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傅東育:《破冰行動》是怎樣煉成的?

號脈影像經絡,洞悉娛樂風潮

本文為導演傅東育在第25屆上海電視節 “白玉蘭電視劇大師班”上的演講

大家上午好,我是電視劇《破冰行動》的導演傅東育,很榮幸在這和大家分享關於《破冰行動》的創作體會。拋磚引玉,希望能給大家以啟發。

這部戲是根據廣東2013年“雷霆掃毒12.29專項行動”改編。編劇陳育新在接受警察部宣傳局的任務後,多次下到廣東第一線進行實地深入的採訪,與100多名雷霆掃毒行動的一線警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收集素材,提煉加工。之後四年的時間,十幾次的易稿。這才完成了《破冰行動》的劇本。

只有經過這樣的潛心體驗,反覆打磨,才使得劇本有了扎實的結構和框架,複雜且合理的人物關係,鮮活且真實的人物性格,“情理之中的情節處理,意料之外的橋段設計”。這一切,對於一個現實主義作品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也正是由於這一切的努力,就自然升華出這部作品現實主義的主題。

《破冰行動》的兩大主題

第一個主題是關於信仰的堅守與迷失。《破冰行動》表現了我國禁毒形勢的嚴峻性,要通過這部作品展現毒品所帶來的傷害,除惡務盡的必要性以及緊迫性。同時更是展現我國緝毒英雄們對於信仰的堅持與堅守。

但同時利益是會讓人產生欲望的,當欲望達到極致的時候,將動搖人們對信仰的敬畏。在《破冰行動》裡 ,也描寫了對於信仰失去敬畏的警察人員,他們背棄了自己的誓言,被利益驅使而失去信仰,最終走向了毀滅性的悲劇結尾。

失去信仰後,人物無論是瘋狂還是迷失自我,都是具有悲劇色彩的。

所以,對於戰鬥在一線的緝毒乾警們,他們對信仰的敬畏,將會和製販毒分子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於他們的信仰,也許會有委屈、痛苦甚至犧牲,但是他們的堅守與付出,所守護下來的東西,才是最動人的。

第二個主題則是關於犧牲和情感。犧牲的價值背後,要看到情感升華,它會升華為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其中不僅限於犧牲自己的生命,還包括緝毒警們因為遵從自己的信仰和使命,明知道會犧牲,仍不得不將自己最親的戰友、親人以誘餌的身份送入險境。

一旦親人或戰友因此犧牲,他們將背負的是一輩子的愧疚和痛苦。這樣的犧牲與奉獻是極其讓人動容及美麗的。

沉著的心態和嚴謹的作風

在開拍前,我們做好大量閱讀、參考的準備工作,選擇出世界上同類題材標杆性的作品,以為參照。仔細分析並研究,在劇作結構、剪接節奏、音樂風格、影調設計,乃至於攝影基調上的規律與經驗。並在後續的拍攝過程當中,嚴格遵循。

由於劇組秉承嚴謹的工匠精神,潛心學習,努力實踐,最終《破冰行動》形成了引人入勝、懸念重生、糾結複雜的效果。它恰恰規避了目前許多國產影視劇中的胡編亂造、腦洞大開、自以為是的情節線索。這也恰恰符合來源於真實大案改編的縝密邏輯。這是原創作品在攝製過程中,成功的第一條準則。

如何將根據真實案件為基礎創作的現實題材,與極富張力的戲劇結構相結合,是這部作品在創作上所要面對的最大問題。如果過分追求戲劇張力,是否會失去原有案件的真實感?如果在創作上還僅僅是還原案件本身,那麽作品的戲劇張力以及矛盾衝突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在創作上,在真實案件的基礎上去深挖每個人物,使正義與邪惡的生死較量不僅僅“懸浮”於現實世界。通過更為戲劇化的表現形式,使得在觀賞時更加直擊心靈,引人思考“毒品”所帶來的危害……這在創作過程中是非常艱難的。

對於每一位演員,要求摒棄誇張的表演,表演最終都要回歸到人,要杜絕臉譜化的表演。要走入人物內心,挖掘人物內心最深層的戲劇性,拒絕那種“經驗”式的、“結果”式的表演。通過表演,要求演員能夠把台詞背後的潛在意思尋找出來——也就是潛台詞,然後清晰準確地表達,絕不隨意。

我們要求表演上要有相互間的對抗,以及彼此間產生的化學反應。在拍攝時, “走位”、“對詞”、“談戲”……這些可愛的、嚴謹的、貌似浪費時間的程序同樣需要認真重視,這是建立演員和演員之間信任,也是完成導演把握主題必需的手段。只有這樣,才能讓演員觸碰角色的靈魂,放心交出他們的情感。

將現實主義風格落實到生產全過程

攝影

所有鏡頭的運動都將是有特殊意義或者是情緒的。“為了運動而運動”絕對是錯誤的。不是說運動的鏡頭就是好看的,而是你賦予這個鏡頭的意義以及情緒,才會有運動舒服的鏡頭。戲中大量人物情感的對峙,大景別的固定鏡頭甚至更有張力。

