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達利暴跌下的股市生存哲學 選好公司還是好價格?

  業績更上一層樓,卻迎來股價無情暴跌,達利食品(03799)究竟怎麽了?

  3月19日達利食品發布2017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2017年實現收益197.99億元人民幣(部門下同),同比增長11%;毛利潤74.57億元,同比增長9%;淨利潤34.33億元,同比增長9.5%。

  相較於公司2016年的營收178.42億元,同比增長5.79%,毛利潤68.4億元同比增長17.61%,淨利潤31.37億元同比增長7.71%而言,公司2017年的成績並不遜色,甚至還要好於2016年。

  然而令市場大跌眼鏡的是,在達利公布2017年業績當日,公司股價竟迎來大跌。於早盤開盤直線下落,盤中跌幅一度超過9%。

  達利食品到底怎麽了?

  其他收入“立功”維持淨利穩定增長

  智通財經注意到,2017年公司銷售成本達到123.41億元,同比增長10.97%,而2016年的銷售成本為110億元,同比下降0.43%,所以公司2017年毛利潤的增速是不及2016年的。

  不過由於公司在2017年取得其他收入及收益6.66億元同比增長84.89%,該項收入遠遠高出2016年的3.6億元及同比增長30.15%。如果把其他收入的增長扣除,實際上公司2017年的淨利潤和2016年是持平的。

  這或許是造成公司股價出現大幅回撤的原因,但並不是唯一的原因。

  運營效率出現下降

  智通財經進一步查閱,公司資產負債表發現,公司截至2017年年末的存貨為13.33億元,同比增長20.19%。存貨體量及增幅均創近5年新高。同時,主要由於2018年度春節較晚的原因導致材料庫存增長,公司存貨周轉天數也增加了1.8天至35.6天。

  存貨周轉天數增加1.8天並不是大的增長,不過透過報表還可以發現。2017年公司存貨銷售成本達到106.95億元同比增長11.49%小幅超過營收的增速,顯示公司銷售庫存產品的壓力在增加。

  這一點,也可以從公司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的周轉情況得到佐證。

  2017年公司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的總額為8.89億元,較2017年的10.27億元下降13.4%,並且其周轉天數也較2016年的33天減少至28天。其原因是,公司為了控制材料採購成本以獲取更優惠的採購價格,公司適當縮短部分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原材料的付款期限。

  那麽,與應付账款相對應,同時也代表公司對下遊客戶議價能力的,應收账款的體量變動和周轉情況又如何呢?

  根據財報,達利截至2017年末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金額為10.84億元,同比增長281.7%,另外,公司預付款項、押金及其他應收款項達到4.57億元,同比增長159.66%。

  這說明,公司為了取得更低的原材料採購成本以及為了產品更好的在市場上流通,采取了讓利給供應商和經銷商的措施,使得公司資產周轉效率有所下降。

  不過,在智通財經看來,這並不會影響到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

  第一,應收账款雖然增加,但账齡基本在90天以內。

  第二,公司有充裕現金支持公司生產經營,財務風險小。

  資產負債表顯示,公司總負債為25.39億元,負債率僅為15.56%。

  但公司账上現金及銀行結餘為80.95億元,可以保障公司日常生產經營。此外,公司流動資產總值為112.71億元,流動比率達到5.09倍,速動比率達到4.49倍,財務風險較小。

  總的來說,在達利股價自2017年年初至2018年3月16日股價上漲已經近乎翻倍的情況下,估值已經來到27倍PE和6.1倍PB。以達利2017年年的業績答卷,可能較難令投資者在短期內對公司股價再高看一線。

  不過,如果細看達利旗下部分產品的銷售業績表現,達利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

  薯類膨化食品和和部分飲品繼續高成長

  目前,達利旗下最主要的兩大業務板塊為食品業務板塊和飲料業務板塊。

  其中,食品業務在2017年取得收益99.72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薯類膨化食品在年內取得收入22.56億元,同比增長20.1%,為食品業務中增長最快的業務。

  智通財經了解到,達利薯類膨化食品之所以能取得較快速的增長,主要是公司在年內對產品包裝及口味進行了更新,更加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審美及對不同口味的需求。

  2017年12月公司推出以“原薯鮮切技術”為核心工藝的純切薯片,開始進入切片薯片市場。

  公司計劃在2017年快速提升純切薯片的市場鋪貨率,加大公司旗下薯片品牌宣傳及門市推廣,擴大在快速成長的切片薯片市場佔有率。

  飲料業務方面,達利在2017年取得收入85.95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功能飲料取得收入26.75億元,同比增長31.4%,植物蛋白和含乳飲料取得收入21.92億元,同比增長32.9%。

  在智通財經看來,達利功能飲料銷售業績能夠取得快速增長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內在的原因。外在原因是,達利功能飲料最大的競爭對手紅牛在2017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商標之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紅牛在中國地區的銷售。這對紅牛的競品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在此情況下,達利在2017年抓住市場機遇,重點加強了250毫升鋁罐裝功能飲料的推廣,提升了公司功能飲料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認知度。2017年,公司灌裝功能飲料的銷售比例有大幅度提升。

  此外,達利植物蛋白和含乳飲料在2017年取得快速增長,主要是公司在2017年推出了全新的豆本豆系列豆奶產品,並受到市場好評。

  據了解,達利的豆本豆已經初步完成一二線城市的商超鋪貨,同時快速滲透傳統管道並且拓展至餐飲管道。

  據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年底,達利旗下豆本豆產品貢獻銷售額約10億人民幣。

  達利在財報中表示,公司將繼續對豆本豆系列產品進行研發投入,進一步豐富產品系列。在豆本豆產品還沒有全管道覆蓋的情況下,該系列產品銷量未來有望繼續發力。

  綜合來看,達利3月19日公布的這份財報,並沒有給出市場額外的驚喜,但公司憑借穩健的經營,以及部分爆款產品繼續取得高速成長再加上未來新品的投放還是值得投資者對公司未來有所期許。不過智通財經也要提醒投資者,選擇的投資標的雖是好企業,但也別忘了要要在好價格時才去介入。

責任編輯:馬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