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達·芬奇逝世五百年:笑容與慘容、鮮花與鮮血

許多年以前,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芬奇,一個名叫列奧納多的男孩出生了。他的父親是公證員,母親是農民婦女。他是非婚生子女。

列奧納多在蹣跚學步的時候,芬奇往東1500公里的地方,千年名城君士坦丁堡正四面楚歌。

公元330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佔庭建立新首都,命名為新羅馬——但後來普遍以建立者之名稱為君士坦丁堡。定都三十年後,城中矗立起了一座聖索菲亞大教堂。

一直以來,君士坦丁堡都是歐洲最大和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它堅固的城牆曾經讓無數入侵者廢然而返。但大炮的發明,卻讓城牆開始黯然失色。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開始炮轟君士坦丁堡,城裡的拜佔庭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拒絕投降。

然而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城市,實力差距終究令君士坦丁堡最終陷落。蘇丹在持續一天的屠城之後進入城市,以征服者的身份進入了聖索菲亞大教堂。他在基督教的聖地,向自己的安拉真主做了第一次禱告,然後揮手叫來工匠,命令他們馬上把教堂改成清真寺。

大教堂穹頂上的十字架已經矗立了一千年,現在轟然倒塌。索菲亞大教堂變成了阿亞索菲亞清真寺,而君士坦丁堡也改成了如今的伊斯坦布爾。十字架倒塌的聲音傳到西邊的歐洲,開始讓驚恐的歐洲重新打量自己的未來。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標誌著長達1480年羅馬帝國的正式終結,也標誌著歐洲中世紀的結束。歐洲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將把人類塑造成為如今二十一世紀的樣子。

這一年,列奧納多一歲。

列奧納多三歲的時候,在北方700公里處今天德國的美因茨,一個名叫約翰內斯·谷登堡的中年人,正看著手裡的一本《聖經》。跟以往不同,這本《聖經》是他用活字印刷而成的。

大概在此十五年前,以工匠為職業的谷登堡有了活字印刷的想法。他使用鋅、銻和鉛的合金製造字模,快速、經濟而且耐用。一開始他只是印刷紙牌,後來有了印刷聖經的想法。在列奧納多出生前兩年,谷登堡借了一筆高利貸開設了自己的活字印刷廠,開始印《聖經》。

整整五年,印了一百八十部聖經,如今還剩四十八部。這種有史以來第一部印刷而成的《聖經》一共1282頁,每頁上有42行,所以被稱為42行聖經。一本谷登堡聖經在當時的售價相當於一個普通職員三年的工資——即便如此也遠比手抄的聖經便宜。

列奧納多十歲那年,美因茨被洗劫,谷登堡的印刷廠工人流落各地,活字印刷術就此在歐洲傳播開去。僅僅一年時間,多個城市都出現了活字印刷廠。當時的人們只是驚歎於書籍製作的便利,卻少有人想過:這是人類史上的一次媒介革命。

僅僅在半個世紀裡,活字印刷術就已經印製了三萬種印刷品,一共1200多萬份。快速印製和更低廉的成本,使得歐洲的文盲開始大量減少,更多人開始從閱讀上認識世界。印刷術的普及,直接為持續至今的知識經濟和知識傳播奠定了物質基礎。人類有今天的成就,活字印刷居功至偉。

所以維克多·雨果後來才衷心稱讚:印刷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

列奧納多二十一歲的時候,已經是佛羅倫薩畫家協會“聖路加工會”的成員。目前已知他最早的作品,就是1473年一幅墨水繪成的畫作。也是在這一年,在波蘭王國的小城托倫,一個名叫尼古拉的男孩出生了。跟世間千千萬萬的嬰兒一樣,沒人知道他長大後會有怎樣的人生。

當列奧納多在自己的工作室裡開始職業畫家生涯的時候,另一個年輕人正在努力遊說葡萄牙國王。這個名叫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年輕人隻比列奧納多大一歲,出生地是離芬奇只有200公里的熱那亞。

25歲的哥倫布大膽地聲稱:可以向西航行,去探索一條通往東方印度和中國的海上航路。他說地球是圓的,只要一直向西,一定可以到達東方。這樣就可以避開歐亞大陸上那些麻煩的異教徒,帶回源源不斷的絲綢和瓷器。當時眾多學者權威都譏笑哥倫布,說這是個神經病。船行東方是自古以來的唯一通道,往西只能掉進地球邊緣的深淵。

