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身體這些「部位」疼,十有八九是心臟病「前兆」,別不當回事

心臟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身體循系統疾病,主要可能是心血管硬化,血管有血栓,先天心不足等。發作的癥狀大多為胸痛、噁心、氣喘,如果經常有這種情況的患者就要小心心肌梗塞了。而比較急性的心臟病發作是會引起嚴重的胸痛,呼吸急促,或有強烈的焦慮感,這種情況被稱為心肌梗死,主要是因為血液供應被阻斷所造成的。

對於這種情況需要注意的就是頸部、下顎或背部產生的疼痛,因為這種疼痛是心臟病發作的早期預警信號。雖然最初的趕緊只是一些輕微他疼痛和不適感,沒有特彆強烈的痛苦和不適,但是這些都有可能是由於心臟供血不足所導致的牽引性疼痛。

還有就是對於女性患者來說,疼痛出現的地方會比較集中在頸部或下顎,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的話最好還是要去醫院做個檢查。突發比較急性的時候最好撥打求救電話。

突發的心臟病一般都是比較強烈的,但是不是突發的時候大多數都是輕微的疼痛和不適,這些疼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疊加加重,比較常見的區域會在手臂或背部、頸部、下顎或胃部產生疼痛和不適。心臟病患者發作的癥狀通常為胸痛或胸部不適,但相比較男性患者而言,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現一些其他的癥狀。例如呼吸急促、噁心/嘔吐、背痛或頜痛等。

臨床上大多數心臟病患者所產生胸部不適或疼痛都是階段性的,通常為持續幾分鐘後疼痛會有所緩解,過一會又會劇烈疼痛。患者可以在疼痛間隙的時候向身邊的人求助或者是撥打求救電話,少部分的患者才會出現心梗或者是猝死的情況。

除外,心臟病患者在發病的時候最好是注意休息,以防增加心臟負擔造成不必要的勞損,最好在一旁靜坐等待醫護人員的救援。而想要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就要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了,不正確的作息時間是會導致心臟負擔加重的,對心臟病發作只會增加風險。不健康的飲食則很有可能導致動脈硬化,會增加心臟病患者猝死的風險,心臟病患者應該格外的注意自己的飲食,根據病情來修改。

最後,高血壓也是心臟病發作的誘因之一,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最好每年定期去醫院檢查一次血壓,降低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