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外新聞打假最新案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最近,經歷了漫長水逆期的Facebook開始反擊。

5月23日,Facebook連續發布三條公告,劍指新聞資訊流中屢敗屢戰的假新聞問題。Facebook表示:

首先將邀請學術界人士以平台為例對假新聞進行深度調研,Facebook將為其提供數據和資金支持;

其次,將開啟Facebook頁面頂端的流量入口,發起以假新聞為主題的在線公共教育活動;

最後,Facebook發布了一則名為《直面真相》(Facing Facts)的宣傳影片,在影片中表達了對平台上假新聞泛濫的悔改之情和與假新聞鬥爭到底的決心。

#Facebook發布影片《直面真相》(Facing Facts)

事實上,自2016年美國大選以來,“假新聞”一詞在國際新聞界的熱度一直經久不退。這樣的熱度,既來源於假新聞泛濫的社會現實,也來源於媒體或平台與假新聞之間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鬥爭過程。

過去的一年中,全媒派(ID:quanmeipai)與各位讀者分享了超過50篇涉及假新聞的前沿資訊,這其中既有來自權威機構的深度報告,也有來自媒體或平台的焦點案例。今天,我們將結合打擊假新聞的最新案例,從巨集觀政策和微觀技術兩個層面,再次對當下的假新聞局勢進行解讀。

在守護真相這件事情上,我們可是認真的。

國家名片

公權力能否扭轉傳播風氣

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體積極對抗假新聞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公民和立法者已經意識到,政府也需要從立法和審查制度層面加強對資訊的監管和審核。尤其是對於那些在選舉期間大規模爆發假新聞的國家來說,借助公權力捍衛民主已經迫在眉睫。其中,訴諸司法和行政手段是最常見的兩種做法:

1.國家名稱:巴西

核心技能:成立政府特別工作小組;起草相關法案

進攻對象:與政府選舉有關的假新聞

任務進程:今年1月,巴西聯邦警察署宣布將正式成立打擊假新聞小組。該小組將專門負責篩選和裁定假新聞,並且對傳播假新聞的機構或個人進行懲戒。這一舉措主要是針對巴西在總統選舉期間出現的假新聞泛濫問題,以確保今年十月的總統大選順利進行。此外,截至5月11日,巴西國會已經收集了有關製裁假新聞的20條提案,多數提案讚同將選舉期間的假新聞傳播定義為犯罪行為,犯罪者將被處以罰金和刑期等不同程度的處罰。但是,目前各方在假新聞傳播的責任認定上還存在爭議,因此,正式以立法的形式打擊假新聞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2. 國家名稱:比利時

核心技能:組建專家工作組;啟動假新聞公示網站

進攻對象:在事實情節上存在錯誤的資訊

任務進程:自2017年5月以來,比利時先後頒布了兩項遏製假新聞在線傳播的舉措。第一,由比利時國家數字化議程部牽頭,成立了由記者和學者組成的專家工作組,為打擊假新聞提供解決方案。第二,啟動假新聞公示網站,及時向民眾通報錯誤資訊。除此以外,比利時議會還圍繞假新聞議題進行了相關辯論。

#比利時假新聞公示網站主頁

3. 國家名稱:克羅地亞

核心技能:頒布法案

進攻對象:帶有仇恨性的言論和在事實情節上存在錯誤的資訊

任務進程:今年1月,克羅地亞效仿德國制定了法律草案,旨在應對社交平台上帶有仇恨性質、暴力性質的言論和虛假資訊,尤其是Facebook上的不當言論。這部法案將於今年6月正式開始實施,值得關注的是,法案並沒有規定打擊假新聞的強製性措施,反而更加強調對公民的教化和震懾作用。