過了十來年,列奧納多四十歲的時候,哥倫布終於遊說成功,出發向西了。經過兩個月的航行,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他在今天的巴哈馬群島一帶登陸,自認抵達了日本的外島。直到死,他都堅持自己抵達的是亞洲大陸的一部分。

哥倫布拉開了人類大航海時代的帷幕,越來越多的歐洲航海家舉帆西向。1499年,列奧納多的佛羅倫薩同鄉、航海家阿美利哥·韋斯普奇在新大陸溯湖而上,發現水上村落星羅棋布,便給此地命名為“委內瑞拉”,在西班牙語裡是“小威尼斯”之意。而此時,列奧納多正住在水城威尼斯。

八年之後,德國地理學家馬丁·瓦爾德塞彌勒在《世界地理概論》中,把這塊大陸命名為“亞美利加”,正是阿美利哥名字的拉丁文寫法。新航路的開辟,徹底改變了人類世界。通過地理大發現帶來的殖民和貿易,歐洲的國土和財富快速擴張,奠定了超過亞洲的基礎。而非洲和美洲的原住民,遭遇的奴役、剝削和殖民,至今仍割裂著人類社會。

1513年,列奧納多搬到了羅馬居住。而西班牙人巴斯科·努涅斯·德·巴爾沃亞,在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間的巴拿馬地峽登上高山,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同時看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歐洲人。1513年9月25日,也是人類知道地球上迄今為止的最後一個海洋的日子。

從那之後開始的跨洋過海物種大交換,把已經四十六億年的地球生態變成了如今的樣子。

人類全知了地球上的大洲大洋,又在僅僅一年之後發現了地球的位置。

1514年,當年那個波蘭男孩尼古拉·哥白尼已經年逾四旬,他提出了新的科學假說:日心說。它認為太陽才是被圍繞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地球只是一顆圍著太陽轉動的行星而已。

日心說與《聖經》所宣揚的“地心說”不符,也與人們一直以來接受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教育大相徑庭,所以哥白尼雖然提出了日心說,卻不敢公之於眾。直到臨死前,他的《天體運行論》才得以出版。

即便如此,哥白尼的“日心說”堪稱現代科學的起點,之後的伽利略和牛頓所掀起的科學革命,原始推動力都來自哥白尼:既然地球都不再是宇宙的中心,那麽還有什麽是科學探索的禁區呢?

三年後,34歲的修士馬丁·路德在今天德國維滕貝格的諸聖堂大門上,張貼了一份名為《關於贖罪券的意義及效果的見解》的辯論綱要,後來被稱為《九十五條論綱》。當時羅馬天主教廷向信徒出售贖罪券,讓信眾以金錢來贖買將來下地獄之後的苦刑,而這筆收入也成為教廷的重要經濟來源。

但馬丁·路德卻公然反對,他聲稱贖罪券根本無法免除罪孽,得到神赦免的唯一途徑是悔改。這份辯論綱要,借助活字印刷術的發行很快傳遍德意志和整個歐洲。馬丁·路德自己根本沒有想到的是,這份反對贖罪券的綱要,竟然成為了歐洲宗教革命的起源——從羅馬天主教分離出了新教。將近一百年之後,受迫害的一群英國新教徒乘坐“五月花”號去了北美,成為了今天超級大國美國的起源。

綱要張貼時,列奧納多已是老人,離去世也已不遠。在他幾十年的短暫人生裡,不僅留下了《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和《岩間聖母》等多幅繪畫名作,還在音樂、建築、數學、幾何、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天氣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土木工程和發明創造等多個領域有顯著成就,堪稱人類最淵博多才的大師之一。

他留下的手稿中,後人發現了直升機、機關槍、坦克、計算機和太陽能的概念性發明。如今他不僅被認為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更是與航海發現和宗教革命比肩的另一運動的傑出代表。這一運動,如今稱為文藝複興。

1519年5月2日,列奧納多·達·芬奇在法國逝世。他一生見證了中世紀結束,見證了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見證了媒介革命科學革命宗教革命的開始,自己更是文藝複興的宗師級人物。今天的世界萬物之所以是這樣,全都是拜達·芬奇見證的短短幾十年所賜。

達·芬奇逝世四個月之後,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揚帆向西,開始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成功的環球航行。如今世界各地在紀念達·芬奇逝世五百周年之際,未必所有人都能意識到:達·芬奇一生所見證的巨變時代,正是全球化開始的時代——不管代價意味著億萬眾生的笑容和慘容、鮮花和鮮血,這才是真正值得人類紀念的理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