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東利潤比去年下滑5億人民幣,但依然勢不可擋

8月16日,京東集團發布了截止至6月30日的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京東第二季度淨收入為1223億元(約185億美元),同比增長31.2%,看起來略微低於市場預期的1229.1億元。而財報發布後,京東股價下跌了1.21%,以31.97收盤。

京東Q2季度的淨利潤為4.97億元人民幣,要知道,去年,這個數字是9.765億元人民幣。不過,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核心業務的京東商城在Q2季度的運營利潤率達1.1%,相比去年同期的0.8%有所提升。

根據走勢來看,京東的營收依然處於穩定的增長期,特別是來自服務的收入將保持一個高速的增長。但在公布的各項數據中,和淨收入的數據相比,淨利潤的數據似乎略顯刺眼。

為什麽在京東運營的基本盤面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單季的淨利潤會跳水如此之多呢?京東是否也像其他企業營收漲利潤反跌一樣歸於同一原因?

而鋅財經也在京東的Q2財報中發現了另一組有趣的數據,財報中顯示,京東在該季度中用於技術研發的投入達到了27.81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近80%。

從這裡,初步可判斷淨利潤率會略顯失色的一些原因。

而資金的流向,亦可窺見一個公司戰略的方向。顯然,技術已經成了京東下一階段的戰略標的。

1

財報真相:明跌暗漲

鋅財經記者親歷了過往兩屆的京東“6·18”生日。在電商領域,京東已經是位列豪強,但不可否認,從過去兩年開始,國內的一線電商平台都已經出現了增速放緩的情況。

其中的原因並不難窺探:線上的紅利逐漸消失,新零售、無界零售的新型零售業態的出現,重塑了已經“過時”的純線上模式。

今年以來,網絡零售市場總體規模35804.9億元,而整個社會零售消費總額達180018億元,電商的佔比不足20%,線下佔比仍然在80%以上。

此消彼長,由於電商業務增速放緩,在增長模式換擋期,各家巨頭又重新把目光看向未來,尋找新的增長點。

阿里、騰訊著力資產收購、股權投資,而京東則選擇加速轉向零售服務商角色。

在今年的開年大會上,劉強東描繪了京東三曲線,把戰略放到了無界零售基礎設施的技術革新上。

就像十年前,在質疑聲中自建了物流一樣,這一次的京東,依然選擇犧牲短期利益,把注壓在了未來的十年。

並且,京東依然有底氣。

數據顯示,京東服務收入就有大幅上漲。2018年第二季度淨服務收入為118億元(約18億美元),同比增長51%。

其中,今年上半年,京東自建的物流作為主力軍,和其他服務的收入,同比去年上半年翻了1.5倍。

今年整個“6.18”期間,京東的累積下單總金額為1592億元人民幣。與去年的近1200億元的銷售額相比,仍然增長了31.2%。

從直觀的數據上來看,京東的增速放緩毋庸置疑。實際上,增速放緩京東不是個例,從2016年開始,淘寶、天貓、蘇寧等國內電商巨頭都已經開始出現增速放緩的情況。

京東加速轉向零售服務商角色,服務收入快速增長。這次的財報顯示,京東季度主要業績增長來自於零售業務。

劉強東的規劃裡,以物流為載體的供應鏈業務不僅包含零售業務,還包括金融、保險、汽車、房產、健康等。與技術研發相似,這類業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時間,需要1000億甚至幾千億的投資才能做成。

“但是一旦做成,不僅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問題,而且能夠為行業和社會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

此外,另一點也不能否認,京東的用戶基數已經做到了足夠大,而且已然過了高速增長的時期,到了保持穩定增長期。穩定增長才是成熟階段的盈利模式。

實際上,京東的模式一直在被外界認可。

今年6月份,谷歌以5.5億美金入股京東。數額不大,但卻是對京東模式真金白銀的認可。在獲得谷歌的加持後,京東產品和技術又一次提升。

京東和谷歌的Shopping Action有更深的互補合作。對京東來講,可以將優質產品在谷歌的平台上出售;對谷歌來講,京東13萬的優質商家是一個優質的流量入口。

的確,現在的京東並非處於歷史的高位。從一個高速增長的狀態,進入到一個穩定發展和探索發展的模式,在數據上,必然會受到質疑,但這不過是一個短期和暫時的現象。

2

物流:從“巨大包袱”到“利潤中心”

長期以來,京東的物流體系被很多人看作是一個巨大的包袱,“做物流的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馬雲當年的嘲諷還能在《阿里巴巴正傳》的序言中找到。

本季度的報表顯示,京東上半年物流收入增長151%,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幾乎等同於2017全年。實際上,去年年底,京東方面就正式宣布京東物流已經實現盈利。

曾經不被看好的物流,已然成為京東的一道他人無法跨越的護城河了。

有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意外,劉強東早就對京東的未來做了規劃。

早在2007年,劉強東做了一個令外界無法理解的決定——自建物流。這樣的“重資產”模式,在外界看來,無疑是京東自己給自己增加了負荷量。

要知道,做物流,首先要組建的是一個數量極其龐大,並且遍布全國的一線團隊;其次,一線藍領團隊所有的難題也必須面對。

近年來,京東一直不斷在物流網絡的建設上加碼。因為需要時間的積累,更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京東的物流一直被視為吸金黑洞和虧損源頭。