4. 國家名稱:法國

核心技能:頒布法案

進攻對象:與政府選舉有關的假新聞和讚助資訊

任務進程:事實上,法國早在1881年就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規定禁止傳播虛假資訊。自今年1月以來,法國總統馬克龍再次主導以立法的形式遏製虛假資訊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最新的法律草案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法國媒體監控機構高級視聽委員會有權暫停或撤銷傳播假新聞的媒體營業資質,有權與破壞法國內部穩定的外國電視台進行鬥爭;其次,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社交平台必須對平台讚助資訊和廣告資訊進行公開;最後,法官擁有對假新聞的最終裁定權和解釋權。

5. 國家名稱:德國

核心技能:頒布法案

進攻對象:帶有仇恨性的言論

任務進程:德國自今年1月1日以來開始正式施行NetzDG法案,該法案強製要求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平台在24小時內刪除帶有仇恨性質、暴力性質等的不當言論,違反者將被處以高達5000萬歐元的罰款。在執行之初,德國刪除了包括良性言論在內的大批量在線內容。目前,德國官員正在考慮對法案進行修訂,包括允許用戶恢復被錯誤刪除的資訊,推動社交媒體設立獨立機構進行內容審查等。

#德國NetzDG法案全文節選

6. 國家名稱:印度尼西亞

核心技能:追蹤假新聞發布源;逮捕涉事責任人

進攻對象:在事實情節上存在錯誤的資訊

任務進程:今年1月,印度尼西亞總統Joko Widodo著手組建國家網絡加密機構。該機構將聯手情報部門和執法部門共同打擊在線虛假資訊。據路透社報導,該機構目前已經雇傭數百位專業人士從事虛假資訊和色情內容的篩選和審查工作。此外,印度尼西亞政府與社交媒體積極合作,在目前已經實現了對假新聞發布源的自動追蹤,一經發現,執法部門將對涉事者進行逮捕。

#印度尼西亞在網站“The Jakarta Post”上對假新聞源進行公示

7. 國家名稱:愛爾蘭

核心技能:頒布法案

進攻對象:自動化假新聞和廣告

任務進程:愛爾蘭國會在去年12月正式將借助自動化技術偽造帳戶、散布虛假政治資訊的行為定性為犯罪行為。根據規定,同時操縱25個及以上的虛假帳戶將面臨五年以下的監禁和最高1萬歐元的罰款。

#愛爾蘭“2017年在線廣告和社交媒體(透明度)法案”網站主頁

8. 國家名稱:意大利

核心技能:啟動假新聞公示網站

進攻對象:假新聞

任務進程:為了確保大選順利推進,意大利政府建立了官方新聞門戶,對與選舉有關的假新聞進行公示。此外,公民可以通過該網站的舉報鏈接向警方反映假新聞。目前,意大利的假新聞問題主要由警察署的網絡犯罪部門Polizia Postale負責,該部門將對被舉報的假新聞進行事實核查,並將核查結果公示在官方新聞門戶上。

#意大利的假新聞公示網站主頁

9. 國家名稱:肯亞

核心技能:頒布法案

進攻對象:假新聞

任務進程:今年5月1日,肯亞總統簽署法令,將網絡欺凌、網絡間諜、製造和傳播假新聞等17項不同類型的網絡違法行動正式定性為犯罪行為。根據法律規定,故意製造或傳播帶有誘導性的資訊將面臨最高5萬美元的罰款和兩年的監禁。值得關注的是,記者權益保護協會認為該項法案侵犯了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將會使記者和媒體人在公共網絡太空發表言論時更加審慎。對此,肯亞政府回應稱,相關規定並未違反言論自由原則。

10. 國家名稱:馬來西亞

核心技能:頒布法案

進攻對象:假新聞

任務進程:為了應對選舉期間假新聞大規模湧現的問題,馬來西亞於今年4月正式將製造和傳播假新聞定性為犯罪行為。此項法案正式執行後,不法分子將面臨至多12.8萬美元的罰款和六年的監禁。除了內容方將受到懲處之外,Facebook和Google等平台也將作為第三方責任人承擔連帶責任。

