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商巨人兵敗中國 是不思進取還是水土不服?

騰訊證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稱,亞馬遜今天通知中國賣家,公司從7月18日起將不再運營中國國內市場業務,並停止向商戶提供服務,但將保留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等各項業務。同時,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中國區總裁張文翊將卸任中國區總裁職位,另行任用。

《路透社》分析指出,這一舉動突顯出“根深蒂固的本土電子商務競爭對手使亞馬遜平台難以在中國獲得吸引力”。消費者研究公司iResearch Global稱,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天貓和京東去年聯手佔據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高達82%的份額。

亞馬遜的一位女發言人周四告訴《路透社》,“公司正在通知賣家將不再運營中國國內市場業務,也不繼續在Amazon.cn上提供賣家服務”。

這位女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我們正在與我們平台賣家密切合作,以確保平穩過渡,並繼續提供盡可能好的客戶體驗。有意在中國境外的亞馬遜平台繼續銷售產品的銷售商,可以通過‘亞馬遜全球開店’(Amazon Global Selling)開展業務。”

亞馬遜關閉中國本土電商業務,這意味著中國消費者未來無法在亞馬遜平台上購買第三方賣家的產品,但仍然能通過亞馬遜海外購平台購買來自美國、英國、丹麥、日本等地的商品。

知情人士說,亞馬遜將在未來90天內減少對中國國內銷售商家的支持,並審查此舉對於其位於中國交付中心的影響,其中一些交付中心可能會關閉。

威德布什證券分析師邁克爾·帕切特(Michael Pachter)說:“他們之所以退出,是因為它既沒有盈利,也沒有實現增長。”

位於中國深圳的電商谘詢公司Azoya行銷專家柯征(Ker Zheng,音譯)表示,亞馬遜在中國與國內競爭對手相比沒有重大競爭優勢。

“除非有人能在上面找到一種無法在其他地方找到的非常特殊的進口商品,否則消費者沒有理由選擇亞馬遜,因為他們無法像天貓或京東那樣實現快速交付。”他說。

亞馬遜發言補充稱,該公司將繼續通過其亞馬遜全球商店、全球銷售、Kindle電子閱讀器和在線內容在中國進行投資和發展。亞馬遜AWS服務也將繼續運營,該服務主要面向企業銷售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

在此前《路透社》率先披露了亞馬遜退出中國電商市場的消息後,在美上市阿里巴巴和京東股價周三上漲1%,隨後股價在當天晚些時候漲幅收窄,亞馬遜當天股價則收盤持平。

電商增速放緩

這家全球最大的在線零售商由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創立,後者目前已經成為全球首富。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增速普遍放緩之際,本土巨頭阿里巴巴在今年1月公布了自2016年以來最小幅度的季度利潤增長,京東則試圖通過裁員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

在此之前,其他不少歐美大牌零售商進入中國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隨後無奈選擇退出中國電子商務的紅海。比如,易趣、ebay、雅虎等美國互聯網巨頭都曾意氣風發地進入中國市場,卻都在中國折戟。2016年,沃爾瑪將其中國在線購物平台出售給京東,以換取京東的股份,專注於實體店業務的發展。

就亞馬遜的案例來說,該公司於2004年斥資7500萬美元收購中國在線購物網站卓越網,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就這一時間點來說,亞馬遜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可謂是“起了個大早”。

那個時候,淘寶才剛剛成立不到1年(淘寶於2003年5月成立),後者成立當年全年成交總額僅有3400萬元,而亞馬遜在2004年便做到了一個季度營收1億的成績,足足是淘寶的十幾倍。

雖然2004年亞馬遜把卓越收入囊中,但隨後替換卓越網原有數據庫系統,亞馬遜花了3年時間。7年之後,也就是2011年卓越才徹底改名亞馬遜中國。

經過多年發展,亞馬遜在中國布局的核心戰略業務包括了:亞馬遜電商、以亞馬遜海外購和亞馬遜全球開店為中心的跨境電子商務,涵蓋紙書、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和電子書的亞馬遜閱讀,亞馬遜物流運營和亞馬遜雲計算服務AWS。

進入到中國15年,亞馬遜電商業務曾經有過一段高光時刻,該公司在2008年的市場份額一度達到15.4%,但隨著淘寶、京東等本土電商的迅速崛起,亞馬遜的增長開始乏力,如今的市場份額已降至不足1%,亞馬遜也在財報中將“中國”列入“其他市場”之列。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亞馬遜中國的業務開始大幅收縮。有媒體報導稱,亞馬遜的中國運營團隊從2000多人壓縮到不足1000人,總體人員下降超過50%。同時,倉庫面積也比2016年減少50%,2018年底壓縮成只剩北京、昆山和廣州三個交付中心。

事實上,目前的亞馬遜仍在其他國家大舉擴張,尤其在印度市場。在印度,亞馬遜正與當地競爭對手Flipkart展開競爭,該公司2018年度在印度市場僅銷售收入就達88億美元。不過有報導也指出,在沃爾瑪收購Flipkart後,未來印度電商市場的格局將被改寫,而後者也正在試圖超越自己的頭號競爭對手。

預計到2023年,Flipkart的印度在線銷售額將達到149億美元,較2018年的81億美元大幅增長,而預計亞馬遜2023年在該市場的營收為117億美元。

症結何在

在亞馬遜內部,創始人貝索斯一年一度的致股東信被視為“聖經”,但我們注意到,算上今年,中國市場已經整整11年未出現在上述股東信中。

對於亞馬遜中國電商業務的衰落,外界普遍歸納的原因在於其本土化不夠徹底,比如產品體驗、管理結構等,一味想著與美國總部看齊,反而忽略了中國市場的特殊性。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分析師本·卡文德(Ben Cavende))表示:“國內競爭太激烈,亞馬遜缺乏天貓或京東那樣的品牌知名度。這使得亞馬遜不得不花費大量資金來贏得客戶,同時還必須在價格上與多家實力強大的公司展開激烈競爭。”

比如在每年的雙十一,阿里巴巴在這一天所創造的營業額經常比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加起來還要多。

亞馬遜表示:“在過去幾年裡,我們一直在發展我們的中國在線零售業務,並越來越重視跨境銷售業務。作為回報,我們看到中國客戶對此的反應非常強烈。他們對來自世界各地的高質量、正宗商品的需求繼續快速增長。鑒於我們所擁有的全球影響力,亞馬遜有很好的條件來滿足這一需求。”該公司說道。

IResearch駐中國分析師崔春(Choi Chen,音譯)表示,該公司在早期在中國市場取得了成功,2011至2012年間的市場份額超過了15%,但目前這一比例已驟降至不到1%(市場調研公司eMarketer的研究報告也顯示亞馬遜在中國的電商市場份額跌至0.7%)。

“京東和阿里巴巴(在國內市場)的定位更好,因為它們的流量更大,消費者也信任這兩個平台。但我需要指出的一點是,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並不像國內常規電子商務那樣統一,網上消費者往往會去不同的平台購買不同的海外商品,因此亞馬遜的跨境電子商務仍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崔春指出,亞馬遜的跨境業務擁有“足夠的重要性”,但這家美國公司“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中國業務存在的問題,似乎也不想抓緊趕上對手”。

“我不排除亞馬遜的跨境電商業務將重蹈亞馬遜國內電商業務覆轍的可能。”

只是,亞馬遜依舊在自己的聲明中表示,公司“對中國的承諾仍然很堅定”。(德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