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淨利暴跌1200%!皇氏集團賣掉影視公司 繼續賣牛奶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使高速發展的乳品行業遭遇重創。

此後的十年間,經歷整頓和調整轉型,乳品行業進入穩定發展期。有機構預測,未來5年國內乳製品行業銷售額複合增速將達到8.68%,總銷售規模有望超過5400億。

5000億市場,注定將上演一場精彩的較量。伊利、蒙牛等全國性乳企利用品牌、渠道優勢不斷拓展份額,但仍面臨產品差異化的壓力;光明、三元等區域性乳企則深耕當地市場,在低溫等領域尋找發展契機,同時也在渠道拓展、物流搭建和多元化的方向上努力。

與此同時,消費趨勢的升級、洋品牌的衝擊、食品安全的挑戰是所有乳品企業的共同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抓住、創造、更新消費者的需求,始終是致勝的關鍵。

本周,《財看見》聚焦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幾大頭部乳品公司,通過解析各自近5年的財報,複盤它們的成功與失意,優勢與困境,探索與迷失。

乳品系列第一篇,我們先從西南地區一家不算出名,但很能“折騰”的公司談起。

頻繁跨界失利後,皇氏集團終於打算回歸乳品本行了。

3月5日,皇氏集團發布公告稱,擬以部分子公司股權出資,對全資子公司皇氏集團(廣西)乳業控股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增資後,乳業控股公司注冊資本由200萬元增加至2億元。

皇氏集團是一家很“不安分”的公司。2014年起,其借助上市公司的資本平台,在影視文化、信息服務、跨境電商、幼教等領域展開了一系列並購重組。近兩年,並購後遺症集中爆發,繼2017年淨利潤驟降八成後,2018年公司淨利潤再度跳水,虧損6.2億元。

多元化失利後,皇氏集團決定收縮影視業務,將經營核心放在乳業板塊和信息服務板塊上。

業績“變臉”背後 影視板塊拖後腿

2月28日,皇氏集團發布2018年度業績快報,報告期實現營業總收入23.26億元,同比下降1.7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20億元,同比下降1192.88%。

臉說變就變。

皇氏集團去年10月披露的業績預告中,預計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67.40萬元至3,404.40萬元。

至於業績“變臉”的原因,在A股已經司空見慣——商譽減值。

根據公告,2018年對公司淨利潤影響最大的兩項:一是對收購皇氏禦嘉影視100%股權所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5.54億元,二是轉讓全資子公司盛世驕陽100%股權形成資產處置損失0.90億元,都與此前在影視領域的並購有關。

其中,禦嘉影視是皇氏集團2014年收購的資產,主要從事電視劇、舞台劇製作及發行業務。收購後頭4年,禦嘉影視均“擦線”完成業績承諾,但第5年業績就突然“變臉”:2018年扣除非經常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驟降73%至4482.6萬元。對此,皇氏集團的解釋是:行業市場環境變化,特別是播映平台限價以及內容、稅收監管政策變化,導致禦嘉影視該年項目投資及發行計劃都未達預期。

另一家子公司盛世驕陽甚至連業績承諾期都沒挺過。盛世驕陽是皇氏集團2015年溢價2.37倍收購的資產,主要專注於新媒體影視節目的整合、發行和運營。2015、2016年,盛世驕陽均壓線完成業績承諾,但2017年業績突然跳水,淨利潤暴跌超六成,僅完成業績承諾的28%。第二年,失去耐心的皇氏集團以8.12億元的價格將其100%股權虧本轉讓。

對於2018年的業績虧損,皇氏集團董事長黃嘉棣在新年致辭中坦言“2018年是集團面臨內外挑戰最困難的一年。近年來由於公司發展求快求大,導致精細管理及業務風控滯後,整體績效下滑和風險積累。”

而這已經不是皇氏集團第一次體會到業績跳水的滋味。2017年,受影視板業績下滑和商譽減值影響,公司淨利潤從2.91億元驟降至0.57億元,跌幅超八成;營業收入也已經連續兩年下滑。

這家“不務正業”的乳製品公司,在經歷了瘋狂並購帶來的短暫業績上漲後,正在吞下多元化並購釀成的苦果。

在追熱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皇氏集團的前身——皇氏乳業成立於2001年,主營業務為水牛奶製品的生產和銷售,2010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上市後頭四年,公司即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尷尬:營業收入連年上漲,但淨利潤卻從2010年的0.57億元降至2013年的0.33億元,縮水四成。

疲軟的主營業務,使皇氏萌生了多元化轉型的念頭。2014年,影視文化領域並購潮起,皇氏乳業一頭扎了進去。當年4月,皇氏乳業以6.825億元收購禦嘉影視100%股權。年底,皇氏乳業更名“皇氏集團”,當年新增合並報表公司7家,均為影視文化領域公司。這時,公司的主營業務從單一的乳製品變為“乳業、文化傳媒”雙輪驅動