11. 國家名稱:菲律賓

核心技能:駁回提案

進攻對象:在事實情節上存在錯誤的資訊

任務進程:今年2月,菲律賓參議院新聞和媒體委員會主席Grace Poe提交了一份關於假新聞的提案,該項提案要求政府官員為虛假新聞的產生和傳播負責。對此,菲律賓總統發言人表示:“該項提案違反了菲律賓憲法,如果國會通過這項提案,我將選擇辭職。”菲律賓總統Rodrigo Duterte也表示,政府堅定不移地支持打擊假新聞,但是不完善的立法將會侵犯公眾的言論自由權。

#影片:菲律賓總統發言人就假新聞立法問題表態

12. 國家名稱:新加坡

核心技能:國會籌建專職委員會

進攻對象:假新聞

任務進程:新加坡法律和內政部長K. Shanmugam在國會上發言時表示,新加坡的民主制度和社會穩定正在遭受到來自假新聞的破壞。對此,今年1月,新加坡國會通過投票,決定籌建專職委員會負責解決在線假新聞問題,委員會將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進行工作。

#新加坡法律和內政部長K. Shanmugam在國會上發言

13. 國家名稱:韓國

核心技能:成立政府特別工作小組;修訂相關法案

進攻對象:在事實情節上存在錯誤的資訊

任務進程:目前,韓國正在試圖通過修訂草案對抗來自在線平台上的虛假資訊,尤其是借助機器人和算法自動生成的假新聞。此外,韓國還成立了政府特別工作小組,專門負責對在線虛假資訊進行追責。截至目前,小組已對發布不良資訊的個人或機構提起超過500例公訴。

14. 國家名稱:西班牙

核心技能:國家安全委員會提案

進攻對象:假新聞

任務進程:今年3月初,西班牙眾議院通過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提案,該項提案旨在敦促政府對在線假新聞采取行動,聯合歐盟制定遏製虛假資訊傳播的有效策略。但是,該項提案並未提出具有強製約束力的可行性措施,最終被左翼黨派拒之門外。

15. 國家名稱:瑞典

核心技能:行使政府權力

進攻對象:由境外勢力製造或傳播的假新聞

任務進程:今年1月中旬,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宣布由瑞典民事應急局和國防委員會聯合成立假新聞防禦機構,該機構將專門對虛假政治情報和由境外勢力製造或傳播的假新聞進行精準打擊。瑞典當局希望通過此舉來確保公共資訊的有效傳達,提升新聞的可信度。

16. 國家名稱:坦尚尼亞

核心技能:將獨立部落格等納入政府監管

進攻對象:在線內容

任務進程:為了應對網絡上的假新聞泛濫問題,坦尚尼亞計劃向網絡媒體和獨立部落格等在線內容征稅,以此來強化政府對於網絡資訊的控制和監管。據悉,若該項計劃實行,獨立部落格主每年需要向政府繳納920美元的費用,換取在線內容發布權。在國民平均收入尚未突破900美元的國情下,坦尚尼亞政府的計劃顯然並不恰當。目前,由於受到媒體人士和民眾的反對,這一提案尚未得到通過。

17. 國家名稱:烏乾達

核心技能:提議徵收“社交媒體使用稅”

進攻對象:在事實情節上存在錯誤的資訊

任務進程:烏乾達政府計劃向WhatsApp,Viber,Twitter和Skype 等平台的移動客戶端用戶徵收每人0.05美元的“社交媒體使用稅”。這樣做一方面能夠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另一方面也能夠將公民的社交媒體使用情況納入政府的監管之下,從而有效遏製網絡謠言的傳播。目前,烏乾達政府還尚未公布檢測用戶登錄的具體方式。

18. 國家名稱:英國

核心技能:設立專職政府機構

進攻對象:由境外勢力製造或傳播的假新聞

任務進程:由於在脫歐期間受到來自境外的假新聞乾預,英國政府決定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下設立專職部門,負責打擊由境外勢力製造或傳播的假新聞,維護國家通信安全。

