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身很久,找不到發力點怎麼辦?

健身最忌諱的就是——動作不規範,所有大力量的動作,都應該建立在標準的動作上,否則,不僅起不到鍛煉的效果,還很容易導致身體受傷。


所以,一些不懂的動作,即使不做也不要去輕易嘗試,更不能輕易加大重量,不能見別人做著有效,就去模仿,找不對發力點是很危險的。



健身找不到發力點怎麼辦?


健身很久,依然沒有找到發力點,不但增肌效果不理想,受傷的風險還更大了,該怎麼辦?


01

學會感受你的肌肉


對於大多數喜歡健身的人,不一定要像備考一樣熟記肌肉的解剖功能,但四哥建議:可以了解肌肉的大概的位置和主要的功能。


畢竟我們的訓練就是從肌肉的功能位上進行的,你想要找到發力點的話,先熟悉基本的功能軌跡會非常有用。



在實際訓練中,有些人會忽略動作規範而一味追求大重量,但在訓練過程中,體會肌肉的收縮才是最重要的。



02

健身≠舉重,找到發力的感覺


回到正題,訓練時找不到感覺?先問問你自己,有沒有意識到以下兩點:


1、健身≠舉重


首先要明白,無論你是增長肌肉,還是提高肌肉線條,我們的目標是刺激肌肉,而不是簡單地舉起重量。




當然,增加重量確實可以提高肌肉的刺激,但那是在正確動作規範的前提下。


規範的動作會讓你的訓練效果事半功倍,不規範的動作會讓你事倍功半。


2、學會孤立目標肌群


所謂孤立目標肌群,用你想練的那塊肌肉去發力,不讓身體其它肌肉參與。但是要完全孤立一塊肌肉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在訓練中可以做到:以目標肌群為主要肌群去完成某個訓練動作。




如果你在訓練中不能孤立目標肌群去完成動作,可能就會出現練胸肩膀酸痛、練腿腰酸痛、練背手臂酸痛等現象。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沒有孤立目標肌群,反而以輔助肌群來完成動作。


那麼,什麼原因會造成這種情況?


練習過程中,體會不到目標肌群的收縮。

訓練目標肌群的動作不規範所導致。

負重量太大,超出目標肌群的最大負重範圍,導致輔助肌群過度用力。


如果你在訓練的過程中體會不到肌肉的收縮,那麼就說明是你的動作不規範或負重量太大。所以,體會肌肉的收縮至關重要。


03

注意細節,事半功倍


前面已經強調了肌肉收縮的重要性,但我還是感覺不到肌肉的發力,怎麼辦?你需要從細節出發,更專註地完成每一個動作。


1、明白每個動作連哪塊肌肉


可以看一些專業書籍、訓練影片等,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不斷地去實踐。


這裡舉一個例子:練背闊肌的時候,你要體會背闊肌的收縮,更直接一點就是要體會肩胛骨的打開和收攏,很多人做引體向上就體會不到這個動作



當你在做引體向上體會不到背闊肌收縮時,可以考慮變換成用高位下拉,如果還不能體會到,那就徒手進行練習,直到你體會到背部收縮為止。




做其他動作時也同理,可以徒手或者用小重量熟悉一下動作模式,然後在正式訓練中加以改進。


2、讓你的動作更「慢」一點


所謂的「慢動作」是指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降低練習重量,儘可能慢的完成整個動作,充分給目標肌肉更好的刺激。


很多人在訓練中側重的是向心的收縮,而忽略了離心的重要性。想要找到發力感的話,恰恰需要這看似不相關的離心收縮。



比如杠鈴臥推這個動作。很多初學者都很難體會到用胸肌來收縮發力。原因有很多,有的人就是因為做動作太快。這裡建議杠鈴下放過程的時候,至少是你推起時間的2到3倍。


如果上推時間是1秒,那下放時間就是2到3秒。當這樣做輕鬆以後,可以再延長下放的時間4到5秒,甚至再延長。這樣可以感受目標肌肉被逐漸的拉長。


3、選擇重量:「寧輕勿假」


健身訓練的目標是體會肌肉的收縮,不是為了完成動作。因此,剛開始訓練的時候,寧願輕一點,這個很重要。


同樣以杠鈴臥推為例,當你用超過胸肌的負重重量去練習,身體為了保護你,會調動手臂肱三頭肌、肩部肌群、腰部肌群等都參與用力。最後的結果是,胸肌沒有感覺到發力,反而手臂、腰或肩膀酸的要死。




從輕重量開始,一點一點增加上去。如果體會不到肌肉收縮時,那就要考慮同伴來協助或減輕練習重量。



最重要的,是訓練的過程中,你要培養自己的發力意識,時刻想著目標肌肉發力和控制。

就算本身還沒有找到發力感,首先頭腦中也要告訴自己,是這塊肌肉發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