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微健康】夏季養心有三法

「春養肝,夏護心,秋養肺,冬補腎,四季養脾胃」,中醫養生強調「春夏養陽」,夏季在五行中對應「心」,因此夏季養生重在養心。那麼,夏季最正確的養心方式是怎麼樣的呢?


養心有三法

夏季養心要把握三個原則:清火養心、養陰扶陽、補氣補血。

1、清火養心

夏季「滅火」要分人群、分類型。

心思過重的女性在夏季多有心火和肝火:

心火導致的心煩失眠、口舌生瘡、舌紅等癥狀。可用竹葉5克泡水代茶飲,平時吃些苦瓜、草莓等降心火的食物,經常按摩少府(握拳後小指按著的手掌處)、少沖(小指內側,距指甲角0.1寸)穴位。

肝火導致的愛發脾氣、頭痛、頭暈、口苦等癥狀。可以用菊花5克泡水喝,降火明目,配合按摩太沖(足大趾和二趾間縫隙向上的凹陷處)、行間(足大趾和二趾連接處)。

抽煙喝酒的男性要去肺火、胃火:

肺火導致的咳嗽、咳痰、嗓子疼。要注意清潤、化痰,可以多吃白蘿蔔、雪花梨、蓮藕、百合、枇杷等,每天按摩魚際、少商(拇指外側,距指甲角0.1寸)兩個穴位。

胃火導致的臉上長痘、口氣重、便秘等問題。要多吃綠豆、苦瓜、苦菜、黃瓜、西瓜、冬瓜、薏米,平時按摩內庭(足二趾和三趾連接處)、厲兌(足二趾外側,距指甲角0.1寸)兩個穴位。

老年人臟器功能下降,容易有腎火和肺火:

腎火導致的五心煩熱、頭暈、腰酸耳鳴等癥狀。可吃黑木耳、枸杞、桑葚等滋陰之品,平時按摩太溪(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湧泉(腳底中線前1/3與後2/3交界凹陷處)二穴。

肺火導致的乾咳、便秘。可用冰糖、銀耳、雪花梨一起煮水喝。

年輕人夏季愛喝冰飲料、吃高熱量食物,多有肺火和脾胃火:

要注意健脾利濕,多喝綠豆湯,也可用竹葉或荷葉3克泡水喝。

2、養陰扶陽

春夏之時,自然界陽氣升發,養生宜順時而養,養護體內陽氣。

但夏季不能一味養陽,因為臨床上單純的「陽虛」或「陰虛」很少,多見陰陽兩虛偏於陰虛或偏於陽虛,故而應「養陰扶陽」。

飲食以滋陰潤燥的食物及水果為主,如懷山藥、芝麻、鴨肉、荸薺、甘蔗等,平時可以用百合、沙參等滋陰潤肺的中藥材泡水、熬粥或煲湯。

如果有陽虛的癥狀,如怕冷、腰酸腰冷痛、頭昏耳鳴等,可以服用金匱腎氣丸來滋陰補陽,且不上火。

夏季晝長夜短,陽氣充盛,陰氣不足。因此夏季的睡眠時間也要做一定的調整,就寢時間為晚上10:00~11:00,早晨起床時間為5:30~6:30為宜。

3、補氣補血

夏季悶熱潮濕,動不動就大汗淋漓。

「衛氣屬陽,行於脈外」,人體的衛氣如同衛士守護著我們的體表,衛氣虛就會導致「衛表失固」。

中醫認為「氣隨汗脫」,汗出得越多,衛氣流失就越多,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夏季養生要注重補氣。

常用的補氣食物如小米、粳米、蓧麥、扁豆、胡蘿蔔、香菇、豆腐、馬鈴薯、蕃薯、牛肉、兔肉、豬肚、雞肉、雞蛋、鰱魚、黃魚等。

氣虛比較明顯的,如出現精神不振、氣短懶言、乏力,可用生曬參、西洋參泡水喝,補氣旺神。

夏天出汗過多時要補充鹽分,在清淡飲食的基礎上,佐以少量鹹菜,可以增進食慾。

每天按摩脾腧穴(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和足三裡穴(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可改善氣虛。

此外,養心不可忽視的一點是保持平和心態。保持笑口常開,恬淡虛無,不僅有利於改善血管功能,還能協調人體各臟器,保你健康度過炎炎夏日。

轉自:中華養生網

歡迎轉發分享,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