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2所醫學院學科實力排名,優秀醫學人才,又該如何培養?

文|冷絲

欄目|大學排名

醫學院,或者說醫科大學,這個類型的高校、綜合性大學的醫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的堅實後盾。

目前的學科建設實力如何?我國醫學人才培養又是一個什麽現狀?

先來說第一個問題,醫科類高校的學科實力情況如何?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依據的是具有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校相關數據,主要依據的就是某校某個學科的研究生教育質量、教師團隊學術研究水準,所以說,學科評估與高校建設有關、學術研究有關,也與人才培養有關。

按照學科評估結果,排名前20的高校為下圖所示(102所醫學院排名名單分別參見文中圖表):

擁有A類學科數量表最多的4所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和複旦大學。

而第二軍醫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分別排名第5到第10的位置。

醫學學科實力強悍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只能排到第13的位置。

再來看看以下30所醫科院校:

擁有較強醫學學科實力的綜合性高校武漢大學、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擁有高等級的學科都不多。

另外一些綜合性大學的醫學院,比如蘇州大學、鄭州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和廈門大學,擁有高等級的學科也不多。

我國醫學院分比較廣,數量也較多,在各地都有較大的名氣,與當地的衛生醫療事業密不可分,再看看排名第51到102的醫學院名單:

國內主要醫學院也就這麽多了,這些也是我國質量較高的醫學院。

說完了醫學學科問題,我們再轉到醫學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目前國內基礎醫學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又如何呢?

基礎醫學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現象本質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學科中基於人體科學的解剖學、生理學和細胞學,是現代醫學的基石。

基礎醫學的發展曾經在現代醫學史上取得過輝煌的成就但是,國內研究機構曾經對全國12所高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基礎醫學水準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學生成績呈正態分布,不同高校、學製、性別學生測試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學生整體基礎醫學水準有待提高。

統計結果提示,綜合測評成績是影響醫師資格考試成績的重要因素,醫學院校有必要從大一開始將在校教育與執業醫師考試接軌,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醫學人才。

但是,作為學生入學就接觸的學科,除了學科本身內容繁雜,包含科目多,有的科目抽象、難懂、相對來說枯 燥等特點外,也存在課下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少,不能積極地複習和預習等現象。

另外,到期末大部分學生進行突擊複習,請求教師留重點、複習題等,這也造成學生複習效果差,如果平時聽課情況差的學生,期末階段又沒複習好,則會導致不及格。即使考試及格的學生,往往考試結束對知識也就遺忘了。

加之實習 課程主要集中在大五,等認識到基礎學科的重要性時,學生的大學生活已近結束。

另外,在醫院實習和未來工作期間,任務都比較繁重,根本沒有更多時間充電。

第三個問題,臨床醫學的教育和人才培養又是什麽樣的情況?

近幾十年來,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臨床醫學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像人體器官的移植、人造器官的研 究、各種疑難疾病都找到了治療的方法。生物科技工程的 不斷壯大,基因工程、生物分子工程、細胞工程的誕生,為人類攻克疾病、癌症等以往不可治愈的疾病做出了重大貢獻。

科技在不斷的進步,臨床醫學隨著科技的進步也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人類在戰勝疾病的道路上將會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

臨床醫學一直是我國醫學界重要的一環,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專業技能要求非常嚴格,並且不斷地做出實質性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效。在這個積極的局勢下,想要突破現有成果,就要做出一些改變,在高校的教學中,在保留原有的教學基礎上進行創新,不斷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這樣才能使臨床醫學得到可持續發展。

毋庸諱言,我國目前臨床醫學的教學大多都是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隨著醫學界的研究不斷深入,更多的理念和技術被探索出來,所以在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案,這樣才能讓臨床醫學教學越來越完善,增加社會和大眾的效益。

現階段,高校已經在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等臨床醫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式教學法,教學效果非常明顯。教學創新體現在臨床醫學見習上,在臨床見習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系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但是,我國醫學院的臨床實習和學習與國外一些著名的綜合性高校醫學院、獨立辦學的醫學院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我國醫學院的學術研究難以轉化為教學的資源,這是很大的浪費。

因此,冷絲認為,醫學院當然要看學科實力,最重要的還要看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只有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學科評估、大學排名才有實際的意義。

注:本文採用了博雅數據的整理結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