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蒙塵70年!阪本龍一最愛的經典小說

2017年,阪本龍一時隔八年再發新專輯《async》。而在這張新專中他最為喜愛的一首叫《fullmoon》,來自一本叫《遮蔽的天空》的書。(文末福利)

其實阪本龍一與《遮蔽的天空》的淵源還要更早。

1990年,曾將阪本龍一邀請到《末代皇帝》中出演並配樂的貝托魯奇,將《遮蔽的天空》搬上大銀幕。這部電影扎根北非,起用了《末代皇帝》原班人馬,拿下一座金球獎和一座英國電影電視學院獎。

由阪本龍一配樂的電影《遮蔽的天空》

不得不提的是,當年其中一座金球獎最佳電影原聲獎,正是歸功於阪本龍一的經典配樂。

在《末代皇帝》中出演並配樂的阪本龍一

2014年,阪本龍一被診斷出咽喉癌,這讓他意識到生命極其脆弱。後來在接受採訪時他說:

你終究無法保存你生命中的一切,那些始終停留在自己生命中的光,可能也就是那麽四五次,或許會更少。

這一靈感正來自於《遮蔽的天空》。

書裡曾這樣寫道:

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何時降臨,我們才會以為生命是口永不乾涸的井。然而每件事情都只會發生一個特定的次數,一個很少的次數,真的。

你還會想起多少次童年的那個特定的下午,那個已經深深成為你生命一部分、沒有它你便無法想象自己人生的下午?也許還有四五次。也許更少。你還會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也許二十次。然而,我們卻總覺得這些都是無窮的。

阪本龍一非常喜歡《遮蔽的天空》,在該書作者保羅鮑爾斯去世後還懷念其道:保羅·鮑爾斯已經去世了,但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小說家之一。

在電影《遮蔽的天空》的開頭和結尾,作者保羅·鮑爾斯還露了臉,他本人在片尾親自念了一段小說中的節選,被阪本龍一放進了《fullmoon》裡。阪本龍一回顧此事時曾經感慨道:“第一次聽到這個聲音,又看到影片的最後這一幕場景,我真的很震撼。”

阪本龍一演奏《fullmoon》

作為美國文學史上罕有的入圍蘭登書屋和《時代周刊》百大英語小說的作品,《遮蔽的天空》與《局外人》《不能存在的生命之輕》並列為存在主義文學經典。

雖然誕生在70年前,《遮蔽的天空》卻是一部現代人的警世寓言。它探討了現代人那種獨有的精神困境:明明物質富足,但精神卻無所皈依,人的自我價值在與社會文明發展產生激烈衝突後陷入的焦慮、迷茫甚至虛無。

但就是這樣一部經典,卻幾乎蒙塵了70年之久,直到最近才終於大放異彩。

《遮蔽的天空》

作者:[美] 保羅·鮑爾斯;譯者:陽曦

意識到人生虛無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真實地活著。

蒙塵70年:數次退稿,一度暢銷,幾度絕版

▎數次退稿:文學經典的難產之路

1947年,保羅·鮑爾斯還是一位隻發表過短篇小說的作家兼作曲家。在得知美國雙日出版社願意預定他的長篇小說後,鮑爾斯很快就簽下合約。

第二年5月,鮑爾斯終於完成了《遮蔽的天空》,但出版社卻非常乾脆地拒絕了這本書,還要求鮑爾斯退還之前的預付款。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這本書受盡了每個看過它的出版商的各種冷眼,數次被拒!

直到英國詩人兼出版商約翰·萊曼在紐約讀了這本書,最終推動了它的出版。

▲首版《遮蔽的天空》封面

▎逆襲爆紅:登《紐約時報》暢銷榜

果然,是金子就會發光。

雖然出版前經歷了種種難產,但真的出版後引發了巨大轟動。1950年1月,《遮蔽的天空》霸榜《紐約時報》暢銷榜長達10周,兩個月加印了三次。此後發行平裝版,首印就達到20萬冊,隨後更是賣出了40萬冊。

美國三大戲劇家田納西·威廉斯(《欲望號街車》《熱鐵皮屋頂上的貓》)極力盛讚:“在我讀到的眾多美國文學作品中,只有《遮蔽的天空》深刻表現了近來歷史在西方世界裡留下的精神印記。”

並稱保羅·鮑爾斯的這種寫作,“只在加繆、薩特等法國作家的經典作品中見到過”。

▎成為經典:改編電影,入選美國兩大重磅文學榜單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遮蔽的天空》再次風靡全美國。

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上映,由奧斯卡獲獎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末代皇帝》導演)執導,阪本龍一作曲,最終獲得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

貝托魯奇稱:“《遮蔽的天空》是一部充滿哲思的偉大小說,一個非常現代的冒險故事。”

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1998年,《遮蔽的天空》入選蘭登書屋現代文庫20世紀最偉大100部英語小說;2005年,再度入選《時代周刊》評選的1923年以來最偉大的100部英語小說;與《了不起的蓋茨比》《麥田裡的守望者》一道成為美國文學史上罕有的同時入選這兩大文學榜單的傳世經典。

