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東金融陳生強:數字化才能真正帶來革命和變化

騰訊科技訊 在11月7日至9日舉行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接受了騰訊科技的專訪。

近期,京東金融籌備更名京東數字科技引發外界關注。品牌更新之後金融業務如何開展?作為業內第一個提出“金融科技”概念的巨頭,其金融科技將如何推進?迭代成為“數字科技”之後,如何延續其成立前五年積澱的核心能力?在運用技術能力向更多實體領域和智能城市建設過程中憑借哪些“殺手鐧”建立怎樣的“護城河”?

面對記者的種種疑惑,京東金融的掌舵人陳生強誠懇而務實地用一連串邏輯嚴謹、妙語連珠的回答進行了解釋。通過這些問答,也許能夠讓我們對這家發展歷史上曾多次引領行業集體迭代的企業當前的發展思路有更多了解。

以下為部分專訪實錄(在不改變原意情況下有所刪減):

能力核心 繼續深耕

騰訊科技:現在業界已經都知道京東金融在進行整體品牌更新,也都非常關注品牌更新之後,京東金融將如何做金融業務?

陳生強:其實我們更名的邏輯,跟Google更新為Alphabet的邏輯是一樣的,即目前我們的業務已經遠遠超出金融範疇,包括智能城市和一些企業服務領域,比如智能養殖等,這一切的東西,實際上已經不能用京東金融這個概念去涵蓋了,所以才說我們在上面搭了一層,成立了一個京東數字科技這麽一家公司。

但是,京東金融(整個金融業務板塊)仍將是公司最重要的板塊、是一個核心基礎。從我們的發展起源上看,因為有了產業需求,才有的金融。無論公司如何發展,根不能丟,在金融業務這個核心基礎上我們在不斷往外拓,這一定是一環扣一環的。所以在京東數科底下,京東金融一定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一個板塊,而且金融和其他新增的幾個板塊實際上是相互促進的,所以金融科技我們還要繼續深耕。

騰訊科技:後續京東金融將如何做金融科技?這種積累的技術能力主要向哪些方面輸出?

陳生強:金融科技做的,一個是數字資產化,一個是資產數字化。越往深走,實際上是做整個的資產數字化。真正的金融科技是在乾嗎?實際上就是定義資產。你有沒有能力形成資產,然後你有沒有能力去看資產的風險,這是整個金融科技最核心的能力。

我們的金融科技實際上已經往深水走了,不再像以前那種我幫銀行放一個貸款或者給銀行引一個流有一個客戶,已經不是那個邏輯了。我們會更多談產品。就像今年我們推了北斗七星、FIQS,涵蓋TO C、TO B的產品。後面我們會把全系的產品慢慢一個一個推出來。

結合產業與金融的數字化能力

騰訊科技:從做金融行業的數字化,到運用科技能力去做更多行業的數字化,您如何看待這種轉型?如何來保證將來這個轉型可以貫徹下去?

陳生強:我覺得這不是一個轉型,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一個過程。金融的產生最早是在港口,是基於貿易的需要,一直都是跟實體企業緊密結合。金融是一個對數據以及數據技術要求最高的產業,其他產業都可以錯,這個產業不能錯,錯了就收不回錢了。所以我們在這一塊的積累,是真正最深的一個積累,再衍生到其他地方去,反而可能還稍微簡單一點。

那麽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把金融的數字化能力去服務其他的產業,甚至服務城市計算等公共產業。數字化以及數字化技術是這裡邊的橋梁跟核心,數字化產業的能力跟數字化金融的能力去做結合,真正讓產業獲得足夠的技術,真正能夠讓金融去服務到產業去,這是一個大的邏輯。所以,只是我們把對一個產業的理解再放到另外一個產業去,結合這個產業的know-how,去幫這個產業做數字化。

騰訊科技:您覺得京東金融變成京東數字科技,是一次瓜熟蒂落的延伸?還是受環境變化的適應之舉?

