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三思的“社交”,五王的落敗

崔寔、鄭諳等善於投機的小人,都投靠了武三思。

二人的智商強於武三思,進言:

“不如封敬暉等人為王,罷其政事,外不失尊寵功臣,內實奪其權。”

唐中宗不辯真偽,依言下詔,以敬暉為平陽王,桓彥范為扶陽王,張柬之為漢陽王,袁恕己為南陽王,崔玄韋為博陵王。

“罷知政事,賜金帛鞍馬,令朝朔望”。

至此,五王失權,武三思把昔日竄逐的武後舊黨悉召入朝。

“不附武後者斥之,大權盡歸(武)三思矣”。

當初政變時抱持唐中宗上馬、護衛他衝進玄武門的駙馬都尉王同皎,聞知五王失勢,韋後、武三思穢亂宮鬧。

“每與所親言之,輒切齒。”

此話被當時文采斐然的著名詩人宋之問與其弟宋之遜聽見。這兩個人人品極差,在他們落難的時候,王同皎非常義氣,將他們藏在自己家中。聽見恩公王同皎斥罵武三思與韋後,奸狡的宋氏兄弟暗中派侄甥王曇、李悛二人去向武三思“告狀”,“欲以自贖”。

武三思聞訊,憤恨不已。與幾個心腹一合計,就派遣王曇、李悛二人把這位駙馬爺告上朝廷,誣王同皎與洛陽人張仲之等人準備殺武三思,廢韋皇后。

唐中宗接表,赫然大怒,命楊再思、韋巨源等高官旁聽,監察禦史姚紹之等人主審。按理,王同皎不僅在中宗複辟時立過大功,他還是中宗女兒定安公主的夫婿,即使如此,庸君仍然不肯饒過。

府堂開審,張仲之富貴之子,宮內宮外認識不少人,自然知悉武三思、韋後等人的淫亂事情。雖被杖打、夾指,張仲之仍不屈服,朗聲大罵武三思與韋後通奸之事。

楊再思、韋巨源卻是官場老滑頭,假裝打磕睡沒聽見。主審姚紹之著急,馬上命手下送張仲之入大獄死囚牢。張仲之跳腳大罵不已,姚紹之命人猛力擊打,折其雙臂,然後立刻結案,以謀逆罪斬殺王同皎、張仲之等人,並施以族誅。

王同皎臨刑,“神色不變,天下莫不冤之。”想當初,沒有他的一番激勵和扶抱,唐中宗連馬也不敢騎上去,更別提入宮廢武後了。

過了數日,武三思又派人誣告已被外任當各州刺史的敬暉、桓彥范、張柬之、袁恕己、崔玄韋五人與王同皎通謀。這“五王”此時連自辯的機會也沒有,馬上就有詔書下來,把五人長流於偏遠小州做司馬。

兩個多月後,武三思派手下書寫載有韋後“穢行”的大字報,張貼於天津橋上。唐中宗震怒,馬上派禦史大夫李承嘉,“窮核其事”,要徹底追查。

李承嘉稟武三思意旨,很快結案,上奏說是被外貶的“五王”派人張貼大字報。

“雖雲廢後,實謀大逆,請族誅之”。

中宗心裡清楚,沒有五王,就沒有他的今天,五王不會做如此事情,所以,隻批了個流放。

武三思乾脆矯製將五王殺掉了,殺掉“五王”之後,武三思氣焰覆天,權傾人主,甚至高過了武則天時期。

武三思常講:

“我不知人世間什麽人是好人,什麽人是壞人,和我好的就是好人,和我不好的就是壞人!”

在他身邊圍繞了一批趨炎附勢的小人奸徒。

“兵部尚書宗楚客、將作大匠宗晉卿、太府卿紀處訥、鴻臚卿甘元柬皆為三思羽翼”。

此外,還有被時人稱之為“五狗”的周利貞、宋之遜、姚紹之、李悛、冉祖雍。

不久,由於武三思乾陵“乞雨”成功,大旱有雨,中宗認為是武後“顯靈”,下詔恢復武氏諸廟。至此,武後余孽終於又全部控制了朝政。

唐朝所謂韋後專製的時期開始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