19. 國家名稱:美國

核心技能:頒布法案;加強對社交平台的監管

進攻對象:由俄羅斯方面製造或傳播的假新聞

任務進程:考慮到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社交媒體受到了來自俄羅斯方面的假新聞干擾,美國聯邦政府決定采取行動對與政治利益相關的假新聞進行治理。去年10月,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正式將Facebook和Google等互聯網平台納入了現行的電視廣播廣告管理體系。

誠如記者無國界組織(RSF)在今年的世界新聞自由日上所警示大家的那樣,假新聞的肆虐,勢將對社會民主造成重創。因此,在主權國家積極治理假新聞亂象的同時,以歐盟(EU)為代表的區域性國際組織也正在制度層面進行積極探索。

今年4月底,歐盟立法機構——歐盟委員會(EO)發布檔案稱,歐盟將致力於通過提高資訊來源透明度、促進資訊多樣化、提高媒體可信度和形成協調多方利益的全方位解決方案等途徑來遏製假新聞在網絡太空的泛濫。此外,歐盟委員會表示,歐盟將在今年7月前組織以假新聞為核心議題的多方論壇,邀請與此相關的各個利益方,共同探討出一個適用於整個歐盟的假新聞處理原則,並建立歐盟事實核查網站,對歐盟範圍內的虛假資訊進行公示。

技術洞察

科技何以向善

不可否認,假新聞的泛濫與近兩年來自動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密切相關。一方面,不法分子可以借助僵屍機器人和算法批量發布虛假資訊;另一方面,第三方平台的資訊流推送機制也為假新聞的幾何式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在與假新聞的鬥爭過程中,我們已經意識到,單純依靠人力對假新聞進行打擊是遠遠不夠的。當下,從Facebook、Twitter和Google等互聯網巨頭,到初創科技公司,再到各高校的新聞實驗室,各方紛紛希望借助技術的力量從根本上解決假新聞難題。

事實核查機器人

與多數新聞學子的選擇不同,馬德裡康普斯頓大學的Andrés Jiménez同學在畢業後並未選擇到媒體就職,而是投身到事實核查機器人的設計和研發當中。目前,他已經開發出一款針對Facebook Messenger的聊天機器人Facterbot。該程式旨在向用戶推送最前沿的假新聞報導,幫助讀者明辨是非。

Facterbot的資訊源一方面來源於被專業的事實核查人員標記為帶有誤導性的網站,另一方面來源於自己對部分新聞報導的事實核查。在對假新聞進行匯總後,Facterbot將在每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向用戶進行定期推送。在所有推送的假新聞中,政治報導所佔的比例最大。但是,其中也不乏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健康、運動和藝術議題。“我希望通過主動向用戶分享假新聞和事實核查資訊的方式來告訴大家,哪些報導是錯誤的,是不應該被分享和廣泛傳播的。”Andrés Jiménez這樣說道。

#影片:Facterbot推送演示

無獨有偶,在巴西,事實核查組織Aos Fatos’ Fátima和Agência Lupa’s Projeto Lupe!正在積極從事基於Facebook Messenger的事實核查機器人開發。Facebook也對這兩個項目提供了資金援助,希望借此來阻止巴西總統大選期間可能爆發的假新聞問題。與Facterbot的定期推送不同,Aos Fatos’ Fátima和Agência Lupa’s Projeto Lupe!整合了巴西境內各個媒體和行業組織的事實核查資訊,為用戶提供實時推送。此外,其還根據主題對假新聞進行了分類匯總,方便讀者查詢,並且為讀者提供了西班牙語翻譯。

截至目前,以上基於Facebook Messenger的事實核查聊天機器人仍屬於小範圍試用階段,試用用戶普遍對此持肯定態度。Jiménez表示,對Facterbot的價值能夠獲得用戶肯定深感榮幸,也鼓勵用戶對收到的資訊提出質疑。Agência Lupa的董事Cris Tardáguila則表示:“借助聊天機器人來推動事實核查是一項有趣的嘗試。它能夠讓人們意識到,我們正在與假新聞進行頑強抗爭。”

