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秋時節養生:滋陰潤燥,益肺生津,健脾益氣

秋季,指立秋之日起至立冬時節止的這段時日,並以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作為氣候轉化的分界。秋季氣候特點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氣象由熱轉涼,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之發生變化。《黃帝內經》雲:「秋冬養陰」,故此時宜保養體內的陰氣,不可耗精傷陰,才能為來年陽氣生髮打好基礎。

· 秋季需滋陰潤燥

中醫學認為,燥為秋季主氣。秋令的燥氣有溫燥與涼燥之分,初秋為溫燥,晚秋為涼燥。燥邪最易損傷人體的肺腑。肺主呼吸,合皮毛,與大腸相表裡,當空氣中的溫度下降,燥傷肺時,會出現口乾舌燥,咳嗽痰黏,大便乾結,皮膚破裂等癥狀。故,秋季日常膳食應以益肺生津之品。

秋燥傷陰耗氣,容易導致氣虛。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氣不足則四肢無力、精神疲憊、少言懶語。且,酷暑時人們貪涼,體內暑濕比較重,而暑濕最易傷脾,脾主肌肉,主管人體四肢肌肉的活動,當脾被暑濕困住後,人就容易感到疲乏,這種疲乏狀態在秋季人體進入休整時表現得尤為明顯。

秋乏是一種自然現象,是因為酷暑時身體大量出汗,體能過度消耗,秋氣象候涼爽宜人,人體出汗減少,身體逐漸進入休整狀態,一些潛伏在夏季的癥狀就會出現,繼而使身體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疲憊感。因此,要趕走秋乏,使精神飽滿,身體恢復活力,便需健脾益氣

· 秋季應少辛增酸

中醫學五行學說認為辛味入肺,酸味入肝,肺氣太盛則損肝。故,秋季應少食辛辣之品,防肺金克肝木;可多選用一些酸味水果,以及一些性味甘平、甘涼的膳食,以陪養肝氣。

「自古逢秋悲寂寞」,秋季本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可為什麼卻容易傷感呢?據五行學說,五臟中的肺屬金,七情中的悲屬金,而秋也屬金,故而在秋天,尤其是秋雨連綿、草枯花謝時節的秋季,人們總是容易產生傷感情緒。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氣溫驟降的變化也會影響到人體的內分泌功能,使人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發生心慌、失眠、多夢、心情抑鬱不舒服等情況。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悲易傷肺。且,長期的精神抑鬱也會導致肝臟氣血失調,影響肝的疏泄功能。因此,秋季精神養生,既要養肺,也要護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