2015年,皇氏集團又斥資7.8億元拿下盛世驕陽100%股權,在影視文化領域布局再進一步。同時,其又盯上了金融增值服務這塊熱土,收購浙江完美在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60%股權,完美在線是為銀行等機構提供電子账單系統和呼叫中心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商。2015年皇氏集團新增合並報表公司15家。

2016年,皇氏集團收購浙江完美在線剩餘40%股權,並入股母嬰跨境電商臻品悅動和SAAS平台易聯視訊。至此,公司主營業務拓展為乳製品、影視娛樂、幼兒、互聯網渠道四大板塊。

2017年,皇氏集團繼續發力信息板塊業務,斥資4.65億元收購築望科技100%股權,築望科技是移動信息化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主營業務是為移動互聯網企業、銀行、證券、大型電商平台等提供移動信息化運營支撐平台。自此,息服務與乳業、影視文化被確定為公司三大核心業務,此前被機構寄予厚望的幼教相關業務在當年財報中未被提及。

從乳製品到影視劇製作與發行,到互聯網金融、幼兒教育與親子娛樂、信息服務,皇氏集團的跨界基本緊隨熱門概念而行短期來看,外延式擴張確實能起到增厚業績、提振股價的作用:2014到2016的3年間,公司營業收入從11.3億元增至24.46億元,翻了一番;淨利潤從0.75億元增至2.91億元,增長了2倍。公司股價則從2014年初的5元左右,飆升至2016底的15元左右。

但長期看就沒那麽美好了。這些被並購的公司盈利狀況並不穩定,禦嘉影視、盛世驕陽的業績變臉就是典型的例子。而高溢價並購帶來的商譽減值風險,為公司業績“暴雷”埋下伏筆。皇氏集團因收購禦嘉影視、盛世驕陽、完美在線分別產生商譽5.63 億元、4.92 億元、1.55 億元。2017年、2018年,分別計提商譽減值損失1.91 億元、5.54億元,直接導致當年淨利潤大幅下滑。

2014年以來,皇氏集團在跨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在營收中佔比最大的卻一直是老本行乳製品業務。

乳製品業務被皇氏集團定義為支柱產業,產品包括以荷斯坦牛奶、水牛奶為主要原料的巴氏殺菌乳、調製乳、滅菌乳、發酵乳和飲料等。

上市以後,皇氏集團不斷擴建生產基地,將業務從廣西、雲南拓展到湖南、貴州等西南省份,目前公司共擁有5個乳製品加工廠。產能擴張保證了乳製品營收的持續增長,即使在集團大舉並購的那些年,乳製品營收佔比從九成降至不足五成,但營收金額仍逐年增加。

不過,從皇氏集團首次涉足廣告傳媒業務的2012年起,乳製品板塊營收增長率就呈現明顯下滑趨勢,從2011年的40.79%降至2018年半年報的10.14%。

皇氏集團一向以“打造西南第一乳業”為目標,但在與同樣以西南市場為主的新希望乳業的正面交鋒中,似乎有些力不從心。

2018年上半年,新希望乳業西南市場營收為13.79億元,同比增長14.52%;而同期皇氏集團乳製品板塊收入為6.54億元,同比增長10.14%,收入體量和增速都難以和新希望抗衡。另外,從產品種類和新品推出速度上,皇氏集團也不敵這位後起之秀。2019年1月25日,新希望乳業在深交所上市,兩個多月的時間股價漲幅超200%,總市值一度超過200億元。

收縮影視業務 專攻乳業和信息服務

轉讓盛世驕陽100%股權後,皇氏集團影視板塊業務明顯削弱。皇氏集團近日回復投資機構調研時表示,未來的經營核心主要放在乳業板塊及信息服務板塊。

影視板塊方面,皇氏集團表示,在行業環境變化大、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公司對投資的項目會更加謹慎。2018年重點將放在精品劇及主旋律劇目的製作上,對內加強精品內容的儲備及提升管理運營能力,對外增強與專業團隊、主流播放平台的合作。目前影視板塊業務主要由禦嘉影視負責運營。

皇氏乳業同時表示,擬進一步加強對乳業板塊、信息板塊的業務整合和管理,采取一切有利措施,保障兩大核心業務板塊的持續健康發展。

乳業板塊方面,近期皇氏有兩次對子公司的增資動作。2018年10月17日,皇氏集團以自有資金對華南乳品公司增資2.5億元;2019年3月5日,皇氏集團又以子公司股權作價6.89億元對皇氏集團(廣西)乳業控股有限公司進行增資,稱該次增資是為了提升乳業板塊的經營管理和運營效率,使公司乳業板塊業務繼續保持快速穩定的發展。

信息服務板塊,皇氏主要通過子公司完美在線、築望科技開展業務。完美在線2016年、2017年營收增長率均超過40%,淨利潤增長率分別為41.8%和8.43%,業績增長穩健。

經歷多元化失意後,皇氏集團暫時“消停”了,收縮高風險的影視業務,鞏固老本行乳業板塊,同時抓住新的增長引擎。未來,當新的風口湧現,這家沒耐心的公司還會講出什麽新故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