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國學知識你了解嗎?什麽是五行?

《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金,不是黃金。是堅固和凝固的意思;

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中國字“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五行中對”木的解釋。生是一個象形字,下面是一個“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發出來的一個枝一片葉。

水,代表流動,具有循環和周流的意思;

火,代表熱能;

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

五行是一種文化。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物質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質,是由於這五種最基本物質之間的相互資生、相互製約的運動變化而構成了物質世界。這個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運動。用當下的解釋有動能的意思。

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五行學說並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種具體物質本身,而是指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應為指導思想,以五行為中心,以空間結構的五方,時間結構的五季,人體結構的五髒為基本間架,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按其屬性進行歸納。

凡即具有生發,柔和特性者統屬於木;具有陽熱,上炎特性者統屬於火;具有長養,發育特性者統屬於土;具有清靜,收殺特性者統屬於金;具有寒冷,滋潤,就下,閉藏特性者統屬於水。將人體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事物現象聯繫起來,形成了聯繫人體內外環境的五行結構系統,用以說明人體及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

古人認為,宇宙萬物就是由這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它也是關於宇宙社會屬性及其變化規律的範疇系統。五行的“行”字,有“運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便是變動運轉的觀念,也就是“相生”與“相克”。

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是原始的系統論。

一、五行學說的形成

五行學說的形成可能有多條思路背景。

其一,據考證,五行在商代甲骨文裡就有萌芽。在甲骨文中有“四方”之說,不難看出,商代崇尚的是中央,所以就有五方的觀念,四方加一個中央,就是五方。張其成認為五方的觀念就是中國人在空間問題的覺醒,這樣五行就誕生了。

五行的“行”字,就是一個空間。安陽“小屯村”的殷墟,有一個叫“倒金字塔”的古代帝王陵墓。那個陵墓的形狀是一層一層,上面大,下面小,到最下面、最底下的時候,就像亞洲的“亞”字,中間就是一個棺材,這個形狀就像一個倒金字塔。據專家考證,這個“亞”就是四方,再加中間就是五方。

在《五行識人》 一書中提到:在殷墟甲骨文和金文裡面大量“亞”字的出現,就是五行的開始。因此,商代就有了五方的觀點,而且崇尚“中央”。

這種方位觀念的術數化約在春秋戰國之際完成,如《墨子·貴義》有時序和方位,如《禮記·曲禮上》“行,前朱鳥(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史記·天官書》有對四季天象方位的觀測做記錄。

其二,五帝堯舜時期羲和就開始了術數五行實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已有考證;

其三,是來源於西周後期以來逐漸興起的“五材學說”,五行最初源於五材,五材則導源於六府。古代有木、火、土、金、水、谷六府主管事務,周幽王之後撤銷谷府,逐漸形成“五材”。《國語·魯語》《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記載,春秋時期,五行基本確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則有五行。

二、五行學說的內容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木乾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礦生金;

金生水:金銷熔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2、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兵器、剪刀不宜放床頭)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木可扎根土裡;木材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石料

眾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泉水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熔化金屬。

3、五行與乾支:

金:庚、辛、 金:申、酉

木:甲、乙、 木:寅、卯

水:壬、癸、 水:子、亥

火:丙、丁、 火:午、巳

土:戊、己、 土:戌、辰、未、醜

4、五行與方位

木:東方

火:南方

土:中央

金:西方

水:北方

5、五行與顏色

木:綠色

火:紅色

土:黃色

金:白色

水:黑色

6、五行與神獸

木:青龍

火:朱雀

土:黃麟

金:白虎

水:玄武

7、五行與八卦

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

火:離: 離為火;

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

水:坎: 坎為水;

土:艮、坤: 艮為山,坤為地。

8、五行與其他

三、五行學說的應用

1、五行在中醫中的應用

五行學說用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中維持協調平衡的。

五髒中心屬火,肺屬金,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

凡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具有溫熱、升騰作用或性質的機制,均歸屬於火;

具有承載、生化、受納作用的機制,均歸屬於土;

具有清潔、肅降、收斂作用的機制,均歸屬於金;

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機制,均歸屬於水。

這一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研究機體的髒腑、經絡、生理功能的五行屬性和相互關係,以及闡釋它們在病理情況下的相互影響。

因此,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既用作在理論上的闡釋,又具有指導臨床的實際意義。

自古以來,中國先賢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於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係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盡力適應內部自然規律以養生,努力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無比豐富的經驗和成果。

2、五行在起名中的應用

陰陽五行學說的盛行,使人們把一生中的榮辱禍福系於五行生克上去,所以在起名時,力求得到陰陽調和、剛柔相濟,認為這樣可以在一生中逢凶化吉,一帆風順了。這大概就是千百年來,人們不斷以五行理論為根據而命名的緣故吧。

以五行理論命名始於秦漢時代。當時,主要是把商殷的乾支命名法與五行觀點配合而命名。在周秦時代,人們除了有“名”外,還要取“字”,因此主要是以天乾配五行,取出“名”和“字”來。如楚公子名壬夫,字子千辛,即以水配金,則水生於金,剛柔相濟。

到了宋代,以五行理論對名更為鳳行,然而,那時卻不重視八字的欠缺,隻取五行相生之義用來序輩。

宋代應用五行相生命名法如下:

木生火:父名屬木,則子名應屬火;

火生土:父名屬火,則子名應屬土;

土生金:父名屬土,則子名應屬金;

金生水:父名屬金,則子名應屬水:

水生木;父名屬水,則子名應屬木。

3、五行在歷法的應用

我們從彝族的原始宇宙觀中發現,古老的彝族原始先民有發達的“陰陽”、“五行”思想。十月太陽歷的發現為我們尋找“陰陽”、“五行”的起源開辟了新的途徑。由於古人的認識常常帶有自然樸素的性質,各種理論的產生大都與各種具體事物相聯繫,因此,“陰陽”、“五行”這些概念並不神秘,神秘的是與“陰陽”、“五行”的有關具體事物。

在十月太陽歷中,大小兩個新年正好將一年分為兩季,第一季從最冷到最熱,第二季從最熱到最冷,這正符合“陰”“陽”消長的思想。具體地說,十月太陽歷用雌雄(陰陽)把五種元素(五行)各“一分為二”,以分別表達一年10個“時段”(即一個月)及五個季節,代表了太陽一年在東、南、西、北、中的五個運動方位。所以,“陰陽”、“五行”思想的產生與十月太陽歷有密切關係。這種宇宙觀,反映了我們祖先洞察天地的認識事物的水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