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息肉一定會變成胃癌嗎?擔心的事情確有可能發生!

胃息肉是胃黏膜上的良性病變,是由胃黏膜異常增生而來,常由胃鏡檢查或X線鋇劑檢查發現。胃息肉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可能無任何癥狀。

息肉的病理類型很多,倘若患的是腺瘤樣息肉,如任其自然發展,則有可能發生癌變。胃息肉的檢出率為0.77%~8.75%,國內胃鏡檢出率為1%左右。

胃息肉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僅在伴有合併症時才出現上腹部不適、疼痛、噁心、嘔吐或出血;幽門部帶蒂息肉凸入幽門時往往引起間歇性幽門梗阻。

結腸直腸息肉癥狀比較常見,結直腸息肉如果較大,經常受到糞便摩擦,可使其黏膜糜爛,糞內有血液和黏液,表現的癥狀為大便血色鮮紅,血量不多,混有黏液,血多在糞便表面,若出血量大,或出血日久,可引起消瘦、貧血,息肉較大時,也可出現裡急後重、便秘、肛門流出較多分泌物等癥狀。

有的息肉不會癌變,有的息肉容易癌變。研究證明,錯構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不會癌變,而胃腸道腺瘤性息肉容易癌變,被認為是胃腸道癌的前期病變。

胃腸道腺瘤性息肉癌變與否,與許多因素相關

息肉越大,癌變率越高;息肉數目越多,癌變率越高;

息肉的病理類型中腺瘤絨毛成分越多,癌變率越高;

帶蒂的腺瘤樣息肉癌變率較低,而廣基腺瘤樣息肉癌變率較高;直腸息肉癌變率較高。

一般較小的息肉可在胃鏡下切除,是防止其癌變十分有效的措施。

目前鏡下治療息肉的方法有:高頻電凝電切、高頻電灼、雷射治療、微波治療、注射摘除、冷凍療法等。

對於息肉切除後的複查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為腺瘤性息肉切除後再生、複發的概率較高,多發性息肉容易漏掉。

息肉切除術後的隨訪複查,一般認為,單個腺瘤性息肉切除,術後第1年隨訪複查1次,如檢查陰性者則每3年隨訪複查1次。

多個腺瘤切除或腺瘤>20mm伴有不典型增生,則3~6個月隨訪複查1次,陰性則為1年隨訪複查1次,連續2次陰性者則改為3年隨訪複查1次,隨訪複查時間不少於15年。

筆者微信:zmt233233,有問即答。本文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