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要對韓發起貿易戰?韓:對日出口不及對華兩成

(觀察者網訊)去年,韓國大法院判決二戰期間被日強征的韓國勞工勝訴,凍結日企在韓資產並要求賠償,導致日韓關係再次降溫,日韓多起經合活動被暫停。報導稱,日本經濟界正因政治問題討論向韓尋求報復措施,而韓國專家則認為,與對華貿易相比,對日貿易規模較小,受損有限。

據韓國《中央日報》3月12日消息,韓國國內的韓日經濟協會通過主頁此前發布通告稱,將推遲舉辦原定於今年5月的韓日經濟人會議。該協會表示“經過協商後決定推遲”,但是有不少分析稱是日本通報推遲會議。

而在去年11月,大韓商工會議所也不得不推遲原本打算在釜山舉辦的第12屆韓日商工會議所會長團會議。報導稱,在會議召開前幾天,日本商工會議所向大韓商工會議轉達了將提及“強製征用二戰勞工判決”的立場。大韓商工會議則回應稱,“在經濟活動上提韓大法院判決的做法有些欠妥”,但是會議仍然被取消,並且雙方至今未確定替代日程。

對於日韓經合活動摻入政治問題,韓國高麗大學全球日本研究院教授金永根指出,“政治和經濟問題本應分開對待,但是連負責經濟政策的日本經濟產業省都開始出面,這才是問題的核心”。金永根表示,“在韓國大法院作出強製征用判決後,之前一直冷靜的日本官員似乎也開始感情用事”。

據了解,或許正是因為這種認識,日本財界已經開始討論起了對韓具體的報復方案,其中包括關稅政策以及原材料、零組件出口延遲等措施。

對於其中的關稅壁壘措施,一位經濟團體研究所相關人士表示,“日本對韓國可以動用包括反傾銷稅或保護關稅等籌碼,但師出無名,且會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定,因此可能性不大”。

相對於關稅壁壘,出口延遲的方案可能性更大。有分析稱,“在原材料、零組件進口中,韓國來自日本的貨物佔整體的15~16%,若日本政府延遲出口貨物量通關等措施,韓國經濟或將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

但報導援引韓國專家們的看法指出,即便日本政府採用此類方式進行經濟報復,韓國產業界受到的內傷也有限。根據韓國關稅廳數據,去年韓國對日出口305億美元(約2047.98億人民幣),而進口卻達到546億美元(約3666.22億人民幣)。與之相比,對華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為1621億美元(約1.09兆人民幣)和1064億美元(約7144.44億人民幣),對日規模相對有限。

另外,在貿易結構上,韓國對華每年保持接近500億美元規模的順差,而對日本每年卻保持了200億美元規模的逆差,如果日本政府以韓國為對象實施經濟報復,日企則會首先受到打擊。

報導指出,若日本政府執意采取經濟報復,那韓國造船業將首先成為受害行業。去年11月,日本政府在韓大法院作出強製征用判決後就向WTO起訴稱,“韓國政府為支援造船產業,對難以獨自生存的大宇造船海洋施以援手,導致日本造船企業遭受損失”。此舉成為了韓國現代重工業收購大宇造船海洋工作中的一大伏筆,因為和日本、歐盟等各種政府企業合並審查在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