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67項最新科技成果亮相中關村

講解機器人

C919飛行模擬機

水汽發電裝置

仿生海豚

仿生魚

“智能假肢”

模擬駕駛“超跑”

國際前沿科技成果展開展,包括C919飛行模擬機、能“帶路”的講解機器人、可監測水質的仿生魚、智能假肢等

C919飛行模擬機、能“帶路”的講解機器人、可吸收空氣中的水汽發電的裝置、可監測水質的仿生魚、智能假肢、“機器人管家”……昨日,中關村論壇重要活動之一的國際前沿科技成果展在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開展。來自人工智能與信息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新材料與新能源等四大全球熱門行業領域的167項最新科技成果亮相。

1 講解機器人

能“帶路” 可自己規劃路線

自建地圖、自動巡遊、室內講解、巡邏追蹤……現在的機器人都這麽聰明了?

從展覽的西門進入,一個機器人就會迎上前來,給參觀展覽的市民帶路講解。

“這款移動的機器人避障性能非常好,所以它能夠有很好的室內講解、巡遊的功能。明天市領導來參觀,就將由這款機器人帶路講解。”昨日,在展覽現場,特斯聯市場部任少博這樣介紹。

“這款機器人不用提前部署,它來了之後自建地圖。”任少博說,這款機器人兩天前才來“適應”場館,來了之後,它自己在場館內巡遊,生成場館地圖,之後工作人員在後台給它設置點位,到哪個點講什麽內容。機器人的避障能力很強,地面上的坑都能繞過去。

2 C919飛行模擬機

體驗試駕大飛機C919

C919飛行模擬機亮相展覽,模擬機按照1:1比例還原了C919駕駛艙,觀眾可以在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體驗試駕大飛機C919。

“歡迎來到C919駕駛艙,我們的飛機已從首都國際機場起飛,正前往大興國際機場……”在成果展體驗區,北京東方瑞豐航空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C919飛行模擬機引起了觀眾的興趣。隨著體驗者開動飛機,眼前的弧形螢幕上的畫面也離開地面,鑽入雲層,效果十分逼真。

據公司副總經理趙永嘉介紹,飛行模擬機按照1:1比例還原了C919駕駛艙,駕駛艙內部的控制和顯示設備,以及操縱裝置從外觀到功能與C919飛機基本一致,可以讓體驗者從操縱力、視景、音響、控制等多方面體驗駕駛C919國產大飛機的感受。

飛行模擬機分為訓練類和工程類兩種,一方面它是航空領域用於飛行員訓練的重要地面裝備,相比於真機實訓,具有性價比高,操作風險低的特點;除了用於訓練,可定製、高精度、高等級飛行模擬機也是飛機型號研製、試飛不可缺少的工程裝備。

本次參展的工程模擬機,主要用於國產大飛機駕駛艙物理功效評估。後續隨著飛機氣動數據的完善,升級後的模擬機可用於基於模型的虛擬試飛,可以提高飛行試驗的安全和效率,盡早發現解決飛機設計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縮短型號研製周期。

3 水汽發電裝置

自發吸收空氣中的水汽發電

大家都知道水電、風電、火電、核電,但你聽過水汽發電嗎?清華大學的科研團隊帶來了一個水汽發電項目展示。

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個像燈籠的圓球,伸出一些導線,正在給手機、計算機供電。“這個項目是我們團隊原創的,最早在2014年提出這樣一個想法,通過特殊材料自發吸收空氣中的水汽,就可以發電,它產生的電比較綠色環保,可以全天候24小時工作,無論白天黑夜,還是晴天下雨都可以工作。”清華機械工程系博士生黃亞鑫介紹,這種發電裝置應用範圍很廣,能量輸出也很高,單個0.5×0.5平方厘米器件可以產生的電壓是1.5V。

展示所用的三個裝置產生的電量,足以給手機充電,器件的數量越多,產生的電量就越多。

他表示,這種發電裝置的主要特點是綠色環保,體積小、輸出高,不同於硬質的傳統電池,它可以做成柔性的器件,隨身攜帶,在野外作為緊急電源使用。此外,在一些極端環境下,很多電源都是失效的,這種裝置依然會有效供電。海洋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因為海上濕度很大,可以有效供電。

