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見「圾」行事——智能技術為中國垃圾分類提供更多可能

「紙巾是乾垃圾,不管多濕它都是乾垃圾;瓜子皮是濕垃圾,不管多乾它都是濕垃圾。」「一隻玉米,玉米粒是濕垃圾,玉米皮竟然是乾垃圾。」

自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新規一出,嚴格細緻的分類辦法讓許多上海人「抓狂」,不少網友甚至整理出各種「偏門妙方」來應對分類難題。

在北京,一家名為「中環匯峰」的創業型高新技術企業正打算通過技術手段,幫助大眾解決垃圾分類的煩惱。在位於市郊的試驗廠房中,成堆的生活垃圾經過傳送帶進入機器。大約10分鐘後,這些垃圾被規整地分成四類: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危險廢物(電池與金屬廢棄物)和其他垃圾,然後分類打包裝車,不僅有效分類,還同時完成了乾濕分離,整個過程迅速有序。

「這台綠色的機器,便是我們公司生活垃圾源頭分揀系統的關鍵。」中環匯峰環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培玉說,設備在傳統垃圾物理分揀的基礎上,配合使用可視化控制、大數據傳輸等技術,以提升其智能性、準確性。

據周培玉介紹,該設備廚餘垃圾分揀率、塑料製品分揀率和廢舊電池金屬分揀率均超過85%,綜合分揀率遠高於現行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的標準。機器佔地面積約為35平方米、高度3米,每小時耗電9度。如果以每日運行8小時計算,基礎分揀量可達10噸至15噸。

垃圾分揀機。

今年6月底,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修訂草案將現行法律中「生活垃圾汙染環境的防治」從一節升格為專門一章進行規定,並明確提出,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中國住建部也於近日公布,將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推行垃圾分類。

「在此之前,不少人不太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我們的項目在推廣方面一直有一些困難。」周培玉說,國家大力推行垃圾分類,對於民營企業而言,也有了參與其中的機會,「現在,在北京、浙江、廣東、湖南、安徽乃至新疆、寧夏等地,都有相關機構表達了合作的意願,這套設備有望在未來一到兩個月內出現在不少沿海城市的垃圾轉運站中」。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20194.4萬噸。如何在不汙染環境的前提下有效處置如此大量的生活垃圾,逐漸成為中國不少城市與鄉鎮面臨的環境難題。現階段,垃圾焚燒發電是國際上處理垃圾的重要手段,也是當前中國垃圾處置的主要方式之一。

上海浦東環保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華銀峰在垃圾分類處理領域是一名有著15年經驗的「老兵」。他告訴記者,在中國,垃圾處理站每日要處理上千噸的生活垃圾,其中多數並沒有經過分類處理。這些未經分類的垃圾,混合著大量高水分的餐廚垃圾、腐爛水果和蔬菜,還有部分建築垃圾,這給垃圾焚燒帶來了諸多困難。

「對於處理站來說,建築垃圾一方面降低熱值,影響焚燒效率,更會對鍋爐使用壽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廚餘及餐廚垃圾含水量高,不發酵無法正常焚燒,導致運行難度和成本都在提升。」華銀峰解釋說。

「大量的生活垃圾全部填埋或焚燒的環境代價很大,如果進行分類後,可以按照不同垃圾的特點進行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後續處理也會更經濟、可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說,中國大力推行垃圾分類,意義不僅在於規範居民減量、分類行為,更重要的是逐步建立起全民參與的社會共識。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中國社會對於垃圾分類的認識逐步深入,加之各地紛紛落實相關政策,垃圾分類識別技術的市場空間和商業潛力相當可觀,即便是更複雜的多目標檢測分類技術未來亦有望完成研發並投入使用。

中科曙光公司大數據智能研究院院長宋懷明認為,當前垃圾分類識別技術的計算產品、演算法都比較成熟,突破點在於需要足夠多的訓練圖片集,「理想狀態是每一類垃圾數據集為幾萬張圖片,精準度可達到95%以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