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讀往 | 宋體字是大奸臣蔡京發明的?學者:無稽之談

周博,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博士。

“各種書刊封面,報紙題字標語等,概不準用立體陰陽花色字體,及外國文,而於文中中國問題,更不得用西歷年號,以重民族意識。”1934年2月19日,蔣介石在南昌行營進行了《新生活運動之要義》演講,正式開啟“新生活運動”。2個月後,多部門“奉委員長蔣諭”,發布了這條命令。

在中國歷史上,這是首次將印刷字體上升到如此高度。可該命令在轉抄時,上海、廣東、安徽、河南、察哈爾的主管部門均將“立體陰陽花色字體”誤寫成“主體陰陽花色字體”,只好再發文更正。

《東方文藝》封面,設計:吳天。使用的便是“立體陰陽花色字體”。

所謂“立體陰陽花色字體”,即“美術字”、“廣告字”、“標語字”,它源於日本,上世紀曾風靡中國,是各刊封面、標題常用字,魯迅、錢君匋、陳之佛等均受此影響。

對於“立體陰陽花色字體”,時人抱怨頗多。

1938年,田漢曾說:“鄉下人連正字都認不清楚,美術字當然更看不懂了。藝術家常常有這毛病,為了滿足自己,把客觀的政治任務忘記了。”

1939年12月31日,國民黨行政院發布訓令:“一切標語皆應刊寫正楷文字,以資一律而利宣傳。”

1942年,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對用字體提出批評,認為是故弄玄虛,不想讓老百姓看懂。

抨擊“立體陰陽花色字體”,因當時正處在“民族危亡”關頭。畫家鄭午昌先生提出:“亡人之國,滅人之種,而使之永劫不複者,非武力,非經濟,只有文化的侵略。”

為抵抗“文化的侵略”,鄭午昌請書法家高雲塍設計了一套漢文正楷字體,以替代來自日本的宋體字。此舉被蔡元培先生讚為“中華文化事業之大貢獻”,楷體字遂成後來小學課本的正文規範用字,以期“複興民族之固有美德,以提高我民族精神,發揚我歷史文化”。

俗不可耐的勘亭流體字。

然而,前輩努力漸漸被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在今天,宋體字仍是印刷品中的主要字體,“立體陰陽花色字體”中的綜藝體、超粗黑、老宋體、大標宋、勘亭流體、胖娃體等仍在流行。很少有人注意到,字體與家國情懷曾如此緊密相連。隨著習練書法的人越來越少,人們對漢字的審美力下降,使新字體設計正遭遇困境。

綜藝體字

字體從來不只是字體,它由政治、文化、歷史、民族情感等匯聚而成。從字體的歷史中,不難讀出我們民族在近代轉型中所遭遇的苦痛與滄桑。但長期以來,出版界始終缺少一本中國人自己寫的字體史。

《中國現代文字設計圖史》書封。

今年,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周博先生撰寫的《中國現代文字設計圖史》,填補了這一空白。

國家強,字體強

問:很少有人關注字體,字體史更屬冷門,您怎麽想起寫這麽一本書?

周博:我學美術史出身,主要關注圖形、圖案,最多聊聊書法。在上中學時,我負責出黑板報,對字體有一點兒了解,但興趣不大,也沒想過研究字體史,覺得它太枯燥了。

後來受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老院長王敏先生影響,他在日本留學時,曾在Adobe公司(設計軟體公司,Photoshop即為該公司產品)工作,知道字體是現代設計的基礎。王敏先生回國後力推字體設計教學,我對字體產生了興趣。

幾年前,相關部門舉辦舊上海設計展,想配套出一本書,以此為契機,我開始寫《中國現代文字設計圖史》。這本書不是教讀者認字體,而是將字體演變與更廣闊的歷史連接起來。

問:字體這種小事,與更廣闊的歷史能有多大關係?

周博:關係非常密切。

字體是印刷文明的產物,與手寫文明推重的書法不同。中國古代也有字體,許多古書印得很精美,但古人對字體種類要求不高,主要是兩種:一種印正文,一種印注釋。這就足夠了,畢竟古人生活不像現代人這樣富於多樣性。

高一志撰,《空際格致》,聚珍仿宋版,約1920年代。聚珍仿宋字是一個劃時代的設計。

近代以來,隨著報紙、雜誌、廣告等出現,人們對字體種類的需求大大增加,但設計跟不上。日本明治維新後,通過學習西方,形成圖案字體,即“立體陰陽花色字體”,引入中國後,風行開來。受此刺激,國內各大出版社紛紛推出新字體,字體設計空前繁榮。

上世紀30年代,為抵抗日本侵略,民間與官方一致反對來自日本的字體,代以有民族特色的字體,出現了許多新字體,但少有設計的方法性探索,落後於日本字體設計師矢島周一等在1920年代的方法實驗。

1949年後,字體成了戰略物資,設計資源被歸並到上海字模一廠、上海字模二廠,缺乏競爭,長期未見新字體。

改革開放後,字體設計越來越多,目前已超過日本。

可見,只要社會平穩、經濟發展,字體就會走向繁榮。研究字體史,不能忽略更廣闊的歷史。

民國時人們排斥宋體字

問:說到字體,今天常用的宋體字似乎出自大奸臣蔡京,真是如此嗎?

周博:這是無稽之談。

宋代刻本基本用唐楷,歐體較多。這種字體多弧線,比較難刻。明代大眾文化發達,刻書業走向繁榮。宋體字直線多,易刻,能滿足快速出版的需要,成了主力字體。

宋體字的特徵是“橫輕豎重”及筆畫結構上特定的邊飾和角飾。

可見,宋體字成於明代,但它借鑒了宋版,所以稱宋體字,與蔡京沒什麽關係。

古人認為宋體字匠氣、死板,稱它為“匠體”。清代內府給楷書刻工的工錢要高於宋體刻工,給歐楷刻工的工錢最高。

宋體字傳入日本後,影響巨大。日本工匠對宋體字進行了改造,又回流到中國。

問:宋體字方便易讀,為何民國時卻遭排斥?