4 仿生海豚

能拍視頻能“釣魚”

“這款仿生海豚,是我們2019年新發布的一款產品,今年4月獲得了美國愛迪生發明金獎,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獲得愛迪生發明獎的產品。”臻迪科技現場負責人張勝告訴記者。

據他介紹,這款仿生海豚的前方安裝了可以220度旋轉的四個攝影頭,攝影頭可以看到水面和水下的風景,可以拍照拍視頻,然後進行1080p傳輸。

這款產品很大的用途是智能釣魚。“仿生海豚的後邊有一個拖線裝置,另外配合我們一款尋魚裝置,可以探測水底地形,也可以通過聲呐探測魚群。這些產品在國外賣得很好,因為很多人都有船。”張勝說。

張勝表示,這款仿生海豚也可以用於搜索救援,在“魚”尾部攜帶一個救生圈即可。工作人員可以對仿生海豚進行遙控,距離是800米,在一些熱帶海島旅遊區可以派上用場。

5 仿生魚

監測水質可下潛50米

展覽現場一方水池吸引了很多觀眾。水池中,一條黑色的機器魚在靈活“遊動”。

北京大學工學院博士周子燁介紹,這款仿生魚機器人仿照的是海豚,主要用於水質監測,可以監測水體的溫度、鹽度、深度和其他一些與水質相關的指標。

“這款仿生魚的設計深度是50米。如果更大一些、防水措施做得更好的話,可以到300米。”周子燁說。

據他介紹,仿生魚機器人相比於傳統的螺旋槳推進的潛水器有兩個優點,一個是操控性更好,可以模仿一些魚的動作,比如直接像魚一樣轉C形彎,而螺旋槳推進的潛水器必須回轉一個圓。

6 自適應機器人

機器人管家將走進生活

科幻電影裡的機器人管家,將逐步走入現實生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帶來的“自適應機器人互動”技術,能使機器人基於感知功能實現自主學習,在各種家庭環境中學習、識別人和物體,並基於歷史進行推理。

只要有海量數據,現有的人工智能就能很聰明。但是當機器人進入家庭和不同場景,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數據,需要逐步適應環境。“我們以知識圖譜為核心,驅動人工智能模塊自適應學習,就是讓機器人通過看到的東西逐步學習,認識人和物體,熟悉家庭環境。”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志剛說,這樣的功能將推動機器人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從你讓它做某件事,到它逐步了解你的喜好,主動提供服務。”

7 “智能假肢”

全球最輕運動更舒適

北京大學“工程科學與新興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帶來的“智能假肢”亮相成果展。這款智能假肢在全球範圍內同類智能動力假肢中最輕,而且能根據當前所處地形等做自適應調整,使殘疾人步態更加自然,運動更加舒適。

據中心工程師高思源介紹,相較於以往的“被動”假肢,這款“智能假肢”有更大的踝關節活動範圍,上下各達25度,和人體腳踝相近,可以滿足大部分運動需求。假肢內設電機和多傳感器,通過和地面的互動以及對人體姿態的監測,可以對人體運動進行意圖識別,並對地形做自適應調整,進而改變助力效果,調節踝關節的剛度。目前,這個踝關節可以實現跑動、崎嶇路面行走、交替上下台階、打籃球、騎車等所需的踝關節動作。

8 模擬駕駛“超跑”

體驗專業賽道的駕駛感

在展覽現場,很多人在一個模擬駕駛的展位排隊。座位上,一名頭戴VR眼鏡的人在緊張駕駛。旁邊的大螢幕,能看到她駕駛在紐博格林專業賽道的情況。

“我們利用遊戲引擎,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結合六軸的動感平台,模擬激烈駕駛的一些超重、加速、減速、推背感等感覺,給體驗者帶來電動超跑在紐博格林專業賽道的刺激體驗。”比特視界互動項目總監溫元本介紹說,因為電動超跑必須得由專業的賽車手在專業賽道駕駛,這個模擬駕駛可以讓體驗者過一過超跑癮。

溫元本介紹,除了遊客體驗,這個裝置還可以幫一些真的賽車手熟悉賽道,或者幫助越野俱樂部學員模擬特殊路面的駕駛技巧。在一些高危行業中,這種模擬裝備也有用武之地,“比如消防演習中”。

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張璐 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