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部分“共享護士”平台填寫虛假資訊 國家衛健委回應

  部分“共享護士”平台填寫虛假資訊 國家衛健委回應

  新京報

  預約“共享護士” “假患者”可下單

  部分“共享護士”平台填寫虛假個人資訊和處方、藥品資料可進行預約;國家衛健委表示將進行規範

  某“共享護士”平台要求預約時提供就醫證明,但記者提供虛假資料也能通過審核。 手機截圖

  身體不適的時候,足不出戶只需通過APP下單預約,護士即可到家進行打針、點滴等醫護服務……最近一段時間,“共享護士”越來越受關注,但在這一新的便捷服務背後,護士和患者雙方權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一旦發生意外情況又該如何劃分責任,成為關注焦點。

  近日,新京報記者體驗發現,在一些“共享護士”平台,填寫虛假個人資訊和處方、藥品資料也可預約護士,存在安全漏洞和隱患。就此國家衛健委表示,將結合各地探索開展“共享護士”的做法經驗,引導其規範發展。

  虛假資訊填訂單 通過平台審核

  近日,新京報記者下載了一個市面上使用率較高的APP,通過手機簡訊驗證碼便可完成账號注冊。而在個人資料界面,即使不提供頭像、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等資訊,也不影響注冊。

  在該平台上,護士上門點滴服務價格是每次169元,打針為每次139元,此外還提供導尿、留置胃管、靜脈采血、普通換藥以及部分醫療器械出售服務。

  記者隨機選擇了點滴服務準備下單,根據提示,除需填寫家庭地址、患者姓名、身份證號、病況描寫等內容外,還要上傳處方和藥品照片,才可進行預約。不過記者體驗發現,在患者資訊一欄,只需要填寫一個正常的身份資訊即可,記者隨機填寫了一個非本人的身份證號碼,也通過了審核。至於處方和藥品照片,也只是上傳了網絡圖片,並且處方一頁字跡非常模糊。

  上傳過照片以後,再繳納過相關費用便可開始預約,十幾分鐘後,平台提示記者的訂單已通過評估審核,並很快被一名護士接單,此時點擊該護士的個人資訊,可以查看到對方的相關資質。

  該平台一名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在該平台注冊的醫護人員,最少需要三年以上工作經驗,並在注冊時提供相關資質證明才可完成注冊。當護士進行上門服務時,平台還會為患者提供一份“意外保險”,如果在上門服務過程中,發生意外,則需要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測,具體判斷意外原因,隨後進行處理。

  而關於記者質疑用戶在平台上下單時,如填寫虛假資訊是否會對護士產生潛在危險時,對方表示“我們平台會對用戶的資訊進行核實,通過核實以後才會讓護士進行搶單。”

  國家衛健委:總結經驗規範引導

  “將結合各地探索開展‘共享護士’的做法經驗,引導其規範發展。”針對“共享護士”國家衛健委6月2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部分有條件的省市探索開展“共享護士”上門服務,解決了老年人和行動不便患者就醫難的問題,給老百姓帶來了便利,同時也為護理服務進入家庭進行了探索。

  國家衛健委介紹,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健康需求,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深化醫改的大局中,2017年,確定了北京市、天津市、廣東省作為護士區域化注冊試點地區,積極開展護士區域化注冊試點工作,進一步促進優質護理資源下沉,加強基層護理服務能力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

  國家衛健委表示,下一步,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推進帳級診療和持續深化醫改工作,逐步修訂完善護士執業管理相關政策。同時,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結合各地探索開展“共享護士”的做法經驗,引導規範發展。

  ■ 講述

  “共享護士”:患者情況不適合上門服務可拒絕

  去年年底,從事護士工作已經有13年的李芳(化名)決定從當時供職的醫院離開,成為一名全職的“共享護士”。

  “有時候家裡有事想請假,但如果科室比較忙的話,很可能請不下來。”在李芳看來,醫院裡的工作雖然更穩定也更有保障一些,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靈活,而在平台上接單,時間更自由。

  目前,李芳每天少的時候有三四單,多的時候五六單。“單純看收入的話,平台上比在醫院掙錢多一些,但是每天要往外面跑,有時候一個單子,地鐵加公交得兩個小時才能趕到患者家裡。”

  李芳表示,用戶在平台選擇下單的時候,需要上傳處方照片和藥物照片,隨後平台會對用戶上傳的照片進行第一步的評估,而護士在接單以後,還需要親自和患者溝通,如果發現患者的情況不適合上門服務,也可以選擇拒絕。到患者家裡後,也要看患者本身是否配合工作。

  “我會提前把潛在的問題考慮到,比如病人的處方是一定會看的,如果有頭孢之類的高危藥,也會看患者是否近期做過皮試,如果我感覺不太放心,一般會和患者溝通,拒絕服務,畢竟醫療這東西,不管在醫院還是在平台,都是安全第一。”李芳說。

  至於有患者擔心平台下單,護士的資質是否有保障,李芳介紹,護士在平台搶單以後,用戶是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到護士資質的,此外,護士上門服務時也會攜帶相關證件。“我們在平台上注冊以後,會進行培訓,要通過考核才可以接單。平時也會去總部參加一些專業培訓,比如腫瘤患者的家庭護理之類的。”

  在平台工作大半年的李芳,接觸到了很多的患者家庭,在她看來,大部分家庭,對護士的上門服務還是持支持態度的,“比如家裡有長期臥床的老人,需要插尿管或者胃管的,家屬帶著去醫院,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尤其家裡沒有電梯的,上下樓很累,還有時間成本,所以我們上門服務還是比較省心的。”

  ■ 追訪

  北京放開護士多點執業 平台需有醫療機構“背書”

  就護士上門提供醫療服務,新京報記者聯繫了北京市衛計委醫政處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放開醫生多點執業的同時,對護士執業地點的限制也趨於放開,目前北京實行的是備案製,護士如要進行多點執業,提前在網上進行備案就行,手續簡單,無需相關部門審批,因此從法律上來說,護士的多點執業在北京是合法的。

  不過,放開多點執業並不意味著市場上“共享護士”的商業行為可以有恃無恐。“護士多點執業的前提是身後要有醫療機構作為支撐。”該負責人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上門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大,市場上出現醫護到家這類的APP在情理之中,但是這些APP的背後如果沒有護理院、醫院等提供支撐與保障,而僅僅只有一家商業公司,那麽出現紛爭後,傾向於判斷其違反法律。

  “最大的問題不是護士多點執業的行為,而是事後監管和糾紛處理。”北京市衛計委醫政處相關負責人坦言,上門醫療服務伴隨一定風險,不是所有的醫療操作都適合在家中進行,要兼顧便利性與安全性,因此專業醫療機構的管理不可或缺。而一旦出現了醫療事故與糾紛,這些專業醫療機構也要站出來承擔責任,這些都是普通公司無法做到的。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劉經宇 戴軒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