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處暑】暑氣至此止,養生正當時!

文玩 | 字畫 | 品鑒 | 茶道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

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150°時即為處暑。曆書雲:「鬥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

《月令七十二集解》中指出:「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了。

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是夏天的暑氣依然未減,特別是南方地區,處暑之後,一般會出現「秋老虎」氣象,氣溫較高,空氣乾燥,陽光充足。

處暑三候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一候鷹乃祭鳥,指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並且先陳列如祭而後食用。

二候天地始肅,指接著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古時有「秋決」的說法,即是為了順應天地的肅殺之氣而行刑。《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贏。」即是告誡人們秋天是不驕盈要收斂的季節。

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開始秋收。

處暑習俗

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祭祖

處暑前後民間有俗稱「七月半」或「中元節」的祭祖活動。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開漁節

對於漁民來說,處暑後是漁業收穫的時節,在浙江沿海一帶會舉行一年一度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吃鴨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薑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

吃龍眼

「處暑」到了,「避暑」也就結束了。老福州「處暑」之後不再喝涼茶,而多吃些「補氣」、「補血」的東西,老福州習慣吃龍眼,龍眼剝殼後泡稀飯吃。

處暑養生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到了秋季,氣溫降低,晝夜溫差大,很多人都會有疲乏之感,這就是所謂的「秋乏」。秋乏是一種自然現象。「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

一、起居調養

保持睡眠

秋三月,此謂容平,氣象以急,

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

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黃帝內經》

處暑後氣象變涼,應該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盡量在10點之前入睡。並且要早睡早起,也可適當午睡。這樣收斂神氣,使情志處於安定平靜之中,以緩深秋肅殺之氣,也有利於化解困頓情緒。

防暑防曬

古人雲:「處暑十八盆」,指處暑炎熱,每天需一盆水洗澡,十八天節氣變換後就好了。可見,此時還需謹防暑熱,切不可對秋老虎掉以輕心。此外,處暑時節,陽光猛烈,紫外線容易灼傷皮膚,因此,外出還須做好防曬準備。

二、運動調養

處暑仍不宜運動過量,盡量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以傷陽氣。在鍛煉方面,建議參考明·高濂著《遵生八箋》中的坐功。

具體做法:晨起正坐,向左右轉頭,同時兩手捶背5-7次,再牙齒叩動36次,調息吐納,吞咽津液。另外,也可通過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散步等活動身體。

三、情志調養

孫思邈認為處暑時節「宜安靜性情」。時至處暑,在北方,秋意越來越明顯,大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處暑時節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志安寧,情緒平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多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以安神定志。

四,飲食調養

少辛增酸

中醫養生:「秋三月,肺氣旺,肺屬金,其味辛,金能克木,木屬肝,其味酸,故當秋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

少辛是為了減少肺氣的耗散。所以,處暑之後不應吃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多酸則是強調應多吃酸性食物,如葡萄、石榴、橘子、山楂等,以此來達到保肝護肺的效用。

潤肺防燥

處暑後燥氣明顯,肺易受傷,容易出現咳嗽、腸胃炎、支氣管炎等癥狀。此時飲食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少食辛辣、燒烤類食品,以免加重秋燥。

多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菠菜等,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早上起床後可喝一杯溫水,平時可適量喝些金銀花茶、菊花茶,清熱解毒,滋陰潤燥。

食物推薦

1、蘋果

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適合在貼秋膘的季節食用。

2、山藥

能清心安神、補中益氣、助五臟、強筋骨,可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

3、西洋參

可抗疲勞、抗缺氧,秋天人們會出現陰虛少氣、口乾口渴、萎靡乏力的情況,在煮粥或燉肉時放入一些西洋參,不僅能鎮靜防秋燥,還能溫和滋補。

4、白蘿蔔

白蘿蔔含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加快胃腸蠕動和止咳化痰的作用。

食療推薦

1、百合銀耳粥

原料:鮮百合50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

做法:百合洗凈,銀耳用溫水發開後,洗凈切碎,與大米同煮為粥。

功效:滋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適合乾燥的秋季食用。

2、銀百秋梨羹

原料:銀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隻,冰糖適量。

做法:秋梨洗凈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時後,食梨喝湯。

功效:滋陰潤燥、止咳化痰,適用於秋燥咳嗽、乾咳少痰者。

3、百合蓮子湯

原料:乾百合100克,乾蓮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後,沖洗乾淨。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乾淨。將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改文火續煮4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養心,健脾和胃。

五、穴位調養

中醫講「濕氣通於脾」,所以健脾祛濕是末伏養生的重要環節,處暑正處於末伏期間,每天多按揉這幾個穴位助除濕。

腋窩的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建議每天按揉或撥動2次,每次不少於36下。

小腿肚的承山穴,位於踮腳尖時,小腿後側肌肉隆起的尖角凹陷處,可一手扶牆,單腿站立,用另一條腿的腳面踢打承山穴,每次5~10分鐘。

膝窩的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每次撥動或敲打不少於36下。

最後送大家一首處暑養生小口訣:

處暑秋凍適增衣,

重在養陰護陽氣,

早睡早起調情緒,

氣候變數濕熱雨,

登高練操除濁氣,

清熱安神銀耳蜜。

版權歸作者所有

精彩閱讀

這位女神,讓她畫出了帕米爾的靈魂!

她用一生證明,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讓 收 藏 變 得 簡 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