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改造一批、服務產地,「比菜價」搭建全國生鮮市場的“數字地圖”

從農田到餐桌,將小b餐廳的需求匯集起來,做到供應鏈的產地上遊——此前可以說是“互聯網+生鮮B2B”一個達成共識的商業邏輯。

36氪此前報導的蔬菜B2B平台「比菜價」,在創立初期也嘗試朝著這個方向推進。但在推進的過程中,創始人侯曉琴發現了幾個繞不開的問題:

其一,餐廳的SKU量很大,分布在蔬菜150個品種、水果100個品種。在寬泛的SKU線中,單個SKU的聚集量很難做到上遊。

其二,匯集的量越大、成本就越低,在農產品領域的實際實踐經驗中,似乎是一個悖論。當需求量足夠大,價格反而會抬高。原因在於,農產品易損耗,要求上貨快,短時間內將大量農產品裝車,價格自然又有所抬高。

改造一批、服務產地,「比菜價」搭建全國生鮮市場的“數字地圖”

基於這兩個原因,同時也基於在上遊的資源積累,「比菜價」一步步往上遊走:連接產地和一級批發市場,“改造一批、服務產地”。

改造一批,是將全國蔬菜水果一級批發市場的資訊在線化,將品類、價格等資訊反饋給產地。由於農產品價格波動大,比菜價提供的服務是,當農產品滯銷的時候,可以幫產地找到銷地;當價格便宜的時候,幫產地找到價格環境更好的市場。

這是比菜價為上遊產地解決的兩個核心問題:蔬菜滯銷問題、以及如何賣出更高價格的問題。實際上,比菜價是將產地-一批販子-一批市場鏈條中5%-10%的利潤太空,讓渡給產地的上遊。

“我們要建立最快的蔬菜流通網絡”,侯曉琴表示,從整個生鮮產業鏈來看,產地到城市端,是最遠的一端,距離幾百公里。由於距離遠、缺乏信源,交易成本高。因此,快是核心,意味著資訊的流轉、物流的運送、資金的周轉,都要在細致的流程管理下變得流暢而透明。這是用產品及流程管理(而非松散個體)帶來的效率提升。

改造一批、服務產地,「比菜價」搭建全國生鮮市場的“數字地圖”

2017年12月,比菜價開始僅專注於產地-批發市場。根據團隊提供的數據,兩個月的時間,做到每天100萬元的交易額。目前,比菜價的業務涉及全國22個城市的一批市場,上遊做到7個省的8個品類。

盈利方式上,比菜價向上遊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未來會去打時間差,賺取時間維度的經銷差價。

2018年,比菜價希望搭建一個匯集100個一批市場的全國蔬菜分銷網絡,形成“比菜價數字地圖”。

團隊方面,創始人侯曉琴擁有17年互聯網工作經驗,先後任職於新浪、雅虎、淘寶、天貓等公司,為天貓創始團隊成員,參與搭建天貓交易平台。此後,她作為創始人創立淘拍檔業務,扶持出寶尊等淘拍檔行業中的上市公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