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在珠峰大本營住了幾晚,花了60萬

1980年的珠穆朗瑪峰

今天,

是人類首次登頂珠峰紀念日。

1953年的5月29日,紐西蘭的希拉裡爵士和夏爾巴人丹增·諾蓋成為首批登頂珠峰的人。該圖被刊載於1954年7月刊的《國家地理》

但希拉裡和丹增·諾蓋一定不會想到,

60多年後的如今,

當年遺世獨立的淨土,

居然能“人滿為患”,

而且住幾晚就能花60萬。

每年,在世界最高峰腳下,

都會出現

一座全世界空氣最稀薄的

“繁華大都市”。

在這裡,

人們吃得好,睡得好,網也不錯,

看似一派祥和。

自從20世紀90年代,珠峰出現商業登山後,勇攀珠峰的遊客數量呈激增態勢。在尼泊爾昆布冰川腳下海拔5300米的地方,一座臨時的“城市”憑空出現。在這裡,人們表面上看似過著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但在珠峰腳下維持生活的每時每刻,其實都是對物資調配的莫大挑戰,偶爾還會出現生死攸關的險情。

南部直升機場:負責將傷病患者送到加德滿都接受治療。近年來,尼泊爾方面直升機使用量大幅增加;

國家地理營地:2019年,《國家地理》學會在這裡建立座營地,用於科學研究;

珠峰連線:通過在尼泊爾的珠峰連線公司購買預付費的高速寬頻互聯網卡,人們可以與世界其他地方保持聯繫;

珠峰大本營醫療站:喜馬拉雅山救援協會的“珠峰探險者”針對基本病症提供上門服務。重症者需送往加德滿都。隨著高度的升高,攀登者患上各種疾病的風險也在增加,包括肺水腫、腦水腫和血栓;

大圓頂帳篷:登頂七大高峰公司的營地中央有一個巨大的圓頂帳篷,在這裡可以看到壯觀群山;

薩加爾馬塔汙染控制委員會營地:1991年,昆布地區的民眾建立了這個非政府組織,負責清除徒步路線上的固體廢物;

北部直升機場:在尼泊爾,直升機服務是一項大生意。支付高額費用租一架直升機,就可以大大縮短在村子之間的行進時間。否則需要苦苦步行一周才能抵達大本營。

大圓頂帳篷——登頂七大高峰公司在珠峰大本營中央搭建了一個圓頂帳篷。

兩座大本營

喜馬拉雅山上空,銀河閃耀,無比璀璨。喜馬拉雅山脈位於亞洲境內,全長2400多公里。在全球最高的山峰中,有30座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其中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登頂珠峰的主要路線有兩條。北線在中國西藏一側,相對容易。很多選擇北線的探險者從尼泊爾加德滿都出發,然後驅車進入中國邊境,直抵喜馬拉雅山。

在巍峨的坤布冰川下面,珠峰大本營的地面上散布著大量帳篷。

至於南線,則要跋涉一周才能來到山腳下,尋求捷徑的方式只有高價租用直升機。兩座營地分別坐落在兩個巨大的冰川峽谷中。西藏方面的大本營位於Rongok冰川的終磧之下;尼泊爾方面的大本營則位於布滿岩石的昆布冰川之上。

兩座營地都選在海拔5300米的地方,是有原因的。在5500米至5800米的地方,人體各項機能開始進入衰退狀態;如果再高,生命將愈加難以維持。而在海拔適當、設備一應俱全的大本營裡,登山者可以一鼓作氣攀登三五天,再返回大本營,在相對舒適、氧氣更充足的地方恢復體力。

1966年喜馬拉雅山全景圖,這幅令人驚歎的喜馬拉雅山全景圖節選自1966年10月刊的《國家地理》。

根據知名珠峰博主Alan Arnette的說法,2019年春季,尼泊爾旅遊局簽發了375份珠峰攀登許可證。事實上,隻帶著許可證、帳篷就準備攀登是違法的,所有外國人必須先通過當地一家有資質的物資公司許可。該公司負責提供大本營的住宿、膳食和基本的洗浴設施。

1963年,在瑞士登山者Norman Dyhrenfurth的帶領下,第一支美國探險隊登頂珠峰。這支隊伍由19個美國人、32個夏爾巴人和搬運27噸裝備的909位搬運工組成。

