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吐槽《長安十二時辰》看不懂的觀眾,已經被爛劇“奴役”

易烊千璽、雷佳音主演的《長安十二時辰》目前豆瓣評分8.7分,是2019年至今上新的國產劇集最高分。只是一邊是該劇的好口碑,一邊是不少觀眾感慨“晦澀”“看不懂”。這樣的尷尬不僅僅是《長安十二時辰》遭遇到的,但凡“燒腦”一點的劇集,都會有“看不懂”的吐槽。怪劇集做得不夠通俗,還是說觀眾審美已經出了偏差?

因快節奏和內容密集,一些觀眾吐槽劇集“看不懂”。

先說觀眾所謂的“看懂”。很多人對於“看懂”的理解是:不費腦,不必思考,二倍速才像是正常播放速度,可以一邊做事一邊瞅兩眼,哪怕是錯過好幾集劇情也絲毫不影響銜接……

觀眾“看懂”,除了劇集本身通俗易懂外,主要還出於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絕大多數國產劇都是“套路劇”,翻來覆去都是那些老梗,就比如看到男女主角吵架一點不用擔心,反正都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誤會,而且後面肯定會和好。另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國產劇不僅是“套路劇”,還是“爛劇”。比如注水,一個誤會可以演個三五集,錯過了也就錯過了;再比如架空,明明是一部歷史劇,但從服化道、台詞到人物的思維方式,完全是現代人的範式,觀眾理解門檻是降低了,但這樣的歷史劇卻已違背了歷史。

雖然每次有爛劇播出,網絡上都會吐槽聲一片,口碑也很慘淡,但網絡播放量卻節節升高。很多觀眾一邊罵爛劇,一邊又“甘之如飴”地看著爛劇。這正是爛劇的一種潛在危害:它在不知不覺間就讓你“習慣”了,並拉低了你的審美水準。可以把這形容為審美上的“劫持”或審美“奴役”,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一句台詞來形容就是,“一開始你恨它,接著你會慢慢地習慣它、熟悉它,最後你會離不開它。”

就比如很多觀眾已經習慣了二倍速看劇,結果真來一部零注水的好劇,觀眾習慣性地開二倍速,就發現看不懂了;或者當觀眾已經習慣把歷史劇當做古裝背景的現代劇,你真來一部有著嚴密歷史考據、台詞半文半白的歷史劇時,他們可能就會覺得晦澀難懂……當觀眾習慣了低審美水準的劇集,審美水準較高的口碑劇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門檻”。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長安場景。

撇開爛劇對觀眾的審美“劫持”外,“看不懂”可能也跟劇集不夠接地氣有關。值得強調的是,並不是說“看得懂”的作品都是糟糕的,“看不懂”的作品才是高級的,能否看得懂與作品質量從來就沒有必然聯繫。只是,電視劇終究是屬於大眾娛樂,所以筆者倡導的是:在保證不拉低作品審美質感的同時,盡量做到通俗易懂、老少兼宜。

另外,觀眾也千萬不要輕易地因為“不好懂”“看不懂”就放棄一部劇集。“看不懂”雖然挑戰了我們的審美習慣,但它可能也能拓寬我們的審美視域,提升我們的審美水準。就像戴錦華教授曾說的,“今天所謂看得懂、看不懂本身好像很單純,其實不然。當你理直氣壯地說看不懂的時候,你表達的是對一種單一審美趣味的洋洋自得,是對所有差異性——且不說批判性——的拒絕,你需要的是那種熟悉感,它能帶給你安全,讓你最小付出最大獲得。”

李愚(劇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劉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