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氣重?3大祛濕誤區千萬別觸碰,搞不好濕氣越來越重!

身體濕氣重的4個表現

1、關節: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2、舌苔: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3、小便及婦女帶下,而且大便也會表現的比較稀:濕邪還有一個特徵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醫養生,健脾「化濕」。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徵都相對經典。

3大祛濕誤區千萬別觸碰

1、太涼的食物

總體來說,寒涼、粘膩、不好消化的都要小心些,但具體食物要看做法和季節,比方植物中的瓜類,夏季適當吃無妨,入秋後其寒涼性比較突出;又比如雞平和微溫(而鴨相對來說認為偏陰偏濕),不過做得油膩的話,濕氣重的吃了雞一樣有一定的反應。諸如此類例子很多很多,雖然食物的確有種種偏性,但是機械地說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並不妥,食物最好保持一定多樣性,不要過於偏食,只要注意其性質有所側重就行。

2、甜食

濕氣重的人不能吃甜食太多(甜少吃益脾、多吃駐濕),包括零食中都會含有甜的所以零食得少吃。可適量吃些辣椒發汗,脾最忌濕,所以可選擇薏米,茯苓,澤瀉,冬瓜,芡實祛濕健脾。另外,濕氣重的人要少思慮,思則傷脾。平常少食冷飲。

3、濕氣重不能吃紅棗

紅棗雖然有益,但未必每個人都適合食用,例如咳嗽和痰多的人就不宜食用。還有,濕氣重的人也不能吃紅棗。因為紅棗會滯脾,導致脾胃運化不好,會困濕氣,所以濕重腹脹人士,如常感疲倦或苔較厚等,就少吃為妙,不然會加重濕重的癥狀。還有,紅棗味甜,甜食會助濕,多吃容易生痰生濕導致水濕積於體內,而加重水腫癥狀。

3招教你輕鬆祛濕

1、食療調理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常吃薏米粥,但是比較麻煩,二.十八.珍膏原料中都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作用,祛濕有效率在九五成以上,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很容易了解到,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薑,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2、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避環境的濕氣

人們身體裡面濕氣過重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和自己的代謝有關係之外,還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環境的關係,如果人們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下生活或者是工作的話,就是會導致體內濕氣過重的情況,大家一定要注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