在大本營裡,每一個外國登山者都有三四位當地人陪同,比如協助登山的夏爾巴人,以及營地工作人員,包括廚師、洗碗工、服務生、領隊等。他們的任務是照顧登山者。

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夏爾巴人和尼泊爾人,他們是大本營運轉的支柱。

吃在珠峰

對於大廚Subash Magyar而言,多種多樣的食材,使得珠峰腳下的廚房成為施展“魔法”的地方。

探險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盡可能為客戶提供最好的食物。大多數商業探險公司都力求做到一日三餐、營養均衡。主食有米飯、意面、恰巴提(印度一種薄面餅)等各種碳水化合物;營養方面有雞蛋、罐裝水果和蔬菜,而且技藝高超的廚師總能把基本的食材變成誘人的美食。除此之外,熱飲、果脯、糖塊、薯片等零食無處不在。

一切生活體驗取決於遊客自己。只要多花錢,可以住最豪華的營地,享受穩定的網速,獲得家一般的感覺。洗個熱水澡,做做瑜伽,飯後還能看場電影。

當地工作人員則吃尼泊爾食物(基本上只有茶,還有用大米和扁豆做的尼泊爾傳統燉菜),有一個單獨的帳篷為他們做飯。

營地的豪華程度

和所有的城市一樣,總有一些“社區”更好,珠峰住宿條件不盡相同。高端營地和廉價住處有哪些差別呢?

圓頂大帳篷內部,坐擁群山。

現在,最高檔的商業戶外用品商能夠提供非常寬敞的帆布帳篷。裡面自帶汽油發電機,有床、有網、有熱水,甚至還有專門用來做瑜伽的帳篷。但這樣的物質享受並不便宜。

最豪華的營地高達60萬人民幣左右,並會有專業領路人陪同,你也會配備最好的裝備;廉價住處最低為15萬左右,中端為25萬元左右。其中最低端的不光住的差,且沒有領路人沒有氧氣,便宜的玩法也等同於比較玩命的玩法。

1980年,在沒有補充供氧的情況下,Reinhold Messner在珠穆朗瑪峰頂峰停留了40分鐘。

登山季結束後,大部分有向導的登山者會盡快回家,但大本營的工作人員還需要幾周時間,拆除所有東西,並運到山谷裡收好。很多運營商會在附近的村莊租一個地方,這樣就不用送回遙遠的加德滿都。

1963年,一群搬運工幫助美國珠峰探險隊將物資運往珠峰大本營。這次登山活動由《國家地理》學會資助,標誌著美國人首次成功登頂珠峰。

珠峰的“大都市”問題

攝於2009年,珠穆朗瑪峰上的經幡。

探險公司的營地通常先到先得。精明的組織者甚至會派人提前幾個月佔位置。幾平方公里的地方多達數百人安營扎寨,其實,大本營的組織者和小城市的規劃者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尼泊爾昆布冰川大本營,薩加爾馬塔汙染控制委員會努力維持著基本的衛生標準;在南側,中國方面在Rongbok冰川大本營也發揮著同樣的作用。營地垃圾被放入有垃圾袋的垃圾桶裡,然後送到低海拔的地方處理。

營地是乾淨了,但在其他地方,卻仍有大量垃圾,都是人類早期探險時留下的。尼泊爾方面正在努力逐步清除所有這些垃圾。今年,為了控制垃圾和廢棄物的數量,中國方面限制了前往珠峰大本營的人數,甚至禁止了遊客參觀。

雖然大本營已經趨於“城市化”,但是“夜店”這種場所是絕對不會有的。在這裡,大部分團隊相對孤立,且很早就入睡。

在2012年的一次攀登過中,一位登山者用鋁梯作橋,跨過了昆布冰川中的一處裂縫。

近百年前,它是曾令人類卻步的“第三極”;但到如今,成功登頂珠峰的人數卻已經超過6000人。上世紀第一批登頂珠峰的登山家曾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才使得險惡異常的珠峰漸漸離普通人越來越近、直到人滿為患、“交通擁堵”,進而出現了“城市化”的狀態。

究竟是誰的一再“苦苦追求”,

居然造就了“珠峰的城市化”?

想必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我們同時面臨另一個更難堪的提問——

我們都知道淨化心靈就去西藏,

但西藏就真的想淨化我們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