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說這句話是有特定語境地,不要理解成是在誇漢朝強大。
(1)王夫之所說其實只是針對邊疆問題,漢朝內政一塌糊塗
各國亡國前,基本都處於對邊疆地區控制薄弱時期。邊疆民族或控制邊疆自立或進入內陸地區爭衡,漢政權反而被民族政權勢力所碾壓。唯獨漢朝在滅亡之時仍對其有碾壓態勢。
從表面上說,王夫之的這句話是對的。即使三國時期,三大割據政權魏蜀吳對相應的少數民族政權確實如此。也即漢亡時,這一態勢並沒有出現。
然而,王夫之也說了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即因為無論西漢還是東漢,外戚專權時間都佔據主體,如果你想乾出些成績許多人都向邊疆爭功。因此,王夫之得出:漢之末造,必亡之勢也,而兵疆天下……士大夫而欲有為,唯擁兵以戮力於邊徼;其次則驅芟盜賊於中原;名以振,功以不可掩,人情以歸往,闇主權閹抑資之以安居而肆志。
可以說,士大夫要想成功,被皇權、外戚、宦官看重要麽在邊疆建功立業,要麽平滅內亂。
(2)王夫之所謂的“強”反而是滅亡之道是什麽意思?同時,王夫之也並沒有因此誇讚漢朝,貶低其他朝代
正是因為要麽在邊疆建功立業,要麽平滅內亂,所以,漢朝士大夫們不斷地用兵邊疆,使得匈奴等族不斷地被打壓。最終臣服漢朝,內遷南下北上。不僅僅是士大夫,即使外戚也是如此。
永元元年(89年)竇憲要殺死妹妹竇太后的情夫並嫁禍給蔡倫,結果事情敗露被囚禁於內宮。為了保住性命,竇憲請求出兵北匈奴建功贖死罪。
因為這個喜好,到了漢末人人樂殺,導致將領權力勢大。由此,王夫之不是在誇讚漢朝。
(3)王夫之不但沒有誇讚漢朝,反而是在批評漢朝;王夫之一直在保持著古儒道思想“善兵者不詳”
王夫之在全文結束是這麽說的“漢末之強,強之婪尾而姑一快焉者,論世者之所深悲也。”這句話很明顯地擺明了自己的態度,真搞不懂,為何有很多人會拿這句話誇讚漢朝,並將其捧為“5000年來最為強大的朝代”。
正如其所說“佳兵不祥,遂舉曠古以來富強卓立之中夏趨於弱,而日畏犬羊之噬搏。”正是因為無論西漢、還是東漢都喜歡用兵才造成強大的朝代日漸衰落。三國之後,迎來大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