鏡頭是為戲服務的,每場戲的鏡頭要根據情節內容以及人物情緒而有所設計,要做到鏡頭設計上有電影感。演員表演時的呼吸感以及細節都是需要捕捉的重點,這是情感外化的流露。所以拍攝時用到的特寫鏡頭來捕捉這些細節,通過這些細節來傳導人物內心的情緒以及情感。

在拍攝時,要注意演員在進入狀態前與後的情緒準確與延宕。切忌太早關機,不要在台詞完成之後或在畫面構圖已經不理想之後立刻關機。要相信後期,要相信這種信手的拍攝,相信在理解主題與風格之後自己的創造力。

用光

強調強光的前提下突出畫面中的主體。在大多的戲上,用光強調接近自然光,自然光下的明暗對比是最舒服真實的。

但在個別場景或是特殊的戲上,例如審訊室、林氏宗祠,可以使用一些戲劇化的用光方法,冷暖光源的對比以及強光束帶來的衝擊,利用這些看似不和諧的用光,來傳導戲背後的情緒與情感。

多用混合光源的組合,在畫面之內找到冷暖的反差與對比,調動演員在不同光區之間的轉換,以達到情緒或意境的提示。

美術

在美術上,只有基於現實主義、遵從現實主義所做的選擇才會準確。《破冰行動》的場景很多,並且將橫跨多個國家、省份以及城市,甚至大量的戲份是場景間跨區域平行的。境內場景有廣東、北京,境外場景有香港、澳門、法國、日本。所以,在場景的選擇上要有地域特點,找準各地的風情特點。

故事中的東山,就要突出嶺南文化,祠堂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還有塔寨村內部房屋的結構,都要往嶺南文化去找。

北京的長安街、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澳門的賭場、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日本的東京塔,將是場景選擇時首要考慮的。這些場景都是地標性的,那麽在呈現上,場與場之間的銜接上,能讓觀眾一下子有代入感,迅速區分空間。

剪輯

在剪輯上,強調敘事的方法。要去捕捉現在觀眾接受的心理節奏,不能平鋪直敘。當然,不是說快和跳躍就是所謂的“現代感”,也不是說舒緩工整就是“陳舊”。在遵從舒緩工整的規律下,在細節上要剪出現代感,要按照情緒來剪。

《破冰行動》最大的特點,是有大量的閃回,閃回中的線索串聯了整部故事。所以,這部戲在剪輯風格上注定非常獨特。在剪輯上將打破常規的敘事結構,時空與時空間的交錯與平行,線索與線索之間的串聯與關係。

這一切都要求對劇本的閱讀不是瀏覽。要在看到樣片之前將劇本“拆”讀,以尋找出事件與事件間、段落與段落間、人物與人物之間所有一切連接中的“呼吸”。停頓、寫意、重複……才能將故事節奏緊湊串好。

音樂

音樂是對情感、情緒的升華。需要音樂在創作上,能深入了解故事本身,不要臉譜化去創作,要去分析內在情感。音樂不僅僅是內在情緒的外化表達,更需要去升華其內在情感以及情緒,要帶著浪漫主義的情懷去創作。同時,嚴謹的、對位式尋找音樂鋪排的位置,精細地尋找著聲畫對位的效果。

影調

強調使用冷暖對比,用這種色彩差異拉開對比感。例如,在製販毒的塔寨,就去刻意找冷色調,警察戲份則多用暖色調,以拉開差距,產生強對比,這也是光明與黑暗的一種外在的表達方法,在視覺上也產生光明與黑暗的對比效果。

關於男性向作品的創作體悟

我在接這部作品之初,就認為這是個男性向的作品,男性觀眾,將會是我的核心閱聽人群。那麽,對於類型化的追求是否極致?情節設置是否燒腦?案情內在邏輯是否合理?是否有英雄主義的情懷呈現?這些都將是決定核心閱聽人是否能繼續追劇的關鍵。

其次,在作品中,男性所散發的荷爾蒙、內在的責任、擔當與隱忍,是否極致化地表現出來?對於男性觀眾,這都是他們必須看到的,同時也是要讓他們能夠感受、體悟到的。也是我們努力嘗試在類型化上做到極致的自我要求。只有滿足男性觀眾的心理預期與要求,才能維護好核心觀眾群。

令我們始料不及的是,在引起男性觀眾共鳴的同時,《破冰行動》也滿足了女性觀眾對男性完美形象的渴望。有數據顯示,《破冰行動》男性觀眾佔51%,女性觀眾佔 49%。這說明其實任何一部作品,要先抓住核心閱聽人群,之後再力求擊破“圈層”。

總結起來,還是要把內容做好,把類型化做好,把每個人物立住,使每個人物鮮活起來。於是,破圈就會到渠成。

以上分享了我對現實主義原創作品淺薄的體會。《破冰行動》的創作體驗,於我來說是莫大的財富,我願意以此為起點出發,在現實主義原創作品的創作中,更上一層樓。

The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