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搗蛋孩子愛"破壞",背後的這些原因,父母可曾想過?

"家裡有個搗蛋大魔王是個什麼樣的體驗?"

大概就是新買的玩具經過他的手,沒幾天就得"返廠重修"了。新買的繪本呢?也沒好到哪裡去,出不了幾個小時,書就被撕成了兩半。只要是他能夠拆得動的物件,都逃不過他的魔掌,要被他洗禮一番。這讓小唐也很頭疼,打吧,不合適,不打,又不長記性!小唐只能買一些,孩子搞不了破壞的玩具,比如耐摔的木製玩具。

但這"治標不治本",家裡的其他物件還是會"遭殃"。小唐想破腦袋,也不知道孩子搗蛋的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心理?這讓他非常抓狂,幾度情緒崩潰。

▋孩子為什麼愛搞破壞

孩子喜歡搞破壞搗蛋,和他的生長髮育有關,從兒童發展學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年齡偏小

比如五六個月的孩子,他們的神經系統都尚未成形,肌肉也沒有發育完全。很多時候是沒辦法控制自己行為的。舉個例子,你給五個多月的孩子一部手機,你跟他說"拿穩了,別摔了!"他也很有可能,因為手控制不住而掉落,這是兒童的行為不夠完善,控制能力差的原因。

所以,為了防止這類的孩子搞破壞,家長就要盡量減少將貴重物品移交到他們的手上。

??喜歡模仿

我身邊的一位寶媽很喜歡拍照,也經營著自己的一家攝影樓。但她不放心女兒一個人在家,經常把她帶到自己的影樓,一邊工作一邊照看。小孩子也都有好奇心,看著媽媽每天忙裡忙外的,手上拿著相機,於是自己也很想玩。趁著媽媽午休的時間,她跑去偷偷把玩了一下,沒想到把相機裡的照片全給清空了。媽媽睡醒後才發現,慶幸自己還有備份。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因為好奇心,或者是模仿他人,才會去嘗試。小手碰一碰,戳一戳,拋一拋,一個失手就造成了破壞。

??吸引關注

0~3歲是孩子建立對外界的信任期,此時最需要的就是爸爸媽媽的關注和關愛,一旦發現父母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他們就會想盡辦法來吸引注意力。

圖圖堆積木時,幾分鐘內抬頭看了四五次爸爸,發現爸爸一直在玩手機,也不怎麼搭理他。

於是他就想了個辦法,不斷的挪動椅子製造出聲響,來引起注意。事實證明,確實起了效果,但爸爸也只是抬頭看了眼他,讓他不要再亂動了。圖圖想著挪椅子不行,那就試試破壞東西吧,於是他假裝不小心的把杯子碰掉,想讓爸爸來收拾。

果然,爸爸馬上注意到了,順便把他也"收拾"了一頓。

以上三種情況,都是孩子們會搞破壞的背後原因,有些是孩子自身的發育特點,但有些和我們父母也有關係。因此,想要讓"搗蛋王"變得聽話些,父母也要做好以下調整:

?鍛煉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

對於2歲以內的孩子,父母可以使用一些耐摔耐撕的玩具,這樣可以用於鍛煉孩子的協調能力。平時就可以讓他們抓取、放下,周而復始的鍛煉可以讓孩子更快的上手,提高協調能力和手指的靈活性,從而減少孩子因失誤而造成的破壞。

?讓孩子合理的探索

面對孩子的好奇心,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支持。打個比方,上文提到的愛拍照的寶媽,她的孩子就對攝影有好奇心。那麼我們可以給孩子買玩具相機,或者是在父母的指導下進行相機的使用。

也可以陪孩子繪畫等,延展他對圖像的愛好。這樣也滿足了孩子的求知慾,也不至於物品被破壞。?


?陪伴&關心

親子關係裡關心是必不可少的,大人的世界裡佔據了各種各樣的事情,工作、手機、社交等等。但是孩子的世界裡大部分都是父母。

父母的陪伴和關注,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安全感,平時經常陪伴孩子而不是忙於工作,再張牙舞爪的小獅子也會在父母的關愛下,變成溫順的小貓咪。你們說呢?

枕邊育兒寄語:

幼兒的每種行為的背後,都可能蘊藏著某種訴求,想要正確的引導孩子,那麼,父母就該努力找出其行為背後的原因,並且給予幫助和滿足。你們的孩子都有過什麼樣讓你捉摸不透的舉動呢?


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高級育嬰師,一位兒童心理學專業的二胎媽媽,專註孕期、育兒、早教、餵養與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