周博:當時印刷用的宋體字來自日本。“新生活運動”啟動不久,畫家鄭午昌上書蔣介石,提出:“我國書體,尤其正楷體,無論南北,凡是中華民族幾無不重而習之。此種文字統一的精神,影響於政治上之統一甚大。”

鄭午昌認為,亡於胡元、滿清不可怕,因為文化未滅,早晚會複興,可當時中文書上都用來自日本的字體,敵佔區與國統區居然“書同文”,將來恐難有複興機會。

張光宇為自己的著作《近代工藝美術》(上海:中國美術刊行社,1932 年)設計的封面和封底。

於是,蔣介石下令全國推行正楷字體。一方面,蔣介石發動“新生活運動”,本身含有對抗“日本文化侵略”之意;另一方面,蔣介石本人愛好楷書,一生題字多用正楷。

由此產生兩個結果:其一,楷書至今仍是小學生課本正文的標準用字;其二,在香港、台灣等地,人們仍習慣用楷體排正文。

字體是國家基礎設施之一

問:宋體字源於中國,為何日本人對它這麽熱衷?

周博:也許與書籍大小有關。

古代書籍上的字較大,中外都如此。一是那時一本書沒多少字,《道德經》不過5千多字;二是印刷書與手抄本比起來,字已經小很多。

張光宇設計的《潑克》第一期封面,上海:潑克社,1937 年。

除了作弊用書之外,中國古代很少有小開本書,比較大方,但費工費料,而古代日本有“豆本”,字很小。

近代以來,資訊量猛增,書越來越厚,只好把字縮小,宋體的優勢得以體現。宋體易讀,即使字號小一點,也能看清。隸書、魏碑等也很優美,可大家不妨試一試,排正文時,不論用什麽字體,都不如宋體“抓人”

問:在今天看來,鄭午昌是不是有點過度敏感了?

周博:唐太宗為什麽推崇王羲之的書法?因為他依靠的是北方的關隴貴族,想爭取江南大族的好感,只好將江南大族喜愛的王羲之奉為書聖。同樣,乾隆推崇趙孟頫,也因其出自宋代宗室,卻在元朝當大官。這是一個明確信號,鼓勵知識分子與清廷合作。

可見,字體與政治、文化關聯密切。日本著名設計師安尚秀曾說:城市建築與精神文化是現代國家的基礎設施。

字體設計是精神文化的建設的一個方面。

現代人為何設計不出好字體

問:中國有輝煌的書法史,但在字體設計上,似乎長期落後,為什麽?

周博:我們起步較晚,這幾年發展很快,如今我們已不落後了。這幾年來,受經濟環境影響,日本已不怎麽研發新字體,我們的市場不斷發展,特別是方正、漢儀等企業能靠字體賺錢,這就鼓勵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新字體越來越多,有的是雇傭日本設計師做出來的。

字體設計投入不大,有了AI後,設計難度大大下降,如今只需做700個字,電腦便自動生成整個字庫。

問:市場很好,但好字體似乎不多,為什麽?

周博:這確實沒辦法。你去看看,民國時做字體設計的都是什麽人?

當年設計聚珍仿宋體時,設計師錢震之先生畢業於聖約翰大學,學的是金融。項目經理丁輔之、丁善之兄弟是金石書畫家,西泠印社的社址就設在他們家,他們也是發起人,家藏大量宋版書。

那一代讀書人對文化的認識和今天人不一樣,而且他們都是書法家,中華書局後來買下聚珍仿宋體,經手人高野侯是書法家,書局老闆陸費逵也擅長書法。

今天人的書法功底和他們怎麽比?如今一些書法協會主席的字都沒法看。民國的字體設計嫁接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人們對漢字之美的理解更深入。

現代人為何設計不出好字體

問:搞字體設計,非要懂書法嗎?

周博:中央美術學院在字體設計教學時,有個好傳統,就是學生必須先學書法,寫出感覺後,再去做設計。因為我們發現,很多學生擅長處理圖形,卻不擅長處理字體,可用圖形做出來的文字,和用文字做出來的圖形,完全不一樣。

比如康體字,歪七扭八,只能在方便麵、醬鴨脖子的外包裝上用,你能想象它是康有為的字嗎?我反正是看不出來。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說:“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於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張光宇為自己的“西遊漫記畫展”設計的海報,1946 年。

只有懂書法,你才會明白日本的一些字體有多難看。去日本旅遊,最受不了的就是街上到處都是勘亭流體字,完全是胡寫。字體設計應該學正經東西,不能去學那些歪七扭八的、字寫得跟海帶似的東西。

我們有深厚的書寫文化傳統。像顏真卿、二王的字,拿到日本展覽,絕對是萬人空巷。日本書家到西安碑林,絕對得下跪,因為他們只能仰望,真寫不出來。

問:可能普通讀者會問,讀一本字體方面的書,對我有什麽意義呢?

周博:確實,傳統文化太高高在上,普通人不易理解,需要一種方式讓人們親近它。所以我這本書盡可能寫得通俗易懂,而不是太學術腔。

了解字體,不僅能更好了解我們的文化,同時還能訓練一個人的思維。

喬布斯在推出新產品前,會不斷練字,他認為,做產品和寫字都是非常精密的事。通過練字,可以體悟到匠人精神。

對於我自己來說,研究字體滿足了我的求知欲,讓我找到了一個進入歷史的方式。

文/唐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