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趣頭條,下沉市場獨角獸養成記

關注新商業時代,尋找下一個王興、程維、張一鳴,就看創業邦「100未來領袖」

本文系第100篇報導,受訪者是趣頭條創始人兼董事長譚思亮

趣頭條是一款新生代內容資訊App,團隊致力於讓用戶的閱讀更有價值,通過大數據算法和雲計算等技術,結合人工內容審核體系,為用戶提供感興趣、有價值的個性化內容及服務。

時勢造英雄,互聯網亂世,誰都想在這個時代留下痕跡。回看中國互聯網發展,前有BAT笑傲江湖,後有TMD揮斥方遒,甚至在近兩年內還出現了被稱為下沉市場三巨頭的“快手”、“拚多多”和“趣頭條”。

快手和拚多多不用再多做贅述,外界對這兩者的報導和分析已多如紙片。而令我們感興趣的是,和這兩家風口上的企業並排的趣頭條到底是誰?如果不是經外媒爆料趣頭條獲得了騰訊領投的2億美元B輪融資,這家專注三四線城市移動資訊閱讀領域的公司,可能會繼續低調潛行。

3月16日,趣頭條正式對外宣布融資消息。我們可以看到,以騰訊為首,趣頭條B輪的投資方還有尚珹資本、順為資本、小米、華新致遠、創伴投資、光源資本等。完成本輪融資後,趣頭條的整體估值超過16億美元,“出世”就是一匹獨角獸。

“趣頭條是誰,為什麽之前沒聽說過?”

2016年6月上線的趣頭條到底有多火?融資和數據說明了當人們還在刷著今日頭條的時候,在北上廣目光所不及的一眾三四線城市,一頭龐然大物正在迅速成長。

截至2017年底,趣頭條累計擁有注冊用戶超7000萬,日活超1000萬,月活接近3921萬,同比增速高達687%。獵豹大數據顯示,趣頭條在全網App中排名第41位,資訊類產品中僅次於今日頭條和騰訊新聞,更是將一眾傳統新聞App甩在身後。

“補貼+收徒”是趣頭條的主要模式,所謂補貼是指用戶完成指定任務獲得現金獎勵,具體體現為:注冊得金幣、簽到得金幣、閱讀新聞得金幣、邀請朋友注冊得金幣(收徒)、分享新聞鏈接到朋友圈得金幣等。其中收徒模式尤為重要,通過邀請收徒,用戶可以從徒弟的收入裡獲得持續的分成。

趣頭條的補貼不同於互聯網上一直存在的廣告網賺模式。因為網賺模式是單純刺激用戶看廣告、點擊廣告等做廣告任務;而趣頭條的補貼只是鼓勵用戶在邀請注冊、閱讀內容相關的行為,不會涉及廣告任務。

在趣頭條一位高管看來,“趣頭條的補貼只是一種拉新留存的運營手段,和電商發優惠券、滿減券、體驗券等運營思路類似,隻不過將發錢補貼用戶放在了資訊內容產品上。”

對此模式,趣頭條認為是“好友邀請注冊、社交裂變傳播”,這也是類似Facebook、AirBNB、Uber等大型互聯網公司早期快速發展起來時常用的運營手法,隻不過趣頭條隻給用戶補貼發錢刺激用戶邀請好友、閱讀資訊,並不需要用戶消費支付。

趣頭條創始人、董事長譚思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解釋說, 趣頭條隻給用戶發錢、不向用戶收錢,也不向用戶銷售產品或服務,不像其他電商APP讓用戶引導分享、推薦熟人等是為了來賣產品,趣頭條不存在銷售商品的行為,這和很多微商、分銷甚至傳銷有本質不同。

獲得騰訊的投資後,趣頭條等於是加入了微信和QQ的騰訊生態體系,這等於既給錢,又給用戶。鑒於微信本身是所有互聯網產品之中管道下沉最深的產品,趣頭條有機會可在極短的時候低成本獲取大量三線以下真實用戶。

在微信的支持下,電商已經出現了拚多多,而在資訊領域同樣有可能再造一個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的下沉市場的今日頭條。

