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11”襲擊後18年戰爭,美國給阿富汗帶來了什麽?

【環球網軍事報導 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特約記者 楊明交 記者 趙覺珵 丁雨晴 】距離“9·11”襲擊事件過去整整18年了,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也已經打了這麽多年。“當地社會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帶來的危險,老百姓的生活非常不穩定。幾乎每家每戶都能講述自己死裡逃學生的故事。”曾在阿富汗長期工作的張利(化名)1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這麽說。

他表示,對於美軍的存在,阿富汗人普遍“非常抵觸”,因為他們“一邊抽血,一邊補血”。現在,阿富汗的和平進程又遭受戲劇性打擊。美國總統川普9日稱,與阿富汗塔利班的和平談判“已死”。此前兩天,他取消了與阿富汗總統加尼、塔利班領導人在美國的“秘密會晤”,原因是塔利班本月5日在喀布爾製造了一起導致美國士兵死亡的爆炸案。在“9·11”紀念日前叫停和平談判,川普此舉再次令世界錯愕不已。美聯社稱,現在,“阿富汗人正準備迎接新一輪暴力活動”。

一場慶典與一次爆炸襲擊

今年8月19日是阿富汗獨立100周年紀念日。阿政府原定於當天在修葺一新的達魯阿曼宮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但在獨立紀念日前兩天,首都喀布爾一處婚禮現場遭遇炸彈襲擊,造成63人死亡,慶祝活動被推後兩天。婚禮爆炸案和修葺一新的達魯阿曼宮,這“一舊一新”成為阿富汗18年來動蕩局勢的典型寫照。

爆炸襲擊是這些年來阿富汗人最熟悉的場景之一。《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在喀布爾常駐期間,幾乎每個月都要到爆炸現場報導。在首都以外的偏遠地區,塔利班的遊擊戰也從未停止。

對於當地安全形勢,張利對《環球時報》記者描述,喀布爾是一座山城,許多市民居住在城市周邊的山上,而山上每家每戶都藏著槍用於自衛。

在危險的環境中,正常的生活很難維系。“老百姓過得非常艱苦。喀布爾沒有現代化供水系統,民眾只能去水源地取水,到了夏天旱季,人們還要自己鑽井解決。供電也是問題,在停電時期,政府只能給喀布爾各區輪流供電。”據張利描述,喀布爾街頭隨處可見推著三輪車、以幫人挑行李和搬貨為生計的人,他們多為三四十歲的男人。然而,他們往往一兩天都等不到一單生意,有時候連價值1元人民幣的一個饢都買不起。

阿富汗中央統計局去年5月發布的報告顯示,該國貧困率達54%,失業率為24%。美國蓋洛普網站8月刊文說,57%的阿富汗人表示去年難以負擔得起食物開支,90%的當地民眾表示難以通過家庭收入維持生計,沒有任何一名受訪者認為他們的“生活舒適”。張利告訴記者,阿富汗大學老師月收入通常相當於人民幣800到1500元,也有老師每月能拿到3000元,這已經算是中高收入水準了。

據了解,最近幾年,阿富汗貨幣兌美元的匯率從60:1左右跌至接近80:1,不少媒體、旅遊公司、谘詢企業相繼倒閉。“阿富汗經濟主要靠外部援助。2006年以前,援助資金比較充足,但這些年來,西方提供的援助明顯不足了,阿富汗各行各業都缺錢,政府也很難征到稅。”張利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達魯阿曼宮則代表著阿富汗的“新”。《環球時報》特約記者2014年夏第一次探訪這座王宮時,它還是一片廢墟,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彈孔。加尼當選總統後重建了達魯阿曼宮,令它重新煥發光彩。

如同達魯阿曼宮變身一般,阿富汗在這些年也發生了許多變化:總統大選要上電視進行直播辯論;高樓大廈不斷出現;社會更加開放,女性開始擔任部長、省長和大使等重要職務,大街上穿著藍色布爾卡(蒙面罩袍)的女性比例大幅減少,第一本女性時尚雜誌《瞳孔》出版發行;網絡購物逐漸流行……

令張利印象深刻的變化是媒體。他對記者說,在塔利班統治時期,阿富汗只有一家廣播電台。2001年後,當地媒體快速發展,在喀布爾有超過200家電視台、報紙、廣播等。“如今,我們看到的阿富汗突發事件新聞基本都來自本地媒體報導。當然,發生這種變化的重要原因是西方勢力介入後的輿論需要。”