而今年,京東物流剛過10周年,現在來看,當初的那個決定越來越被證明無比正確。

在國內電商平台開放的背景下,物流服務已經成了各個平台比拚服務的重要標準之一。在10多年的經營下,京東物流是否為用戶認可,已無需多言。

截至2018年6月30日,京東在全國運營521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1160萬平方米。

相同的動作,京東的物流體系理念卻不一樣。

對傳統的加盟模式來說,物品搬運的次數越多,利潤太空就越大;但對京東的自建物流而言,搬運次數越少,則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無疑,京東物流的理念是和用戶需求完全一致的。

就如劉強東所說:物流只是一個起步,當它變成資源平台,你能看到的東西會越來越多。這是劉強東面對外界質疑京東物流所做的回應,也是對京東物流的戰略部署。

此外,2010年,京東物流的服務體系開始對外開放,承接第三方訂單;2017年4月,京東物流正式宣布獨立運營,哪怕是京東商城,也僅僅是京東物流體系裡的一個重要客戶之一而已。丁磊也選擇了京東物流,作為網易旗下電商品牌“網易嚴選”的合作方。

實際上,現在的物流已不再是單純的線下流水模式,而是進入到了“智慧物流”的時代。基於大數據、AI、雲計算技術,京東用10余年時間構建起了自己的物流網絡。

第二季度,京東還圍繞本地生活即時配送場景,推出了“京瞬達”。用戶在京東商城購買商品時,京東可以根據用戶的收貨地址進行自動識別,並匹配附近供貨網點倉庫發貨,用戶如選擇帶有“京瞬達”配送標識的商品,下單後可根據地址匹配情況,享受從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的送貨上門服務。

作為一家已經做到足夠量級的電商平台,京東已能夠憑借自己的物流體系,把最優質的服務做到最末端的環節。這套龐大的物流系統無疑邁出了從“巨大包袱”到“利潤中心”的第一步。

當初一手不可思議的牌,如今,成了京東手裡的王牌。但,也僅僅是其中一張而已。

3

技術:加固護城河

不久前,京東第15個生日上,劉強東又對京東的三條曲線做了這樣的描述:

“過去十年是第一條曲線,現在進入第二條曲線,主要是新品類的成長,比如來自於大客戶、生鮮業務和對外賦能;大概兩三年之後,我們會進入第三條增長曲線,主要是以技術拉動和供應鏈服務作為核心的增長推動點。”

技術,並非是京東短期之戰略。

早在2017年的開年大會上,劉強東以“技術!技術!技術!”作了演講的結尾,又在今年年初,提出了京東的第二個“十二年計劃”,宣布要把第一個十二年裡所有的商業模式都用技術來改造,把京東變成一家純粹的技術公司。

在Q2季度,京東的這一戰略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技術投入達到了27.81億元,同比增長79.8%。

但實際上,京東在技術研究領域的投入在逐年增加:2016年的投入是45億元;2017年的投入是67億元;今年上半年,Q1和Q2季度的總投入已經接近52億元,預計今年的總投入很可能超過100億元。

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使京東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核心技術研發,以及智能物流、智能供應鏈、售後服務等應用領域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在京東對技術研發大力支持的前提下,京東的護城河也不斷被加固。在智能物流的硬體設施上,京東X事業部自主研發的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等構成了京東無人科技矩陣。

雖然在目前階段,無人物流尚未成為主流的配送方式,但無人配送方式的優勢已經凸顯。

首先,在城市之間的乾線和支線運輸中,規模化的無人運輸方式能夠降低物流成本;其次,在一些交通不便的欠發達山區,無人物流也能夠克服地理的劣勢,使城鄉資源能夠有效互通。

在人工智能領域,京東推出了開放人工智能平台NeuHub,提供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電腦視覺和機器學習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服務。這也意味著京東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開始從應用型向核心技術研發和輸出方面發力。

在NeuHub平台上,京東自主研發了情感分析的API。基於京東多年沉澱的豐富評論數據和NLP深度學習技術積累,京東智能AI客服能夠自動對用戶在和客服交談過程中表達的生氣、焦慮、高興等多種情緒,進行精準感知,並在回復表達中蘊含相應的情感。

NeuHub平台的上線,一方面,讓用戶在京東平台的體驗最大程度的人性化;另一方面,讓京東節省了最大的一線人力資源。

在雲計算領域,京東雲已完成了首款雲計算一體機——JD System 360的自主研發,這款雲服務基礎設施,將會搭載京東雲自研的JD Stack專有雲系列產品,為用戶提供上雲方面的服務。

京東的技術戰略布局也為未來搭建了一幅“無界零售”的新版圖,無疑就像跟十年前的自建物流一搬,前期需要犧牲巨大的利益。但十年後,“無界零售”是一個可期的畫面。

就像京東物流平台的搭建一樣,最終平台賦能的並不僅僅是京東自己。京東第三條的技術曲線之下,所重構的零售基礎設施,是能夠重新定義無數的小B端的生存模式的。

即便如劉強東所說的,“京東技術曲線”要在兩三年後才開始,但目前不斷加大的投入,卻是在為京東的第三曲線積累勢能。

不同於前兩條曲線,作為第三條曲線的底層技術,一方面是為京東已經打下的江山夯實城牆;另一方面,也將成為京東手裡披荊斬棘的一把利劍。

正如劉強東所說,很多東西,不能只看第一步所付出的成本,而要看到它變成資源平台之後的價值。

文章 ∣ 零柒

責編 ∣ 九鳳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