多次嘗試失敗後,抓住下沉市場的紅利

趣頭條的主創團隊在找到下沉市場的資訊內容風口之前,曾用將近一年的時間,先後嘗試過2、3個不同的互聯網創業方向,但都不太成功。團隊一時也很苦悶,創業一度陷入了窘境。

當大家都沒有方向的時候,譚思亮經過思考後告訴團隊,“我們可以試一試資訊流產品在三四線城市的可能性。“於是大家重整旗鼓,趣頭條創業團隊的執行力在此時得以充分展現。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迅速組織力量開始產品的需求調研和技術研發,不斷優化迭代產品邏輯,最終在2016年6月正式上線了趣頭條App。

作為一款新App,產品上線後最先需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推廣。除了在各大應用下載市場做基礎的、標準的推介外,趣頭條團隊充分發揮互聯網公司的精益創業理念,保持著不斷試錯、快速迭代的打法來進行產品的推廣運營。

產品剛上線的時候,團隊只有不到50號人,譚思亮就召集大家每個人都參與進來集思廣益,課題是一款面向三四線人群的資訊資訊流App如何能快速增長?

很快就有了答案。來自幾位基層員工的提議是,根據下沉市場用戶群體的特點,重點發力“補貼”和“收徒”兩個運營手段,用好微信、QQ等社交關係鏈,通過發錢給用戶來獲得第一批基礎用戶,將“邀請好友注冊”這樣的叫法換成了更接地氣的“收徒”。

事後證明,下沉市場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紅利在2016年還是大量存在,很多用戶對資訊資訊流產品還是第一次接觸,加上補貼發錢的運營刺激,趣頭條APP很快就達到第一個10萬DAU,隨後就是第一個100萬DAU。

“大方向對了,下沉市場大有可為。具體運營方法也找到了,看來這次是找對了。”看著每天不斷刷新的後台數據,譚思亮對聯合創始人、趣頭條CEO李磊提出新的要求,“再上一個台階,實現千萬級別的DAU。”而李磊帶領團隊憑借強悍的執行力,在2017年底就實現了這個小目標。

一個創業公司的生死抉擇

趣頭條App上線並在短期內獲得爆發式的增長後,2017年開始市場上也出現了一批“追隨者”,模仿抄襲趣頭條的“補貼+收徒”模式,甚至給出的刺激力度更大,希望借此來搶奪用戶。運營團隊一度在這個問題上十分糾結,要不要跟進做更大的補貼?跟進,則意味著可能會展開一場資訊資訊流產品的補貼爭奪戰,不跟進,眼看著用戶被對方吸走於心不甘。

在中國互聯網領域創業,當創業者發現一個新的機會時,面臨的第一道坎,可能就是來自同行的快速模仿和複製。如何應對抄襲者的挑戰,成為擺在譚思亮面前的一大課題。

團隊經過討論後,很快有了答案。因為在譚思亮看來,發錢補貼用戶只是一種運營手段,絕對不能變成目的和最終模式,作為資訊資訊流APP,產品的核心還是內容。只有在內容上進行大手筆投入建設,才能最終拉開趣頭條和其他抄襲者的差距。

基於這個邏輯,在2017年下半年趣頭條獲得成為資本領投的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時,譚思亮都沒有對外公布發聲,而是默默的全部用來擴大團隊和加強內容建設,繼續跑馬圈地。當抄襲者在補貼和類網賺的模式的路線上越走越遠時,趣頭條已經構建起資訊內容資訊流的護城河。

而內容投入也帶來的顯著的回報,用戶留存等各項數據遠遠高出一眾模仿者,“靠補貼拉新,靠內容留存”這條路線又被團隊摸索了出來。最終趣頭條被騰訊、小米等投資者看中,在2018年第一季度引入B輪融資。

趣頭條補貼用戶發錢的運營方式,不可避免的會被一批“羊毛黨“盯上。在發展過程中,譚思亮帶領團隊做的另一個重大決策,就是在2016年時DAU百萬級別的時候,一次性徹底清除了20多萬個疑似作弊账號,這對剛起步的趣頭條來說無異於壯士斷腕。

