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那個《紅樓夢》裡的木頭人,如何活成了使人可敬的模樣?

一入紅樓,終生難醒

紅樓夢賞析持續重酬征稿中……

詳情點擊征稿

黑暗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記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在《紅樓夢》中,她,一出場就被披上了“槁木死灰”的外衣;在蔣勳的口中,她則是一個木頭人。她就是榮國府長媳,賈珠之妻——李紈。

李紈的父親是國子祭酒,在當時是一個官位不小的人物。受封建禮教制度的影響,他主張“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小時的李紈隻讀了《女德》《女四書》《列女傳》等書,目的只為了認得幾個字,懂些婦道禮節。

隻認得幾個字的李紈嫁到賈家後,沒過幾年就守了寡。

在賈府這樣的大戶人家,加上她從小所受的教育,李紈連改嫁的機會都沒有。李紈的生活在外人看來,確實如“槁木死灰”一般。

但是,在那一眼望不到邊的黑暗中,李紈並沒有真的活得如“槁木死灰”一般。在紛繁複雜的賈府中,她憑借智慧活成了使人可敬的模樣;也正是因為她的智慧,賈府一派蕭肅的時候,她卻迎來了人生的第二個春天——兒子賈蘭中舉。

希望幻滅不可怕,有智慧的人一樣可以重塑人生。

1

無為,對自我清晰的定位

很多人認為,李紈在賈府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但她所受的教育告訴她,要秉承其父的家風,不能讓父親對她多年的教育淪為笑柄。丈夫死後,她的使命就是維護“賈珠之妻”的身份,做一個賢良淑德的“標準寡婦”。

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在偌大的賈府,一個守寡的女人想要做到不被人說,光做到行事時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是不夠的。李紈明白,想要在賈府安全地生存下去,她不僅要做一個賢良淑德的“標準寡婦”,而且還要做得比大家想象的都好。

在賈府,李紈給自己的定位就是“無能、無為、無言”。她在處理與賈母和王夫人的關係時,表現出的是止於“盡禮”的狀態。而對於下人,她寧可被人說“失之太寬”,不願多嘴一句。平時家族中有什麽矛盾或者糾紛發生,她就立刻帶領眾姐妹離開。

李紈這種止於“盡禮”“失之太寬”不參與紛爭的行事態度,其實就是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李紈明白,她雖然是榮國府的長媳,但她不能有過多的攀附行為,不能過多參與賈府事物,更不能表現出比王熙鳳能乾。她只有表現出“無為”,才能讓自己處於安全地帶,才能在賈府生存下去。她做出“槁木死灰”般的狀態,是當時最為明智的選擇。

無為,李紈這個豪門寡婦的立世之道。

2

有求,恰到好處的決斷

蔣勳說李紈是個木頭人。木頭人用現代的說法,就是沒有思想沒有靈魂,她的存在只是大環境的陪襯而已。但秉承“無為”立世的李紈,真的是一個木頭人嗎?

當知道探春發起成立詩社的提議時,李紈表現的最為積極,並主動承擔了詩社社長這一職務。

李紈住的是竹籬茅捨的稻香村,她的詩壇別號是“稻香老農”。在詩社發起活動的時候,這個社長不僅能主持好活動,而且還表現出了不一樣的管理能力。

寶玉說李紈不善作卻善看,眾人皆接受。海棠詩社成立之日,眾人以“門”字限韻作七言律。詩出後,蘅蕪君和瀟湘妃子的詩不相上下。李紈給出評語,“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林黛玉作);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

貼上詩兩首:

蘅蕪君作: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瀟湘妃子作: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寶玉提醒李紈,蘅瀟二人的詩(排名)還需再斟酌斟酌。李紈當即表示,“原依我評,不與你們相乾,再有多說者必罰。”她在評判詩詞時的表現,儼然是武林中“掃地僧”的作派。

在一次活動中,寶玉的詩三次都排名末尾,按遊戲規則要接受處罰。李紈並沒有因為他是賈母的掌上明珠,對他“網開一面”。而是想了一個恰到好處的懲罰理由:罰他去櫳翠庵摘梅花。這樣的懲罰寶玉樂得接受,而社長的“威信”也因為這高明的“處罰”,慢慢樹立起來了。

大觀園海棠詩社社長一職,滿足了李紈對素雅生活的向往;選擇和一群孩子在一起,又避免了陷入家族矛盾的漩渦中。在人際關係紛繁複雜的賈府,能恰到好處地追求自己的愛好,是智慧的體現,更是李紈對賈府生存之道參悟後的通透。

恰到好處的決斷,讓李紈有了使人可敬的模樣。

3

敢為,懂得合理的伸張

在賈府,除了賈母,沒人能使王熙鳳讓步,整本小說讀完,你會發現還有李紈。

海棠詩社辦的最熱火朝天的時候,眾人提議請王熙鳳做詩社的“監社禦史”。說是“監社禦史”,其實就是希望得到王熙鳳這個“財神爺”的行政撥款。

王熙鳳如此聰明當然知道其中原因,只不過自然少不了推諉一番。在這一來一往的推辭中,李紈順著聊天的氛圍,還幫平兒討了個公道。

因為賈璉與鮑二媳婦有染的事,王熙鳳出手打了平兒。打平兒也是因為她無處撒氣。平兒委屈找李紈訴苦,李紈自是替平兒抱不平,但她不會像尢氏一樣張嘴就說。

剛巧,為“監社禦史”一事眾人齊去找王熙鳳。借著“監社禦史”的事,李紈笑著說道,“……昨兒還打平兒,虧你伸的出手來!那黃湯難道灌喪了狗肚子裡去了?氣的我只要給平兒打抱不平……給平兒拾鞋還不要呢!你們兩個隻該換一個過子才是。”

見眾人都在,李紈借著話頭,笑“批”了王熙鳳。那王熙鳳本無所謂出那點銀子,加之打平兒一事自覺有不妥,也就借機賣了個人情,答應了眾人的請求。

王熙鳳的精明眾人皆知。而在幫平兒伸張正義這件事情上,李紈其實達到了兩個目的,一、強調她長嫂的身份。通過平兒的事,側面告訴王熙鳳,在賈府我李紈怎麽著也是你嫂,該尊重還得尊重。二、提醒王熙鳳不要過於囂張。不論對誰,行事有度方能長久。李紈表面上是幫平兒伸張正義,實際上是強調了自己的存在。

俗語說,人喜則言語易入,怒則言語難入。能趁著聊天的勁讓王熙鳳讓步,李紈靠的不僅僅是敢說,更多的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智慧。

敢為,讓“槁木死灰”般的李紈透著別樣的光。

4

守得雲開

在《紅樓夢》裡,這個一出場就被披上“槁木死灰”外衣的李紈,在經歷丈夫亡故的黑暗後,並沒有被挫折打敗,而是用“無為、無能、無言”的定位,用“有為、敢為”的智慧,讓自己活成了使人可敬的模樣。

也正是因為李紈的智慧,在賈府烏煙瘴氣、渾濁不堪的學習氛圍裡,賈蘭能出淤泥而不染。李紈在賈府的堅守,表面上看是為了成全賈蘭,實際上,當她微笑著迎向黑暗的時候,生活已經給她準備了一個微笑。

弘一法師說,人當變故之來,隻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生活的黑暗並不在於你受了多少苦,忍了多少事,耐了多少寂寞,而在於你身處黑暗中時,是否有智慧撥開那暗黑中的一縷光,是否堅持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處變不變,雲自會開,霧自會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