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75所部屬高校公布年度決算報告,清華獲經費最多

記者 | 柳書琪

編輯 |

8月初,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陸續公布了2018年部門決算報告。75所高校年度決算總經費達4112億元,較去年增長12%。其中,清華大學以276.44億元的經費總額居榜首。經費過百億的高校依次還有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複旦大學,及華中科技大學。

從經費額度來看,這7所高校經費總和逾1185億元,佔75所高校總經費的28.83%。但也有三所院校經費在10億元以下,分別是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這三所知名藝術類院校。榜首清華大學與最末的中央戲劇學院之間,經費數額相差65倍。

圖片來源:界面教育整理

大學間經費差異巨大,與其三個收入來源密切相關: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和捐款收入。

財政撥款收入通常是依據各高校辦學規模,以及是否屬於“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級別來劃分。從此次公布的2018年經費榜單來看,排名靠前的基本是985高校。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財政撥款收入上相差不大,分別為54.2億元和52.25億元。僅次於清北兩校的浙江大學,財政撥款收入為36.7億元,複旦大學為29.17億元。

當然,財政撥款也有中央和地方之分。地方財政同樣會給省內高校不小的資金支持。例如,浙江省計劃在2018-2022年以205億元支持浙江大學加快“雙一流”高校建設,並高水準建設西湖大學,以及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等。廣東省財政廳、教育廳也於2018年表示,將為34所公辦本科高校投入36.39億元,其中,中山大學獲得最高的3.8億元。

地域間經濟發展水準和地方財政的扶持力度不同,造成高校總體呈現出“東富西貧”的格局。東部地區如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均在75所高校中排名前列,西部地區的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則排名靠後。

除財政收入外,事業收入也是影響高校收入的主要因素。學費、住宿費、科研經費撥款、承接科研項目獲得的收入等,都屬於這一類別。

清華、北大兩所中國頂尖名校在事業收入上,存在不小的差異。2018年,清華大學的事業收入達108.67億元,而北京大學僅有48.28億元,二者相差約60億元。

在辦學層次、學生規模、學校聲譽等方面,兩所大學都極為接近,但文理醫工的學科設置不同,或許是解釋兩校事業收入有差距的原因。工科專注於解決實際問題,需要的器材設備昂貴,科研項目和經費也相對較多;而偏向基礎研究的理科和人文社科經費相對較少。素以工科見長的清華大學能獲得更多科研經費也就可以理解。

理工院校經費超過同級文科院校的情況並不罕見,如天津大學超過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超過中國人民大學等。

對高校而言,捐贈收入也十分重要。

2018年,清華大學獲得捐贈9.89億元,而北京大學的這一數字是1.74億元。不過,據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的數據顯示,北京大學累計獲校友捐贈31.43億元,為中國大學之首。北京大學去年召開120周年校慶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中公教育集團李永新和新東方俞敏洪等知名校友紛紛捐款,總額達10余億元。清華則位列其後,累計獲得校友捐贈28.90億。

在單次捐贈上,2018年10月,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通過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表示,未來10年內將向清華大學捐資22億,打破了此前上海遂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學捐贈11億元記錄,創中國大學史上最大筆捐款記錄。

如此來看,對於大部分公立性質的中國高校而言,經費主要依靠中央、地方財政支持和自身科研項目。但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曾對中國教育報表示,這一方面可能導致人文社科學者處於弱勢,薪酬待遇難與理工科學者競爭,另一方面也會使部分教授為了完成經費指標,爭奪政府課題,變為“課題教授”與“經費教授”。對此,熊丙奇認為:“高校應該拓寬辦學資源渠道,使經費來源多樣化,減少對財政經費的依賴的同時也可增加學校辦學的財政獨立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