以4%、3.98%、3.66%的跌幅排名倒數三位。

  發生了什麽?A股又要奔著2600去了嗎?各種發問聲充斥著社交太空,負面情緒不斷擴散。

  “市場情緒太糟糕了”,深圳一位私募人士8月2日無奈地感歎,“最近各種消息混亂不堪,悲觀言論刷屏,大家心態非常緊繃,市場也沒有明確方向。這時但凡出現偏負面刺激因素,就容易引發情緒宣泄,昨天市場高開低走就是市場人氣不足的表現。”

  不少機構提出相似看法。國泰基金表示,近期A股的調整主要源於情緒面脆弱。國內方面,中央定調“遏製房價上漲”,房地產板塊及後產業鏈的家電、輕工製造等表現相對較弱;國際方面,美國商務部對中國44家軍工企業出口管制,導致軍工板塊領跌,但本次管制對我國軍工企業生產經營實質性影響不大,近期的表現主要是受投資者心理和情緒方面的影響。

  除了上述提到的兩大因素疊加市場負面情緒外,還有機構認為市場的大跌與部分獲利盤兌現收益有關。

  海富通基金表示,大盤從6月底以來,已經歷了一段時間反彈,其中以半導體、電腦為代表的成長類行業反彈幅度較大;而7月起,建築、建材、鋼鐵以及水泥等周期性行業也出現一定反彈。這兩波反彈持續到上周後,成長類行業已經在調整,大金融、周期性行業等也因為政策落地而利好兌現。

  綜合各方看法,對貿易摩擦的擔憂、抑製房價帶來的地產相關個股下跌、前期獲利盤的了結,聯手在悲觀市場情緒下最終引發了當日的大跌。

  關注兩大變量

  暴跌之後,A股會如何演繹?實際上,市場並非全是負面信號。

  即便8月2日大跌當天,一直備受關注的北上資金仍處淨流入狀態。其中,滬股通淨買入7.32億元,深股通淨流出3.69億元,兩者合計北上資金仍淨流入3.63億元。

  此前一日,北上資金淨流入9.38億元。此外,今年7月北上資金累計淨買入284.7億元,與6月基本持平,淨買入額處於滬深港通開通以來的中上水準。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向記者指出,“現在能對沖掉資金面負面因素的就是北上資金,這是我們整個資本市場制度的創新和開放後,A股逐步納入MSCI全球投資體系的大環境帶來的。6月初期是第一輪的MSCI納入,8月底會有第二輪納入。如果匯率能夠穩定住,海外這一塊的資金持續流入是可以期待的。”

  此外,產業資本增持的動作也頻繁出現。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7月產業資本淨增持近200家公司,被增持個股主要是一些股價較低同時業績表現較好的標的。甚至有消息稱一些大型財團正在尋找超跌優質公司的控股機會。

  不過,對於產業資本謀求控股一事,更多還只是停留在想法層面。深圳一家私募基金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在有這方面想法的不少,但真正開始做的還沒看到。

  “一是市場還沒到最差的時候;二是去杠杆影響整個市場,對產業資本的資金情況也造成影響;三是現在行情下並購優質標的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潮水退去,差標的和優質標的的差距比以前更明顯,好公司的議價能力反而更強,要控股非常困難。當然有想法還是說明大家開始思考從大跌中尋找機會。”他說。

  除了上述積極因素,不少機構認為,至少從政策緩和的角度而言,下半年還是會存在一定機會。

  前述上海基金經理提到,“貿易摩擦和社融下降導致的緊信用風險是今年影響市場的兩大關鍵變量。其中,後者是可以由我們控制的。現階段,我們政府不具備同時正面暴露兩個風險能力或條件,只能做一個選擇題,讓一個風險正面暴露,另一個風險緩和。從近期種種政策口徑看,緊信用的風險明顯得到緩和,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還是能尋找到機會。不過,在較大外部不確定性之下,預計中短期內市場整體估值還是會被持續抑製。”

  (編輯:鄭世鳳)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