與《局外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齊名

菲茨傑拉德曾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說過:“所有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指向一個方向,虛無。所有的人生,也都有一個共同的結果,夢碎,人亡。”

電影《遮蔽的天空》講述的正是這個主題。作為一部探究現代人情感疏離和存在危機的小說,《遮蔽的天空》講述我們一生之中會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愛情、婚姻、旅行、死亡、存在價值、人生意義……

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戰結束後,三個美國知識分子前往非洲撒哈拉旅行。其中男主人公波特和女主人公姬特結婚12年後彼此疏遠,渴望通過這次旅行來恢復感情。然而他們在空曠浩渺的沙漠中,越來越意識到人生的虛無,逐漸迷失自己,使得兩人更加疏遠。

在死亡降臨時,他們才真正面對彼此,發現每個人的生命都極其有限,但為時已晚,波特去世,而精神毫無依靠的姬特則在沙漠中永遠流浪下去……

無疑《遮蔽的天空》可以看作是一部警世寓言。

波特和姬特作為不用面對生存壓力的美國中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一生都在各地旅行。正是這種虛無沒有根系的生活,讓他們忽視了生活的真正價值。波特和姬特卻隻停留在虛無的層面上,成為了現代文明裡的“空心人”。

鮑爾斯曾說:“遮蔽的天空下我們多麽脆弱,遮蔽的天空背後是浩瀚無垠的黑暗宇宙,而我們如此渺小。”

原來,真正意識到人生虛無的人,其實要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真實地活著。

文壇傳奇保羅·鮑爾斯,曾影響“垮掉的一代”

保羅·鮑爾斯(Paul Bowles,1910.12.30-1999.11.18)

保羅·鮑爾斯堪稱美國文學史上的傳奇,他不僅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美國著名的作曲家,同時也是非常出色的翻譯家。一生隻創作過四部長篇小說,卻被視為20世紀美國極具代表性的作家。《時代周刊》稱他是“他那個時代裡最不同尋常的、最獨特的、最有天賦的作家之一”。

鮑爾斯出生於美國紐約,幼年就展現出了文學才華。3歲就能閱讀,4歲就開始寫作,17歲發表了首部作品。他最開始受到超現實主義影響,後深受存在主義文學影響,曾翻譯過薩特、博爾赫斯等作家的作品。

美國評論界稱:“沒有哪位作家能像鮑爾斯那樣對存在主義哲學作出這樣全面的闡釋。”

1999年,鮑爾斯去世時,《紐約時報》稱他是最後一個存在主義者。《遮蔽的天空》也與《局外人》以及《我彌留之際》一起被稱為存在主義文學十大經典。

晚年的保羅·鮑爾斯

保羅·鮑爾斯終其一生都在四處流浪,被譽為最偉大的旅行者。他在《遮蔽的天空》中就曾提出了一個旅行者和遊客的重要區別:

遊客在外旅行幾周或者數月後總是歸心似箭,但旅人沒有歸途,此地和彼地對他們而言並無區別,所以旅人的腳步總是很慢。他們可能花費數年時間,從地球上的某個地方遊蕩到另一個地方。

1931年,鮑爾斯在著名文化教母格特魯德·斯泰因的建議下前往摩洛哥丹吉爾。1947年,鮑爾斯決定定居於此,並在此居住了52年,一直到去世。因為鮑爾斯的原因,丹吉爾吸引了眾多藝術家前往,成為文學聖地。

1949年,鮑爾斯發表《遮蔽的天空》之後,影響了包括傑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威廉·巴勒斯等垮掉的一代作家。這些作家齊聚丹吉爾,其中威廉·巴勒斯還在此寫下著名的《裸體午餐》。

保羅·鮑爾斯在《遮蔽的天空》序言裡說:“哪怕經歷了重重考驗,這本書依然平安問世,而在今天,它的生命力已經比它的作者更強。”

這本美國文學史上的傳世經典,注定會在人類的閱讀史中日久彌新,被一代又一代讀者閱讀。

影 迷 福 利

請大家在文末留言,並將文章轉發朋友圈,聊聊《遮蔽的天空》的電影及小說,我們將根據留言品質和點讚數,送出10本保羅·鮑爾斯的《遮蔽的天空》。

《遮蔽的天空》

作者:[美] 保羅·鮑爾斯;譯者:陽曦

出版社:讀客文化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導 演 徽 章 套 裝

看 電 影 看 到 死 微 店85 折

套裝伯格曼、費裡尼、塔可夫斯基、黑澤明、安東尼奧尼、庫布裡克、希區柯克、基耶斯洛夫斯基、阿巴斯

●這款導演徽章共計9枚,主題為大師級電影導演。

●徽章材質為馬口鐵+安全別針,噴繪工藝,磨砂覆膜(耐磨)。

●徽章尺寸為直徑5.8cm,可以別在包包或衣服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