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類腦芯片亮相科技周 產品年底上市可輔助教學

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在操場上,一輛無人智能自行車不僅能跟蹤目標、自動避障,還能穩穩保持平衡,仿佛有人在上面騎行一樣。驅動自行車的是一塊指甲大小的類腦芯片——清華大學類腦計算中心研發的“天機芯”。新京報記者今天從北京科技周上獲悉,“天機芯”下一代產品最早將於今年年底上市,將應用於自動駕駛、輔助教學等領域。

首個支持兩個神經網絡的類腦芯片

北京市政府辦、北京市科委今天召開“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重大創新成果”新聞發布會。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教授張悠慧介紹了天機系列類腦計算芯片。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中心研發的“天機芯”,可以驅動無人智能自行車實現自平衡、動態感知、目標探測、跟蹤、自動避障、語音互動、自主決策等功能。新京報記者 張璐 攝

人工智能研究的終極目標之一就是要打造類腦智能。張悠慧說,類腦芯片“天機芯”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既可支持腦科學(仿腦)的脈衝神經網絡,又可支持由計算機科學主導的人工神經網絡,具有高速度、高性能、低功耗的特點。

支持兩種神經網絡有何好處?靈汐科技公司市場總監華寶洪說,除了“天機芯”,在國際上還沒有一款芯片能完全支持兩種神經網絡。兩種神經網絡適用於不同場景,舉例來說,空間上的圖像識別應用的是人工神經網絡,而具有時序性的自然語言理解、事件判斷則應用脈衝神經網絡。“比如在自動駕駛領域,天機芯不僅能識別交通信號燈,還能根據時空信號判斷道路擁堵等事件。”

也就是說,這款芯片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面更寬。“視頻中無人自行車安裝了天機芯片後,語音識別通過脈衝神經網絡,圖像識別和目標跟蹤利用人工神經網絡,自行車自平衡通過多層感知器神經網絡實現。一個芯片同時集成了三種不同網絡框架的智能算法。”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中心研發的“天機芯”,可以驅動無人智能自行車實現自平衡、動態感知、目標探測、跟蹤、自動避障、語音互動、自主決策等功能。新京報記者 張璐 攝

華寶洪說,為將產學研結合,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孵化了靈汐科技公司,對核心技術進行產業化,提供商業化的類腦計算服務。目前,天機芯2用來驗證一個芯片支持多種神經網絡。天機芯下一代將實現產業化,今年底或明年初,高中低檔芯片產品和配套軟體工具鏈將上市。“產品應用的場景很多,比如在智慧教育中,芯片不僅能識別語音,還能理解語義,了解上課的內容和重點,從而進行輔助教學。

北京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全國第一

市科委副主任張光連在發布會上介紹,北京地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佔全國1/3左右;已經運行、在建、擬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9個。截至2018年底,北京地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1.2件,位居全國第一。

2018年,北京市建設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水準新型研發機構,搭建關鍵技術平台,組建頂尖人才領銜的團隊,支持科學家勇闖科技前沿“無人區”。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探索推行經費管理“負面清單”制度,不設科目限制,推動人工智能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

三大科學城成創新高地

“三城一區”是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台。北京市科委公布了三大科學城的最新建設進展。其中,中關村科學城支持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和平台建設,在前沿新材料、碳基集成電路等領域布局一批關鍵共性、前瞻引領、顛覆性技術項目。

懷柔科學城集中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全面展開,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建設順利推進,高能同步異塵餘生光源可研報告已獲批複,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和子午工程二期正在加快推進可研審批。5個首批開工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主體結構全部封頂,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搬遷入駐。

未來科學城布局建設氫能技術協同創新平台,吸引中俄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小米智慧產業基地等入駐,形成多元主體創新格局。加速東、西區聯動,完善綜合服務配套,推動沙河大學城科教融合。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劉丹 校對 陸愛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