對美軍“非常抵觸”

在張利看來,阿富汗人對美軍的態度整體上是非常抵觸的。“不少身穿西服的公務員或者商人,他們的生活看上去很西化,但內心其實不相信西方的那一套。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宗教觀念,也有很多人認為,這些名義上是來保護他們的美國人沒有根除恐怖主義,反而又激化了一些矛盾。”張利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給阿富汗帶來的變化包括嘗試引入以西方民主政治為藍本的制度,“但現在看來不太成功,無論是卡爾扎伊還是加尼政府,其內部都存在較大矛盾”。另外,美國給阿富汗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援助,“但由於受戰亂局勢的影響,這些錢對當地社會發展與民生的改善作用並不太大”。

美國國防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該國在阿富汗戰爭中的軍事花費總計7370億美元。美國布朗大學“戰爭花費項目”負責人內塔·克勞福德表示,這一數字沒有包括退伍老兵福利、其他政府部門相關舉措等開銷,如果都算上,費用接近2兆美元。

“在過去18年裡,塔利班一直處於守勢。”BBC8日稱,2001年美國發動戰爭後,塔利班政權很快被趕下台。2004年,美國支持的新政府掌權。2014年,由於擔心無限期留在阿富汗,北約國際部隊結束其戰鬥使命,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塔利班能夠“卷土重來”。BBC稱,塔利班在阿富汗70%的領土上公開活動;美聯社的報導則顯示,塔利班已控制或對阿富汗近一半的領土擁有影響力。

BBC分析稱,多種原因導致阿富汗戰爭久拖不決,包括美國缺乏政治明確性、“伊斯蘭國”激進帳子的暴力行為導致局勢更複雜、塔利班的猛烈抵抗、阿富汗政府軍和政府實力有限、其他國家不願意長期在阿富汗駐軍等。

“美國武力介入阿富汗局勢是希望能夠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但其策略有問題。”王晉說,阿富汗極端勢力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本土性,與當地經濟資源、一些獨特的社會網絡結構相連,“單純通過軍事手段打擊很難清除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生存土壤”。

和談開始後,他們既充滿希望又憂心忡忡

“9月9日,尚無發生任何嚴重襲擊的報導。但喀布爾的街頭基本空無一人,只有馬蘇德的武裝支持者乘坐汽車在‘漫遊’。有官員表示,一名警官當天遇害,一起路邊炸彈襲擊導致3名平民受傷。”美聯社9日報導說。這篇文章的標題是,“美國與塔利班的磋商停止後,阿富汗人正準備迎接新一輪暴力活動”。政治分析師瓦希德·穆茲達悲觀地表示,“很遺憾,幾個月來的努力無果而終。我認為,阿富汗的戰鬥仍將持續許多年”。

據BBC報導,自美國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以來,已造成3萬多平民死亡。布朗大學沃森研究所去年8月的一份報告顯示,死亡的阿富汗軍人、警察和平民人數超過14.5萬。另一方面,近3500名國際盟軍部隊成員死亡,其中包括超過2300名的美國軍人。

“暴力活動讓阿富汗人筋疲力盡。”美國《紐約時報》9日說,自美國與塔利班去年秋天開始談判以來,塔利班的暴力活動有增加的趨勢。在這期間,許多阿富汗人一直生活在希望與恐懼來回交替的狀態中。他們既憧憬著長達40年的衝突結束,又擔心擺在桌面上的協議將對改善阿富汗人民的苦難境遇無濟於事,可能導致阿富汗政府垮台、塔利班重新掌權。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阿賓頓校區學者阿里·奧洛米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認為,儘管美國和塔利班都表示推進談判是渴望和平,但他們的目標本質是讓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和談並不是為了鞏固阿富汗戰後的穩定願景。川普可以將撤軍作為兌現競選承諾來大肆宣揚,作為政治勝利來兜售。然而,無論撤軍與否、達成和平協議與否,出現戰爭和暴力升級的風險都要由阿富汗人民來承擔。

“如今,美國的軍事存在成為雞肋——不留下駐軍,就沒有辦法幫助阿政府穩定局勢,進行政治以及所謂的民主重建;繼續駐軍,從過去18年的情況看效果並不好,說不定還需要增派更多數量的駐軍。”王晉認為,這些年來,阿富汗的局勢沒有好轉,“一些地方、部族以及各武裝派系在部分地區的影響力更大,地方安全局勢並不樂觀。我的觀點是,美國給阿富汗帶來了更多戰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