陳生強:首先我還是要強調,我們的變化是基於公司核心底層能力的一種延續,是一個主動變化的過程,而不是一個被動變化的過程。

公司發展層面,其實我隻考慮一點,那就是你希望給這個社會帶來的價值在哪。我非常在意說這家公司到底能不能做得有價值,所以我會在整個公司在高速發展的時候,大概2015年,那會兒反而是我最焦慮的時候。因為我在思考,這家公司繼續這麽往下做不是真正有價值,而且對這個行業不是真正有價值。所以我們的第一次更新,2015年開始提出要做金融科技,去服務金融機構,這在那個時候可能是對這個產業來講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情。

現在金融科技到數字科技的邏輯,在於說如果我們想把金融科技能夠做到更極致的話,就需要能夠服務更多的產業。而產業本身如果實現數字化,才可以更好地去跟金融做結合,所以我們才進入產業。就不是為了進入產業而進入產業,而是這本身是有一套邏輯在的。

金融科技到數字科技 底層邏輯一貫

騰訊科技:變成京東數字科技後,智能養殖、智能城市是你們現在主要去突破領域嗎?

陳生強:現在基本上都已經慢慢都在落地了,像智能養殖已經有訂單了。智能項目其實是我們公司自己創新的一個典型項目。這個項目特別有意思,從這個項目最初開始做到最後做成,其實這個過程可以作為理解我們這家公司在數據技術層面和產業層面的一些做法。起源其實是去年JDD上的一個叫豬臉識別的題目,當時是作為保險科技的突破來做的。後來團隊由此深入,發現養豬場面臨的行業痛點遠不止這一個,從豬的識別,到體重測算,到進食分配,到健康情況評估,需要解決的痛點很多,而在推進過程中,技術上的難點更多,從豬臉識別邊緣計算,到可以適應豬場環境的專業攝影頭,到傳輸帶寬的突破等等,這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需要的技術突破太多,但是我們團隊硬是啃下了這根硬骨頭。

關於智能城市,目前大家有幾種不同的做法,我們的做法可能會不太一樣。我們還是希望基於數據跟數據技術,去搭一個城市的綜合作業系統,做最大公約數。所以我們跟現在做智能城市的這類公司,更像合作夥伴,就是我們進來不是要把他們乾掉,而是把他們變成一個合作夥伴。就是我做我的事情,其他的人工智能公司,可以基於我這套系統去更好地做好你的事情,甚至可以基於我這套系統去做開發,去做應用。

對於做智能城市,我的邏輯是我們到底可以給城市帶去什麽樣的解決方案,是真正基於城市的痛點、城市的需求去做的,而不是基於你有什麽去做的。所以我們做智能城市的做法,是先把城市痛點的事情解決好,後面你如果有其他的需求,我再疊加進去。我們先想辦法把城市智能的方案、智能作業系統做到極致,在這個基礎上,你一定會有其他需求的。比如,城市裡面中小企業信貸要不要做,一旦在這套系統裡面,實際上我們就可以很好去做整個信用評估,我是不是可以聯合銀行給這些機構去做一些信貸的服務、市場的服務、資金的服務,甚至幫他們去做一些物流的服務、電商的服務、零售的服務,實際上都是可以的。

騰訊科技:按照傳統的邏輯去理解京東金融,你們的優勢是捕捉那些金融數據和數據的積累,算法的積累,現在做智能城市這一系列東西跨界是不是有點大?公司業務範疇不斷變化,您認為其中遵循的核心邏輯是什麽?

陳生強:我有我的底層邏輯在,就是數字科技的底層,所有的決策都是基於這個底層邏輯去做的。在人工智能、IoT、區塊鏈等方面的技術上面我們也做了大量的積累,甚至有些是作業系統級的,我們可能做了很多,但是我們可能不會說很多。未來會有一系列的產品出來,可能是單個單個的產品出來,但大家就可以發現,這裡面有很多底層技術的積累。這個底層技術是需要長期的投入和積累,真正砸錢是在這兒。

所以才說金融科技、數字科技,所有的底層邏輯都是一貫性的,而模式會基於底層邏輯的演進,不斷的去演進、進化,而不是變底層邏輯,整個底層邏輯我是沒有變過它的。

基於此,我們業務層面的發展規則是,所有的項目首先必須跟數字科技相關,非跟數字科技相關的所有項目都不做,這是個前提條件。而且,在這個前提下,還要看,你進到這個產業,你能否真的給這個產業帶來價值,提升這個產業的效率,降低這個產業的成本?我們的技術或者我們的產品是否有獨創性?市場容量和規模是否足夠大?因為只有規模足夠大,才可以足夠得可複製。所以,基於底層邏輯,業務開展邏輯是市場容量和規模不足夠大的不做,產品沒有獨創性的不做,不能給產業帶去價值的不做,跟數字科技無關的不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