在當時內部運營會議上,到底該如何做引起了激烈的討論,“我們要做的是資訊內容平台不是網賺平台,需要的是真正對內容感興趣的真實用戶,而不是過來薅羊毛的網賺人群。”譚思亮一錘定音,最終說服了小夥伴。

從此防止作弊账號、封殺疑似“羊毛黨”成為趣頭條一直在進行的基本日常工作,不因貪求一時的數據增長而丟失長遠的戰略目標,也因此趣頭條才能確保整個平台用戶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

而隨著資本的加持,用戶量的加大,譚思亮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數據的增長,也要考慮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資訊資訊平台的責任和承擔。隨著公司規模擴大,譚思亮意識到,“完全依靠算法推薦分發的內容模式肯定不可行,設計算法、實現算法背後的人必須有社會價值觀,平台必須引入內容的人工審核和編輯機制,要做成平台就需要有平台的責任感。”

因此,趣頭條很快就從傳統媒體挖來負責內容高管,建立起數百人的內容編審團隊,並仍在不斷擴大規模,預計很快會超過千人。

回過頭來看,在將近兩年的創業過程中,任何一次需要艱難決策的時刻,可能都是決定趣頭條公司生死存亡的時候。誰也不知道,譚思亮作為領頭人,在做出上述多次決定趣頭條發展路徑的決定時,經歷過多少艱難的痛苦抉擇。邦哥沒問,他也沒說。

截止至發稿日,趣頭條在不到2年時間內,公司規模已經迅速擴張至969人

成長的快樂和煩惱

當我們問譚思亮,在趣頭條的創業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麽時,他不假思索的說出兩個字,“成長”。他說,“個人的成長,團隊的成長,公司的成長,是我時刻在思考和關注的問題。”可見,各個層面的成長所帶來的焦慮,深深的影響著譚思亮。

而在譚思亮的影響下,趣頭條也形成了“簡單、迅速”的公司執行文化,一大批來自天南地北的80後、90後不斷加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趣頭條從最開始創業時不到50人,迅速發展為一家接近1000人的規模。

熟悉譚思亮的人都知道,他喜歡啟用“聰明且有執行力”的人,對自己看中的人才,極為重視、願意投入和分享。在趣頭條快速崛起的過程中,有他在51.com、盛大等職業生涯期間的老同事,大家知根知底、配合默契;也有通過獵頭服務、社會招聘不斷邀請加入的外部精英。趣頭條HR團隊對公司發展需要的崗位和人才,也會充分靈活處理來選人、用人。

趣頭條的技術團隊中,有一位“95後”的員工,大家都喜歡叫他“勵志哥”。

他出生於河南一個小城,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一度混跡於當地的工廠、餐廳打臨工,後來發奮自學編程技術,通過幾年刻苦的學習和實踐,技術水準突飛猛進,並且堅持自學參加自考拿到了大專文憑。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積累了一些項目經驗後,被朋友推薦來到趣頭條面試。

得知這位“勵志哥”的經歷後,趣頭條的面試官十分細致的和他進行了交流,發現他骨子裡擁有和趣頭條企業文化非常吻合的“創業精神”,能力也超過了同級別的平均水準,當時就決定錄取這位曾經因為學歷而被眾多互利網公司拒之門外的年輕人。

有人將趣頭條和快手、拚多多放在一起討論,認為是“下沉市場三巨頭“。譚思亮其實不反感這種叫法,反而認為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市場定位非常正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三線以下城市這個市場非常大。對於資訊App來說,這部分用戶考慮的首先是有沒有的問題,其次才是好不好的問題。

而早在2015年,就有眾多媒體和投資人判斷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

隨著“下沉市場三巨頭”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關注三四線城市,但想要吃下這塊蛋糕,最終還是要有一個合適的產品作為切入點,有了合適的產品作為切入點之後就需要有一定的創新,針對用戶群有一些足夠創新式的打法,趣頭條貌似已經找到了一個有效的突破口。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