機器學習

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機器學習是能夠有效追蹤假新聞信源並阻斷假新聞傳播的最有效途徑。目前,Facebook已經聯合Instagram開始研發全新的機器學習系統Deep Text。這一系統將基於已有的假新聞數據集,配合深度挖掘技術,利用算法識別資訊流中的“標題黨”和虛假資訊。在數據積累充分和模式完善後,Facebook希望Deep Text系統能夠實現快速和高準確度的內容篩選。

這一任務的難點在於對新聞事實的分析和判斷。誠如項目負責人Tessa Lyons所言:“界定真相,比界定‘標題黨’要難得多。”目前,Facebook已經與全球範圍內的事實核查機構進行合作,將事實核查數據庫與平台上的讀者評論匯總起來,試圖構建一個能夠界定假新聞的通用模型。

在Facebook公布此項計劃後,有人提出,Facebook為何不從加強政治新聞審查上開始做起?對此,Lyons回應道,目前Facebook的治理重點仍在對假新聞的基礎性篩選,通用模型的構建也將有助於後續對政治新聞的審查。Facebook方面還透露,在Deep Text系統取得顯著進展後,其將致力於對不同類別的假新聞進行加權處理。

當下,Facebook面臨的最大爭議來源於其是否在無形之中推動了假新聞的傳播。作為一個依靠數字廣告收入的社交平台,Facebook在對接廣告商與目標客戶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這樣的優勢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在已經曝光的假新聞案例中,不乏借助廣告商的外殼從事虛假資訊精準化傳播的先例。

對此,資訊流的推薦算法有望借助機器學習進行新一輪調整。在技術條件成熟後,Facebook將不再以單純的點讚數和轉發評論數等輕量互動指標來判斷是否為用戶推送某條新聞,而是在對新聞進行內容可信度和價值度評估後,再將其與用戶偏好進行匹配。

伴隨著在線資訊歷經從文本到影像,再到影片的迭代,假新聞的形式也在不斷翻新。例如,最新推出的影片應用Face2Face已經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修改面部表情、交換性別、轉換年齡特徵等。影片新聞的事實核查工作一直較難推進,對此,慕尼黑工業大學視覺計算實驗室的Nie?ner教授正在借助機器學習技術從影片新聞庫中提取影像數據,通過對影像的編輯和分析對新聞事實進行核查。

搭建產學研平台

2016年12月,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行為科學學者們聯合發起了非營利計劃“Intentional Insights”,該項目旨在通過對參與者的行為進行引導來減少其分享假新聞的次數。例如,參與者需要在分享資訊之前進行事實核查,在分享時標明消息來源,在獲知假新聞後及時撤回分享,對他人分享假新聞的行為進行勸阻等。截至目前,該項計劃已經得到全球範圍內超過6700個組織和個人的響應,其中包括高校學者、政府官員和媒體機構等。

實驗結果表明,參與此項計劃的民眾能夠在數月內養成對新聞進行事實核查的習慣。與此同時,他們也越來越不願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情緒化的帖子,並開始反對家人和朋友分享假新聞的行為。總體來講,虛假資訊的數量在參與者的社交主頁上顯著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多元和嚴謹的消息引用來源。

當前,互聯網巨頭們正在積極推動高校和研究機構對類似的小型事實核查計劃進行孵化,以為公司治理平台環境提供更多前沿觀點和可行性方案。本月,Google宣布參與“Datacommons.org”計劃,與研究人員和記者們共享平台數據。Facebook 也在上個月宣布了一項類似項目,旨在鼓勵研究人員積極探索社交媒體對選舉的影響。“論文本身並沒有什麽用處,科研的價值是向政府和科技公司提供更好的問題解決方案。”電腦科學家Amy Zhang這樣說道。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資訊的傳播,有資訊傳播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假新聞。”Instagram新任負責人Adam Mosseri早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表示。然而,無論是作為政府,還是作為平台方,在對抗假新聞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伴隨著對公民民意表達的侵害。令人略感無奈的是,我們甚至無法衡量,這些被犧牲的言論是否比鏟除假新聞更具價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